[ 作者简介 ]
刘学丹,女,湖北宜都人,湖北省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
[ 摘要 ]
新时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愈加广泛,在图书馆服务中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本文从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出发,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策略,旨在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词 ]
人工智能;图书馆服务;智慧空间;空间服务;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7.06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服务中,有助于优化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水平。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储存中心,需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图书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推动图书馆服务管理的优化与升级。
1 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
1.1 实现服务多元化
将图书馆服务与人工智能有效结合起来,能够使图书馆的服务主体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图书馆主体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下不再仅限于图书管理员,可以是不同的机器人以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各类软件与设备。不仅能够帮助图书管理人员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更能成为图书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的有效利用有利于节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例如,智能机器图书管理人员能够高效地帮助读者实现基础的问询以及图书指引工作,同时,在图书的盘点与入库方面也能实现较好的成果。除此之外,还能满足其他具有较强机械性的工作,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
1.2 空间服务全域化
新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将人工智能有效利用到日常的服务中,有利于深层次地构建图书馆服务空间,提升服务空间的全域化水平与质量。传统的图书馆空间限制条件较多,因而,开展相关服务受到一定的局限性,然而,人工智能的引入与应用,可以将图书馆整体空间延伸至互联网以及社会中。从现实空间进而发展到虚拟空间中,实现现代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图书管理服务更加高效与便捷,转变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以及内容方式。
1.3 内容服务优质化
在图书馆的问询服务工作中,人工智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增进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人工智能服务,图书馆能够实现为读者提供前沿的、高效的产品服务以及优质的文化服务。例如,图书馆的智能机器人能够帮助图书管理员完成问询工作、识别用户身份、提升借还效率,从而减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触屏的阅读器等可以为读者带来智能化、科技化的读书体验服务,使读者感受到读书的不同魅力,在图书馆服务功能不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优化内容服务,提升图书馆的管理质量。
1.4 服务模式个性化
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能为图书馆实现场景与内容的把握与控制。将读书信息依据数据采集后对用户的爱好与兴趣进行分析,从而进行精准地向读者推送阅读信息,提升读者的阅读质量。除此之外,语音、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实现在线的智能问答,以及针对读者的具体需求提供数字信息的在线学习,并能够实现对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的、精细化的服务。同时,人工智能在学习教育方面拥有先天的优势,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根据读者用户的偏好与需求,结合对大数据的发掘,制定个性学习方案,满足用户需求。并能通过智能化的跟踪服务模式,对用户的教育服务方案及时有效地做出动态的调整,保障了学习服务的高效性与便捷性。
2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要素
2.1 丰富馆藏资源
对于图书馆来说,图书以及馆藏资源是其发展的必要保证,更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同时,丰富的馆藏资源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数字化以及精准化的服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馆藏资源,更是资源的集散地,既有大量的纸质文献资料,又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用户数据。人工智能能够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为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技术保证。与此同时,图书馆若要为读者提供更全面、多角度的服務,就需要转变原有的资源采集方式,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多角度地采集用户和读者的需求,将其进行有效的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后构建相应的图书馆资源管理库,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尽管数据的增长速度较快,信息更新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加之各类的网络平台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对于图书馆来说,依然在资源以及人才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数字资源在建立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图书馆应不断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积极构建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资源共享新机制。
2.2 做好智慧管理
若要实现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的有效融合,最重要的是重视智慧管理工作,对于图书馆的智慧管理来说,主要有馆藏资源、读者以及图书馆设备和设施的管理等。现阶段,一些城市设置了全天运营的自助式图书馆以及城市书房,能够为读者的借书和还书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全天运营的自助图书馆能够实现自助办证以及自助还书,同时还配有电子书借阅机以及读报机等设备。读者可通过刷卡的方式进入到图书馆中,在借书和还书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对于智慧图书馆来说,图书馆不仅能够作为图书管理者更能作为服务体系的构建者,借助智慧管理的模式确保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健康、稳定运行,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知识的有效传播。
2.3 实现智慧服务
人工智能能够满足广大读者智慧阅读的习惯,图书馆智慧服务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常规服务。日常服务主要包括自助借阅以及智能咨询等服务,读者和用户能够借助互联网等操作平台进行自行操作,延长借阅时间以及下载电子文献材料等。常规服务的智能化与信息化能够有效减少读者获得相应图书服务的成本,大大节约了读者的时间。第二,智能设备。现阶段,多数的图书馆使用的智能设备主要有借阅一体机、立体化可视系统以及人脸识别系统等,能够进一步增强阅读者的兴趣,将枯燥的文字以科技化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营造良好的智能化氛围。第三,嵌入式服务。该种服务方式能够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的读书要求。
3 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策略
3.1 提供智慧空间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图书馆的空间实行优化与改造,使图书馆的空间更具有感知化,提高交互性能。通过捕捉用户的数据信息,使得信息随时能够无缝地进行融合与衔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网络信息技术,帮助图书馆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除此之外,图书馆可以通过对物理空间的整体、规范化的布局,利用智能机器人或者射频识别技术等,对空间服务信息数据实现有效的采集,进行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空间服务的智能化,能在有效收集到用户的信息数据同时,对以往的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系统将信息数据有效整合与记录。利用人工智能、数据计算等技术,形成数据信息库,有效分析数据的不同关联与价值体现,进一步发掘出读者的空间需求,提供符合用户需求与习惯的服务。有效利用智能化的信息数据算法,将专业数据进行迅速的收集和整理,对不同学科、领域形成不同的知识图谱,并能通过智能技术主动推送到用户的手中。借助智能机器人加强与用户交流与沟通,实时采集用户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掌握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精准的读书服务。例如,通过数据分析,为读者提供靠窗座椅、电子阅览室以及多功能学习厅等。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通过有效建立自主借书还书系统,分析用户数据信息的方式,实现对不同系统的统一管理。综合性的统一平台的利用,实现了读者的自助服务,进而提高图书馆的空间服务管理效率。
3.2 创新人才管理模式
图书馆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需要明确人作为创造知识的主体,有效地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才能彰显人才的价值、知识的价值。因此,图书馆需要将培养人才竞争队伍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图书馆的发展变革,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管理体系,通过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智慧服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技术普遍应用于各领域中。图书馆要改变管理服务理念,将创新人才管理方式放在重点突出位置,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图书馆的领导者可以将岗位设置与发展需求相结合,通过不同的方式、渠道引进相关的管理、技术型人才,例如,可以与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不同的单位院校机构,积极引进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工作的维护与开发,改造智能感知空间的同时,优化图书馆的人才队伍结构。与此同时,图书馆更要注重培养合作组织能力强、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利用举办培训讲座、为管理人员提供定期与优秀单位交流学习的机会,为图书管理人员搭建更多的学习深造的平台,提升工作人员的文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化的技术,优化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管理水平。
3.3 优化顶层管理设计
通过制定图书馆人工智能管理服务标准,包括系统知识服务、资源建设以及技术开发体系等。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服务应用平台,建设相关规范内容规则。同时,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用更积极的态度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日常的管理与服务中,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进行有效的应用。激发自身的主动服务意识,优化图书馆顶层管理,加强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依据图书馆具体服务内容,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开展示范性的图书服务项目,进而建立相关人工智能服务的综合使用平台。
3.4 健全服务功能体系
任何行业的服务都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在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更需要遵循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具体实践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运用于图书馆的服务中,需要对用户进行信息数据的有效收集和行为分析,通过掌握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掌握了解专业信息等方式,为读者提供精准的阅读知识服务。图书馆应与人工智能开发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掌握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全方位了解,在人工智能升级优化的过程中实现管理服务的更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图书馆建立健全服务功能体系,提高自身专业化与智能化的水平。有效解决当前图书馆面临的各类问题,例如,服务不深、咨询不专业等。图书馆可以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图书文献的分类、服务的加强以及智能情报等方面。
3.5 打造大數据中心模式
通常情况下,图书馆在信息服务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数据信息产生,例如用户行为数据、数目的相关数据以及书籍的流通信息数据等等。将上述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分析,能够实现图书馆管理服务的科学化决策。图书馆在对信息进行管理与收集的同时更需要做好信息数据的清洗和过滤工作。积极建立相关大数据中心,将大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集中存储和管理,使得信息能够符合用户的需求。通过大数据能够准确地了解图书馆的日常运营情况,实现精准的用户需求分析,优化图书馆服务流程以及从用户角度激发图书馆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对数据的存储能力以及智能化感知能力,实现智慧化的图书管理服务。图书馆通过使用智能感知设备加强对用户数据的采集,并通过将数据纳入数据系信息统,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统计与分析,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有效掌握,为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与帮助。
4 结论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供不竭的动力,通过智能技术实现智能互联以及人机的交互工作,实现图书馆服务结构的变革与重塑。因此,需要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实现对现有服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望舒. 基于人工智能的24 h自助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21,38(6):17-19.
[2]聂慧. “人工智能+图书馆”视域下智慧型学科服务的构建[J]. 新阅读,2021(2):63-64.
[3]罗海燕. 信息时代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J]. 科技资讯,2021,19(1):199-201.
[4]董彦. 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9,41(7):78-81.
[5]周琪. 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服务发展[J]. 卷宗,2019,009(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