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星,龙志广,滕桂萍
(1.凤凰县千工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凤凰 416200; 2.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山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凤凰416200;3.凤凰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凤凰 416200)
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西南角,云贵高原东侧,史有“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之说,属国家武陵山生态旅游协作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级旅游强县。全县国土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425万公顷,总人口43.25万人。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8783万元。全县特色农业产值达到13亿元以上,县内农业生产主要以优质水稻、猕猴桃、小黄姜、特色蔬菜、烟叶、中药材、养殖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生产布局,是湘西州典型农业生产大县。
凤凰县年内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雨量在1308.1毫米以上,年平均日照1266.3小时,平均海拔280~800米之间,多丘陵、高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降水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较好,无霜期277天,有利于种植生姜。
生姜这种作物是喜欢温暖、湿润环境的经济作物,耐寒能力也较强,不耐涝、不耐旱,要选择排水性能好、灌溉方便和背阳土层厚的地块来种植,黄土种植出的生姜色道亮。生姜品种多,有白姜、紫姜、绿姜、黄姜等,湘西州凤凰县生产的是小黄姜。生姜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主要用途有食材、药材、化工材料等。
凤凰县小黄姜种植历史悠久,2000年-2018年,全县生姜种植面积保持4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竿子坪镇、吉信镇、阿拉镇、千工坪镇、山江镇、腊尔山镇等乡镇,其中吉信生姜最为出名,全镇主要产业以生姜为主,种植面积最高在1.2万亩以上,常年保持在6000亩左右,是该镇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几年,由于受土地重茬、农民外出务工及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全县生姜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万亩以上。
由于凤凰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地理优势,种植生姜只要管理得当,本地小黄姜种植较易高产。由于该县生姜种植农户大多具有多年种植经验,小黄姜一般亩产均在2500公斤以上,高的可达万斤。2020年湖南省农科院、凤凰县农业农村局在阿拉镇大寨村进行姜瘟绿色防控试验示范,通过测产,亩产量高产可达到5500公斤,高产田块亩纯收入可达2.6万元以上。由于该地生姜种植多以一家一户为主,面积在2~5亩,产量2500公斤左右,自家生产、较少雇工、种姜自留,成本在5000元上下,加上近几年来生姜价格一直保持在8元/公斤左右,亩纯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效益要比种植其他作物均高出许多,仍是农户种植首选产业项目。
1.3.1 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农田基本建设还没有全部到位,机耕道不完善,交通不便利,不利于机械开沟、培土等田间作业;水利沟渠等建设滞后,无法做到旱涝保收;尚未建立规模的现代化的恒温储存库,不利于保存,无法保证生姜质量,不利于生姜收后的持久销售。
1.3.2 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
由于受到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从事生姜种植的农户,在生姜种植过程中,大多数仍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与方法,在肥料使用中多以化肥为主,少用或不用有机肥,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地力下降,产量减少。病虫害防治方面,没有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防控理念,多是在病虫害出现较重危害时才开始防治,用药时多习惯性采用老式农药,病虫害抗药性大大增强,病虫害防治达不到理想效果,有时出现姜瘟病大发生,出现绝收现象。栽培密度偏稀,多在4000株左右,达不到5000株以上密度,无法获得最高产量。
1.3.3 耕种劳力不断减少
受土地、种植规模及效益影响,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年人和妇女,由于生姜生产是高强度作业,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生姜种植面积的稳定和发展。
目前,通过各厂家的研究生产及推广,机械化生姜种植已经广泛普及,使用机械开沟、培土,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使种姜变得轻松。同时,随着机械、植保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不断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农户可以通过托管服务进行生姜种植,有利于生姜规模种植,稳定和增加生产面积。
近几年,凤凰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利用科技下乡培训及办点示范,对生姜种植进行了广泛的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推广了增施有机肥和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防止土壤酸化或盐碱化,培肥地力,减少或杜绝了姜瘟病、茎腐病等病害发生,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保证了品质,提高了效益。
生姜种植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收益作物,由于受土地重茬、劳力、存储、技术、生产规模、投入成本的影响,生姜种植难以由大户进行大规模生产,难以使生姜发展保持合理的生产面积及市场稳定的销售价格。由于生姜种植非常适合一家一户生产,而且每亩收益在1万元以上,是目前粮食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所无可比拟的,仍是该地种植的首选项目,如一家一户每年种植生姜2~5亩,户纯收入2~5万元,效益非常可观,可极大稳固脱贫成果。
生姜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湘西地区一般在清明节前几天开始种姜催芽,4月中旬开始下种。众所周知壮芽出壮苗,而传统普通的催芽技术是地窖催芽、稻草催芽、牛粪发酵催芽、盖土催芽等等,这些传统的普通的催芽技术的缺点是,出芽参差不齐,状芽少,时间把控不好,早则二十几天,晚则三十多天,影响生姜下种到大田的生产计划。而蒸汽催芽技术,能克服普通催芽技术的不足,15天就能长出理想的壮芽,及时提供可以下种的种姜。为完善蒸汽催芽技术,2017年我们在千工坪镇政府边角地进行了蒸汽催芽技术试验,试验方法如下:
3.1.1 供试品种
小黄姜。
3.1.2 供试材料
种姜1000公斤(可供4亩大田栽培),木料,稻草50公斤,铁锅1个,竹条,薄膜。
3.1.3 实施方法
①建炤,选适用的平地,挖一个炤洞,直径0.8米,深0.6米,在炤洞前方挖好进柴洞口,然后挖一条出烟沟,出烟沟要用瓦片盖好,并且用灰浆把瓦片间隙密封好,以防止在烧火过程中从瓦片间隙露出烟气,在炤洞口安装铁锅,这样炤就建好了。②搭建木架,在炤后面建一个木架,架子长5.4米,宽1.6米,高0.8米,在五个面装订木条和铺垫一层湿稻草,然后可以装上种姜。③起拱,用竹条越过木架子起拱,在竹拱上盖好薄膜成一个薄膜棚子,底部密封好,这样棚子就建好了。铁锅里装满清水,然后把水烧开,用烧开的水的蒸汽把棚内温度提升起来,水烧开半个小时后,棚子里温度就会达22℃~28℃之间,每相隔8小时把水烧开一次,棚子里的温度就可以维持在22℃以上,这个温度环境下的种姜就会很好地长出芽来,15天可以长出2厘米长壮芽,即可播种到姜地里去。
3.1.4 蒸汽催芽结果
各选择5块蒸汽催芽与普通催芽姜种,每两天进行观察一次,对照比较结果如下表:
蒸汽催芽姜块 普通催芽姜块1号(cm)2号(cm)3号(cm)4号(cm)5号(cm)1号(cm)2号(cm)3号(cm)4号(cm)5号(cm)3月24日 0 0 0 0 0 0 0 0 0 0 3月26日 0.2 0.2 0.2 0.2 0.2 0 0 0 0 0 3月28日 0.3 0.3 0.3 0.3 0.3 0.1 0.1 0.1 0.1 0.1 3月30日 0.6 0.6 0.6 0.6 0.6 0.1 0.1 0.1 0.1 0.1 4月1日 1.0 1.0 1.0 1.0 1.0 0.2 0.2 0.2 0.2 0.2 4月3日 1.5 1.45 1.5 1.4 1.4 0.2 0.2 0.2 0.2 0.2 4月5日 2.0 1.8 2.1 1.9 2.0 0.3 0.3 0.3 0.3 0.3姜种观察时间
通过上表,就可以看出,蒸汽催芽技术克服了普通催芽的缺点,温度可以稳定控制在在20℃~28℃之间,湿度可以达到90%,14天后搭棚蒸汽催芽姜芽直径平均可以长到2厘米长左右,普通催芽姜芽只有0.3厘米,而且蒸汽催芽壮芽可达到80%,普通催芽壮芽30%,为种姜下种到大田里出高产做好了第一步。当然,现在农村已有可以控温控湿度的温棚,一次性种姜的催芽量更多,但是对普通的农户种植生姜4、5亩来说,用这个蒸汽催芽技术还是很实用的。
2018年、2019年我们在千工坪镇香炉山村、关田山村、通板村进行了该技术的推广,生姜栽种后,平均早出苗8~12天以上,表现为苗齐、苗壮,群众反响较好。
每年的4月初将种姜下种到地里,姜地耕好后,以1.2米开厢,厢沟里双行栽培,宽行0.9米,窄行0.3米,株距0.2米,每亩总株数可以达到5000株以上。宽窄行栽培技术,便于用机械来掏沟、用机械来中耕除草作业等,也有通风防病作用。凤凰县目前农村情况是山多路窄,大型机械作业很不方便,只适用小型机械作业,如小型旋耕机,那么宽窄行栽培技术就可以用0.8米以内宽的旋耕机来掏沟,一台旋耕机每天掏沟3亩都不成问题,每亩节省了掏沟用工6~7个工。在生姜的大田管理中,中耕除草和追肥至少要有4次,宽行的空间正好容下0.8米宽的旋耕机来,除草和培土,可以节省8个工,这样算来,宽窄行栽培技术可以节省14个工,节省成本约1200元/亩投入。
3.3.1 施肥管理
生姜需肥特性是对钾肥需求量大,对磷肥需求量较小,前期生长较缓慢、植株矮小、需肥不多,中后期生长旺盛,需肥量大,并且生长期长,因此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
①基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发酵好的牛粪1500公斤/亩,复合肥100公斤/亩,将复合肥均匀撒到大田里,然后用旋耕机把地耕好,把肥料搅散均匀,在掏沟里的种姜下种后,再把牛粪撒在沟里或者是把稻草铺到沟里把种姜盖好,上面再稍微盖一点土。②追肥:6月上旬取姜娘时,姜苗有1~2个分支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有条件的可以用农家粪水250公斤/亩,硫酸钾型复合肥30公斤/亩浇淋;第二次追肥在6月下旬姜苗有3个分支时,追肥加硫酸钾型复合肥50公斤/亩,用小型旋耕机(0.8米宽)作业,可以除草同时也可以培土;第三次追肥,于7月下旬姜苗长出5根分支时,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50公斤/亩,同样可以用小型旋耕机(0.8米宽)作业,除草和培土;第四次追肥,于8月20日左右,姜苗长出7、8分支时,追加硫酸钾型复合肥50公斤/亩,由于此时姜树已经很茂盛,用小型旋耕机作业容易弄伤弄断姜树,工作时要注意操作,防止折断秧苗。
3.3.2 水分管理
生姜是喜欢湿润土壤的经济作物,土壤保持湿润状态,高产稳产才有保障。特别在7、8月份的时候,正是生姜长块根的高峰时期,如果遇到特别干旱天气,那么就要给姜地灌水。傍晚等土温稍微降下来时,才放水进大田,要遵循速灌速排原则,等到姜沟灌满水,并且水浸到姜树旁边时,立即把大田的水排走。因为生姜是怕涝的作物,在水里泡上8小时以上就会影响生长甚至会坏死。
3.3.3 病虫害防治
生姜在旺盛生长期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姜瘟病、茎腐病、叶枯病,害虫主要有姜螟、甜菜夜蛾、赤斑沫蝉、蓟马等。姜螟防治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茚虫威等药物进行叶面喷洒防治。赤斑沫蝉对生姜叶子的危害很严重,防治措施:冬春时铲除田坎草,能消灭掉部分越冬的卵,生产季节铲除田坎上的草,消除赤斑沫蝉白天寄栖场所,喷洒40%异丙威乳油,同时还可以防治蓟马。姜瘟病是生姜生产最头痛的病,主要措施是以预防为主,在耕种前选不带病毒的种姜,对姜块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以降低姜种附带病菌进姜地的概率。当田间发生姜瘟病株时,及时将其拔除带出田间进行焚毁,并在病穴内撒石灰粉进行消毒,及时对旁边的无病植株进行喷施药剂姜瘟根腐灵、可杀得等药物以减轻为害。
3.3.4 采收
10月上旬采收,经过精心管理的生姜产量可以达到2000公斤/亩左右,高产达到3000公斤/亩以上。
(1)种姜采收技巧,种姜可与鲜姜一起采收,也可提前采收,即在幼苗后期采收。提前采收的具体做法是顺着生姜摆种方向,将土层扒开,露出种姜后,左手压住姜苗不动,右手轻轻扳出种姜,然后及时覆土封沟,采收后要浇1次小水稳苗,保护根系生长。
(2)嫩姜采收技巧,嫩姜要在姜株的旺盛生长期采收,这时姜块组织柔嫩、纤维含量少、辛辣味较淡,适宜腌渍或糖渍,嫩姜采收市场价格好,不过收获嫩姜的产量较低。
(3)鲜姜采收技巧,鲜姜要在姜株的根茎组织充分成熟后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来临前进行,以免着霜受冻。一般在收获后的鲜姜要带有少量潮湿泥土,不用晾晒直接入窖贮藏。
(4)鲜姜贮藏,生姜的收获应根据用途不同而分别进行,以保证经济效益。鲜食嫩姜在8月下旬可开始采收上市销售,老姜宜在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摘收获,一般是在9月上旬-11月下旬采收,应在霜降前收完。在贮藏时,应放入地窖或保温室内,用细黄土或沙盖上,温度应保持在12℃~15℃,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
凤凰县由于具有独特的山区气候、土地、地理环境等优势,非常适宜生姜种植,一直以来,生姜种植都是该县的支柱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机械化的普及、市场价格的提高,生姜种植效益明显,前景良好,仍然是广大农户种植首选。同时,通过配套推广生姜蒸汽催芽、宽窄行技术种植生姜,这些技术简单、可靠、节省劳动力,适合山区农民一家一户小面积种植生姜,也适合中等规模种植生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