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不能不“识线”

2022-07-05 09:51天堂有羽
羽毛球 2022年7期
关键词:细线控球初学者

天堂有羽

前两期,写了针对少年初学者用拍与用线的参考,收到较好的反馈。这一期则沿着前文的思路,写一写针对成年初学者用线的攻略。本文也会通过对比一些羽毛球线的结构图与电镜图,以便用更科学、更微观的角度解读球线性能。

羽毛球线的性能图,在我20年前刚开始打球的时候便一直是“雷达图”的形式存在,所在方向的线段越长,则指向的性能越极致,最终五个方向形成的五角形面积越大,则说明这款球线的性能越全面(也就越贵)。作为产品的宣传方式,“雷达图”非常直观。只可惜,近年各大品牌切换新包装后,都换成了点阵图、波形图。

但是,不论球线如何发展,都离不开这五大性能,即弹性、耐磨、控制、吸震、声音。下面,我会和大家分享这五点的基础内容,希望能够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弹性,越好越容易把球打远,但也越不容易控球。弹性的需求因人而异,简单说,初学者发力被动,以打远打到位为标准;有一定水平的人,发力主动,以解决击球过程中的“糊感”为标准(注1)。

弹性的优劣除了内在的性能设计,还涉及到外在的“磅数”概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一说法,即“低磅好打球,高磅好控球”。这一点我们也早在2010年9月刊《关于磅数,那些不得不说的知识》与2017年11月刊《吸高磅的正确姿势---高拍压的优点与驾驭方式》等文章中有过说明,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那两期的杂志。

耐磨,顾名思义就是指一款球线是不是容易起毛,实际上也有不起毛直接就断与起毛后很久不斷的情况。以前的产品结构相对简单,可以说耐磨即寿命;现在的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所以应说成“耐用性”更准确一点。

控制,依我看就是特殊的线衣、涂层技术等。Y家三大控制型号,99线的表面是凹凸纤维;AB ABB的竖线带PU涂层,有松香般的粘滞感;最贵的控球线SKYARC表面也有特殊编织。这些都有助于在接触球的一瞬间,给球头瞬间传递更大更细腻的击球力度,使一些像劈吊球,网前搓球等的落点更准或球头翻滚得更厉害。

控制性能除了作用于球头,也可能有另外的表达方式。比如,球线越高磅,则越不容易跑线。反之也成立,越不容易跑线,则打感越接近高磅。三大控制特别是AB ABB,PU涂层真心防滑。我曾测试全拍拉B线,结果24磅就有28磅的打感。所以我觉得用难跑线来模拟高磅的控制性能,也可能是新的路径。

吸震,即一款球线避坑“震手”的能力。我试图给震手下一个定义,就是球线过于“高频”,即线床打起来感觉太木。而吸震性能好的球线,在微观的层面看,就是在同等情况下受力变形的能力更强,恢复的速度又比较快,这是初中物理“振幅”与“频率”的概念。要能做到这一点,目前主要靠缩小线径去实现。可以说九成以上吸震好的线都是细线,而像SKYARC类的球线则是用一种“比尼龙柔软600%、还原性提升18%”的“高弹射纤维”,0.69毫米虽非细线,但仍然跟细线一样,在物理层面让形变更易,同时还原更快。

声音,即击球音。李宗伟说自己靠听手掌拍击拍面的声音去判断球拍磅数够不够。好多穿线师穿完线,正常来说也都有这个拍击听声音的习惯。这个声音的高与低,其实可视为击球音。我们暂且不讨论有没有拍起来声音响、打起来声音闷的特殊情况,即使有,也是因为你击球的拍面太斜,球是切出去的而不是正常打出去的。YY击球音最好的一条线如AS线,也是当今Y家最细的一条线,就像吉他最细的那条弦声音最亮,越细越容易高频振动。当然,在此之前,如氢化钛涂层也是想通过涂层材料的处理,拨高一款球线在同等张力下的声音。这个道理不知是不是跟古典吉他的尼龙弦一样,如低音弦通过包裹金属丝后,就能出来古琴般的金玉之声。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注】

1,关于“糊感”,可参考本刊2021年4月刊答疑《如何理解,28磅是分水岭,30磅让糊感消失》。

特别鸣谢:电镜照片由王晓军先生友情提供,感谢王先生为普及羽毛球知识所付出的劳动。707E8621-ABC1-4F7F-BA09-1C07097C8C22

猜你喜欢
细线控球初学者
控球后卫有关技战术研究
细线转圈
细线吊冰块
法国老鼠控球能力超强 田边苦练备战世界杯
深水浮具法在少年儿童初学蛙泳中的应用
羽毛球初学者高远球技术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爱看演出的小女孩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初学者
高一物理能力月月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