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国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窗口》《远方的家园》等作品集,其中《远方的家园》获上海市作家协会2019年度作品奖。
未来记
大雨,召唤未来。
洪水漫灌城市,一条鱼游进一间厨房,惊奇地注视着砧板、菜刀和青花瓷盘。
青花反射幽深的光,瓷白反射刺眼的光。
鱼徘徊,从门口游出去,又从窗口游进来。
鱼曾在河底考察过一只陶罐,上面有鱼的祖先画像,写意线条虬劲而苍茫。鱼带着孩子们在陶罐前祭拜过。或许,这只陶罐装过5000年前的一条鱼和一条预言,鱼这样想。
雨停。洪水一边退去,一边设下阴谋,把鱼诱上歧路。
鱼网定格了鱼的未来。鱼在水产市场被等价交换,口渴时想起了庄子的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然后,鱼回到熟悉的厨房,在熟悉的砧板上看见熟悉的菜刀和青花瓷盘。
青花,燃起幽蓝焰火。
现实,比瓷白更刺眼。
鱼没有闭眼,但世界的光在鱼眼里闭上了。
鱼最后想起了5000年前那条预言。
反转记
百年来,萤火虫点着灯,在野虎滩上一直未找到老虎足迹。
走失了虎,风也快失去了野性。
虎!虎!
虎,终于在我和小凤姐的江湖里复活。
黑鳢头是野虎滩水域的王,有老虎一样好看的斑纹,迅猛、凶狠,扑食小虾像扑食会跳跃的小鹿,扑食鳑鲏鱼像扑食会爬岩的野山羊。
于是,黑鳢头有了江湖新名号:“吊睛黑额虎”。
于是,在野虎滩上,钓鱼高手成为了我们崇拜的打虎英雄。
有一次,太阳和我们反转了剧情,对打虎英雄怒了。有人用活的小青蛙垂钓吊睛黑额虎,明镜一样的水面,瞬间呛哑了钓钩上的蛙声。
太阳,血脉贲张。
水波,皱上眉头。
一只螃蟹横出水面,犀牛一样冲过滩石。
突然,他钓起一条巨大的吊睛黑额虎。又突然,鱼线被咬断,同时咬断的还有他的一脸兴奋。
太阳在水面上跳荡了一下。
我们趁机踢倒他的小竹篓,然后,和一群小青蛙四散走远,留下一滩骂骂咧咧和垂头丧气。在野虎滩偌大的荒凉里,弥漫着他的沮丧。
这一次,我们成了英雄。
然后,我仿佛听见水底发出卡着刺痛的虎啸。也许,吊睛黑额虎正以一枚鱼钩为例,述说着家族血泪史。
夕阳西下,风过血红的野虎滩,慢慢拉上夜黑的幕。
然后,星星落进野虎滩,落进荒芜里,落进另一种葳蕤里。
白虎记
眼前一黑……比起野虎滩,城市拥挤不堪。偏偏,我與一头老虎在拥挤中狭路相逢。
它的尾巴,黑风一样剪灭光明,带起风浪。
在水族馆玻璃隧道里,我对着大鲨鱼脱口而出:“好一头吊睛白额虎。”隧道里,顿时挤满莫名不解的眼神。倒是大鲨鱼明白,游过来与我对视,安静地阅读彼此。
大鲨鱼眼睛只辨黑白,但能识曲直,一直遵守海底丛林法则,贪吃,但从不圈地盘。而陆地,老虎,是一定有圈子的。
嗯嗯,大鲨鱼也读懂了我那一瞬的心思,转过身去,向我剪剪尾巴。
眼前又一黑……一只漂亮的水母花枝招展地扭了过来。大鲨鱼预防性地走开,不想沾惹无聊的花边新闻。
然后,我看见潜在水里的蛙人,手里没有鱼叉,他不打“虎”。
事实上,他养“虎”,但,不为患。
害羞记
我,突然红了脸。
我是一个偷窥隐私的嫌疑犯。
鱼以水为衣。发明玻璃鱼缸前,人们多是俯视,看鱼的背脊和侧影,看鱼的胴体于水波里若隐若现,产生美的遐想和延伸。
玻璃缸提供了全方位视角,于是,鱼被裸奔。鱼们是极度害羞的,连身体都羞红了。
玻璃缸里鲜能养活青白色的鱼。
于人类的窥探面前,青白羞死了。
我怀疑,热带鱼那么缤纷,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潜入水底窥探,害得它们纷纷变色遮羞。
冷水鱼被观赏得少,青青白白的多。
很久不在家养鱼了,我还被自己羁押着。
火车记
故乡和故乡的山水都兴奋着。
第一次,火车,鱼一样游过菜花地、小麦地、桃花坡、梨花沟。蒲公英借风的翅膀,追向火车。然后,我追蒲公英,小凤姐追我,她发辫上的红蝴蝶追她,最后是天上的白云追我们。
突然,我一脚踏空,一头栽进梯田,一抬头,火车和蒲公英远了;一低头,受了惊吓的鱼也远了。然后,我看见小凤姐和满山的桃花笑。
只有白云没有笑。白云是故乡永远的风筝。
故乡的白云常常卧在后山上,半隐着羊群和牧羊的小凤姐。我爬上山头想触摸白云,但迎过来的只有羊群和小凤姐。不见白云,我知道她就在身边。
后来,我坐上火车去山外,看见小凤姐站在后山上向我挥手。事实上,那距离很远,所谓看见,只是一种不忍离别的感应。
就这样,我是一尾小鱼,坐在一条大鱼的肚子里去了远方。再后来,故乡通了高铁,一次次提速千山万水的思念,朝发夕至。
故乡的白云一直在等我。
结伴记
故乡的梯田,各美其美。春天插秧种水稻,秋天播籽种油菜。
放水,鱼们就结伴顺水而下。蓄水,鱼们就结伴回溯而上。
油菜不怕涝,梯田也干不透。偶有恋旧的泥鳅不肯离开,藏在菜根深处相濡以沫。F0B93966-ED28-45E1-97E0-BB50F90EA6D4
有蔓生的豌豆,沿着油菜梗向上爬,开很多美丽的花,结的豌豆片,像一群小鱼儿,结伴努力向高处游,向有阳光的方向游。
收完油菜,雷雨注满梯田的那晚,有鱼儿结伴溯游上山。
在庄稼、鱼们、花们结伴的路上,还有我和小凤姐。
夜行记
在城市夜行,要么亮灯,要么让思想发光,各自走向安顿或唤醒灵魂的地方。否则,就是违规出行。
于夜河看各样汽车,仿佛看各样发光的鱼。
灯光闪烁,夜河忽深忽浅,如梦如幻。我伸出手,触摸五光十色的风。
雨穿过夜风,一切都有了鱼的水灵感,增添城市的鲜活劲。
被车灯擦亮的雨丝,似断而未断。她们,撞断灯光和雨丝,美人鱼一样游向彼岸。彼岸近在咫尺,却又遥远得只在想象中。
我愿成为一尾鱼,被雨丝垂钓上云端。
云端上,留着飞鸿回归的记忆。
云端上,也有一条夜河。星星,鱼一样游,也亮着灯。
月亮记
月儿,是云波里的鱼,被故乡养着。
三月产籽的鱼,是跃出水波的月儿。
四月,插秧的小凤姐突然抓起一尾鲫鱼,一声惊呼,惊起所有插秧人佝偻已久的腰身。
时间的腰,也借机伸了伸。
六月,小凤姐和我头戴荷盖,趴在塘边窥看水下呼之欲出的红荷箭。太阳下山时,红荷箭还没有射出水面,月儿就来与我们换班。
再次见面,蜻蜓早已霸占着出水的红荷箭,霸占着一首诗。
而每一瓣凋落的白荷花瓣都是一瓣月儿,白天鱼儿追啄,夜里月儿追啄。
雨后,青蛙蹭在白荷瓣上,就是蟾宫的模样。
“低头思故乡”,就是莲蓬老了的模样。
十月,小凤姐在荷塘边洗莲藕,把月儿装进竹筐。
十二月,鱼们在塘底,举头望荷叶枯成的瘦月儿。
雪花记
我们那里称鱼苗为鱼花儿。
雪,如一群鱼花儿,游过门窗。簌簌声恰是唼喋声……
梅花未开雪先到,雪花就是梅花;梅花开后雪不到,梅花就是雪花。我喜欢一边看雪游梅间,一边想象鱼游在荷田。
雪从后山下来,小凤姐走进去,让雪亲吻她的俏脸,总有几瓣雪花迷失在她的小酒窝里。
那一天,风雪也迷失了。
我仰头让几瓣雪飘进嘴里,有微微的冰凉如鱼般游进灵台。现在,灵台的鱼还在,只是难以准确捕捉到它们的若即若离。
童年的惬意莫过于坐在后山温泉池里,看雪落。
落雪也看人。
当大雪进村,家家闭门,围着柴火炉,听着风雪狂涛,说些生活旧事。
雪过后,有喜鹊闹梅于枝上,有麻雀起落于檐前,在偌大的故乡,生发几次小小的雪崩。
在袅袅梅香里,有雪的游姿。
沉鱼记
67000只彩瓷、青瓷、白瓷,如一群缤纷的鱼,集体失忆,沉向海底。
一艘船,如巨鲸般沉睡。当它从印尼勿里洞岛海域醒来时,已过1200年。因为在一块黑石边,所以叫“黑石号”,而我更愿把它沉没的那天命名为“黑石日子”。
黑暗的时间,让一艘沉船一点点石化为盲盒。
盲盒,在1998年打捞后打开。一只长沙窑青釉褐彩铭花草纹碗上写着“宝历二年”:于海上丝路,67000片时光鳞片,折射出大唐风物的绚烂。
瓷器上的山水纹、云岚纹、树木纹、花草纹、飞鸟纹表达着东方文化美;胡像纹、摩羯纹表达着包容美;高一个层次的美是瓷器上的汉字,有年款名、器物名、用途名、工匠名、商号名;再高一个层次的美是瓷器上的谚语、格言、警句、先贤语录;更高一个层次的美是瓷器上制陶工的即兴之诗,比如:“孤雁南天远,寒民切切惊。妾思江外客,早晚到辽停。”
有这样广大的根基,唐诗,注定让人仰望。
是的,看黑石号陶瓷展,如读67000首唐诗。
寻秦记
书是海洋,文字如鱼。于此打开时间折叠。
我们努力追踪、解释从古籍中走失的鱼。相认,就像相拥失散多年的老友,陌生,却又保持相同的体温。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1155枚,残简80枚。一枚竹简就是一条溪流,从80枚残简里走失了多少尾鱼呢?
2002年6月,湖南,龙山,里耶古城,出土36000多枚秦简,分别记载着户口、土地、物产、田赋、徭役、仓储、钱粮、兵甲、道路、邮驿、津渡、奴隶、刑徒、祭祀、教育、医药等。竹简存放在一口古井里,游出一个全息式的秦代空间。
井底之鱼与井底之蛙的区别在于:鱼,证明了井底并不狭小。
我愿意做一条寻秦的鱼,跟随里耶古井竹简上的鱼,读一读大秦的乘法口诀、法律条文、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
读一读美丽的小篆、隶书。
如果不能归来,愿来者读我,如鱼。
赶鱼记
一边是,山呼海嘯。另一边也是,山呼海啸。
我仿佛回到故乡,看一众人赶鱼。
鱼塘内,风生水起,人人拼抢,赶鱼入网。
鱼,倏忽在左,倏忽在右,一塘水就乱了,一塘人也乱了。得意者以为鱼入了网,不期鱼从网边逃脱,来不及平静的水面,就生出一塘更大的乱……
鱼必须入网,鱼塘才会开始新的秩序,被踩乱的山峦倒影才会重新复原。
事实上,我在看一场足球比赛,山呼海啸的是一众球迷。不同的是球场上只见灯影,不见山影。
于此,我有理由怀疑足球起源于先人赶鱼的场景,唯一变的是规则:把鱼赶进对方的网。
有时转身,就是新的开始。
突然,足球飞向观众,溅起一场惊呼,像一尾落入水中的鱼,溅起一塘水花。
知道吗?现在的球场,20年前还是一方鱼塘呢。F0B93966-ED28-45E1-97E0-BB50F90EA6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