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正球
【摘要】系统论研究系统的结构、特点、行为、动态、原则。在小学体育手球教学中,教师既要看到手球运动的独特之处,又要看到它和其它体育项目,如篮球之间的共性,要基于系统论视域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整体和细节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组织游戏类专项练习,简化手球规则,拓展教学资源,这些方法都参考了体育运动的共性,体现了系统论的特点,能让学生提升球感,提高学生手球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系统论;手球教学;小学体育
系统论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门关于科学方法论的科学。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将所研究的对象视作一个系统,并从整体和部分关系方面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但为人们认识复杂事物和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也为学校体育教育效能的缺失提供了方法论的研究依据。
系统论研究认为运动技能的习得有共性,但是也有自己的个性,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遵循一般运动的教学规律,又要结合手球运动的独特性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样就能基于系统论视域设计手球教学课程,促使小学生也能投入参与到活动中,进而提升手球综合水平。
一、指向单元整体,分化细节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现实世界中一种最普遍的现象,其核心思想是“整体性”,其认为系统中各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要素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用到手球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将手球运动分割成若干个小部分,先让学生整体了解其特点,然后再化整为零,逐步掌握各个动作的技术要点,最后再化零为整,深入体验并总结手球运动的特点。
研究人员首先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手球比赛的场景,通过慢镜头强调运球、传球、射门等技术动作。学生在观看课件的基础上,对手球运动有了初步了解。此后,再将手球分解成若干细节动作,包括运球、传球、射门等,设立系列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些动作的特点是什么。如,以“运球”为例子,在转述课件中,先整体展现了运球的过程,然后分解成細节动作,让学生认识到运球的时候,先跑或走三步,再运球,即遵循“前三后三”的特点。这样就起到了“大系统套小系统”的作用,学生先了解了各个技术动作中手臂、腿部、身子等肢体部位的动作要点,然后整合起来,还原运球、传球等动作,再将运球、传球等动作整合起来,还原整个手球运动。除了展示多媒体课件以外,研究人员还组织学生参与到互动讨论中,说说各个细节,并思考如何将细节整合在一起。
教师要遵循“整体”到“分解”再到“整体”的原则,设计全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既能全面了解手球运动,又能充分掌握各个技术动作,那样就能构筑充满活力的手球课堂,提升他们的参与兴趣。
二、设计趣味游戏,专项练习
在设计手球训练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手球自身的特点,又要基于系统论,考虑所有体育运动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由于小学生一般都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兴趣,将游戏和运动项目结合,能起到激发兴趣,提升效率的作用。所以在手球训练中也可以考虑体育课堂的共性,设计专项游戏。
研究人员发现很多学生攻防能力比较弱,在传接球的时候容易传丢球,如果有他人防守的时候,更容易出现传球失误等问题。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趣味攻防游戏,学生先分成人数相同的若干队伍,两个能力相近的队伍组成攻防的对抗双方,双方指定一人开始传球,其他队员则可以分别担任接球者,保证己方队员传出的球有人接,也可以担任抢断者,负责抢断对方队球员的传出手中的球。学生要合理分配攻防人数,避免出现传球球过程中无人接应的问题。在游戏过后,笔者还组织学生互动讨论,说说从该游戏中获得了什么启迪。如,有学生认识到:“我一直以为手球靠的是个人技术,但是今天我知道了,团队配合才是最重要的。”从游戏激发兴趣到掌握专项技能,到感悟反思,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游戏教学法的特点,在手球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也充分体现了系统论。
从系统论强调的动态平衡性角度来看,情感是身体化的社会行为,人总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情感。如果学生的参与情绪高涨,那么运动效果也会提升,反之,如果他们情绪低落,训练也会敷衍了事,所以学生的情绪和训练效果之间有动态平衡的关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设计有趣的手球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他们的训练成绩。
三、简化比赛规则,加强体验
体育运动的整体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规则,系统论认为开放性、关联性和组织性是系统的基本特点。刘涛在《小学生手球训练心得》一文中指出校园开展小手球运动时规则应力求简单化规则,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规则。在体育课上,教师也可以基于这一点,将手球规则变成开放的系统,允许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来调整、改良,进而优化参与效果。
有的学生反映在对抗中准确传球有难度,成功率很低,还有学生认为手球规则太复杂,尤其是关于犯规的规则,难以记忆。因此,笔者便组织学生自主调整比赛规则,首先降低了传球的难度,根据学生的特性,设定了一般学生在有障碍物时进行跑动传接球的训练,这样学生碰到障碍物时就要快速把球传出去而且要传准,学生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完成传球动作,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此外,还引导学生自主简化比赛规则,他们经过讨论,保留了以下几条规则:一是缩短时间,10分钟为一局。二是简化违例规则,认为拳击球、用脚踢球等属于违例,其它都不算。三是简化犯规判定,认为在比赛场上打人、骂人,属于犯规,犯规一次既用红牌罚下,不设立黄牌。在简化规则后,学生们都认为规则方便记忆,增强了体验效果,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也随之提升。笔者又鼓励他们在掌握已有规则的基础上,慢慢地了解真正的手球规则,并逐步增加规则内容。
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不强而手球运动的对抗性又太强,因此,很多学生无法坚持比完整场比赛,对规则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常常发生错误。如果强行要求学生按照既定规则活动,必然会给他们造成困扰,会影响参与热情,如果能让学生自主简化规则,则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升比赛兴趣。
四、拓展课程资源,深化球感
系统论强调关联性,在手球教学中,也要积极探索手球和其它体育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如果能打通课堂内外,将其它体育项目融入到手球运动中,则能拓展课程资源,让学生提升球感,增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班级中有很多女生对手球运动不感兴趣,笔者考虑到女生一般都喜欢能体现女性美的运动项目,于是就拓展了课程资源,将艺术体操中的球操和手球運动融合在一起。球操的技术动作包括手持球摆动、绕环、绕八字,拍球,滚动球和抛接球等,和手球运动相比,少了攻防冲击性,也少了传球的动作。笔者将手球技术动作和球操结合在一起,设计了“手球运动操”,学生一边做出传球动作,一边要躲避对方,将球传递出去,并躲避对方的攻击。另一方在抢断球之后,可以通过变向走或跑三步把球传给队友,而要做出绕环等一系列动作,完成后才能移动位置,而在此过程中,对手也可以抢断。通过这样的球操活动,学生提升了各个关节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也有所提升,他们也能增加接触球、控制球的机会,从而提升球感。笔者还组织学生自主参与到课程拓展中,思考还有哪些项目和手球有共通之处,进而自主设计训练项目,提升控球能力。
除了球操以外,教师还可以探索其它球类运动和手球之间的关联性,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了解各类运动之间的异同点,进而深化球感。
系统论认为,手球运动并不是一个封闭而固定的运动体系,而是一个动态变化而开放的体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符合学的法子。因此,在手球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体育运动的共性,同时也要考虑手球的独特之处和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上设计手球训练,才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针对性,能提升学生的体验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家杰.系统论与体育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2):19-22.
[2]黄晓俊,刘玉琴.基于系统论的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9,35(3):7.
[3]魏宏森.系统论[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4](美)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魏宏森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5]提姆·梅伊,詹森·L·鲍威尔.社会理论的定位[M].姚伟,王璐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刘涛.小学生手球训练心得[J].中国学校体育,2011(12).
责任编辑 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