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肖娟 文辉
摘要:随着“1+X”证书的不断推进,如何将“X”证书融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是各个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改革试点,分析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结合“X”证书的技能要求,与企业深入合作,在重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教学改革方法、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开拓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物联网;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4-0145-03
1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物联网技术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物联网”技术被写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全面发展物联网技术并将物联网列为国家七大数字经济产业;华为鸿蒙系统的发布,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平台和生态链的支持,为实现万物互联奠定了基础。
2019年1月,国家正式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2]。教育部在2019年9月发布的《关于做好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启动了《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它对于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起到了引导、引领的作用。
引入“1+X”作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及质量评价指标,意味着职业院校要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深入校企合作,积极借助行业、企业等外部力量协同育人;将行业、企业标准与教育教学标准进行有机融合,将社会用人单位评价与学校自主评价相结合。“1+X” 证书制度促进了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将职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本文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改革试点,在实施“1+X”人才培养中,重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教学改革方法、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动物联网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2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 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脱节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乏衔接性,每个学开设的课程之间互相独立,没有做到前、后学期的课程衔接,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分散,缺乏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物联网专业对实训要求较高,需要投入较多的实训设备,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需要经常更新设备,这需要很大的投入,目前大部分高校设备更新速度较慢、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速度,导致教学内容落后于行业、企业需求。此外,市面上大部分的教材内容是落后于企业技术,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
2.2 师资力量薄弱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在校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物联网行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对行业的技术缺乏整体的认知,把握不准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3-4]。教师参与下企业锻炼学习的时间零散,无法完成一个独立的企业项目,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较为薄弱。
2.3 校企合作不充分、企业参与度低
物联网是一个融合了多种技术、包含了软件、硬件、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应该结合高职学院的特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如何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提高企业在办学中的积极性等,都是在校企合作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度低,导致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一线实际的需求有差距。
3 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以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1+X”证书制度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体改革方式如下。
3.1 重构人才培养新模式
1)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区域经济特色、企业用人需求及职业技能等级要求,联合校企合作单位、行业专家、“1+X”评价组织等,全面梳理更新职业面向、知识目标、素质目标、技能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共同制定融入职业技能标准、新技术、新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师与工程师对接、学生与企业职工对接,为企业培养“零距离”毕业生,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2)构建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传感网技能证书作为 “X”证书,进行书证融通。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开设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技能课、行业实践课四大模块,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对接学历证书“1”,岗位技能课、行业实践课对接职业技能证书“X”,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物联网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根据“1+X”证书制度实施情况,整理教学实施过程、“三教”改革措施、课程资源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总结“1+X”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3.2 创新教学改革方法
1)创新模块化教学及管理模式
教学组织与证书培训进行一体化设计,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根据课程项目模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类型,重构学生学习和培训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塊化教学。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评价,以证代考,获得证书的同学直接通过课程的考试,实现弹性教学管理模式。
2)实施“三教改革”
创新改革为教师“赋能”,通过校企共建课程资源,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5];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开发融入企业项目案例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及资源库;依托校园、网络、企业“三个课堂”,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推进教法改革,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在模拟企业环境中进行教学,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3.3 打造专兼结合的新团队
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1)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及专业骨干教师的方式,建设校内教师队伍
专业带头人要准确把握“1+X”证书制度试点的提出背景及深层含义,深入学习“1+X”新理念、掌握“X”证书的标准及内涵,做好书证融通、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工作。骨干教师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国培、省培、教师素质提高项目等形式,提高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具备“1+X”组织、培训、考核等能力。
2)通过引进经验丰富的企业教师的方式,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外聘教师的方式,引进企业教师或者“X”证书评价组织的教师,加入专业教师队伍中,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3.4 开拓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四对接、五共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师资共建、实践平台共建”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相对接、教师与工程师相对接、学生与企业职工相对接。“四对接、五共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如图3所示。
1)专业共建
与岗位群及“X”职业技能要求对接,紧密结合物联网产业特点,邀请行业专家、企合作单位、 “1+X”评价组织等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改革、与学校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置等,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常态化参与机制,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人才培养改革。
2)课程共建
根据产业、行业内最新的前沿专业知识,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将企业技能需求及“X”职业技能证书要求分解到各个专业课程中,培养出更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根据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中,考虑理论和实践、学科基础与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探索等关系,构建“理论—实验—实践—创新”一体化课程,实现“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全贯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实现(激发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创意拓展(激发创意、培养创新能力)、主题创作(激发创作、培养团队协作)的教学手段,解决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动力、缺乏自学方法、学习氛围不浓等难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共建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并将“1+X”传感网证书中的CAN、Zigbee、NB-IoT和LoRa等物联网通信技术融入课程,制定活页式教材,并且校企合作开发线上资源,构建基于“1+X”的物联网应用型教学资源库。
4)师资共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执行者。通过合作科研项目、产学研践习、课程培训等方式,为教师提供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平台。通过“送教进企”制度,让一线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将企业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校企合作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教师队伍。
5)实践平台共建
由于“1+X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的培训内容对实训有很高的要求,硬件设备包括传感网应用开发实验平台、各个有线及无线模块、传感器模块及执行器模块等。为满足教学和实训的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按照“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原则,对原有的实训设备进行升级,并且添加新的实训设备,建立满足“1+X”教学培训需求的产教融合集成化平台,校企联合建设工作室、实验室、创新中心。
4 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供不应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各个高职院校的责任。结合“1+X”职业技能需求及企业用人需求,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积极研究并探索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四对接、五共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促进三教改革,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杰.“1+X”证书制度背景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152-153.
[2] 郭天一,靳继红.基于“1+X”证书的物联网专业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7):111-112,147.
[3] 张继军.1+X证书制度下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传感网应用开发》课程为例[J].知识窗,2021(6):107-108.
[4] 吴莺.“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电子类专业课证融通的改革思路探索[J].科技视界,2021(20):116-117.
[5] 李萍,蔡建军,刘法虎.走向融合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1+X制度改革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16-22.
收稿日期:2022-03-02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1+X”证书制度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XJG-19-69-2);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阿里云部署的植物花粉传授算法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JJ191321)
作者简介:杨丹(1990—),女,江西抚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开发;肖娟(1991—),女,江西吉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应用技术;文辉(1979—),男,江西南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