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90后”航天人:当好如今的“后浪”,做好后辈的“前浪”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作为一名“90后”航天人,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后孙书剑有很多目标:近一点的,是完成2022年15颗卫星的发射目标;更长远的是,让中国微小卫星技术领跑世界,将航天知识带到各行各业。2022年3月30日,由他担任总体主任设计师、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的天平二号B、C卫星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自2013年加入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以来,孙书剑共参与了20颗卫星的研制和论证工作。浙江大学皮星二号卫星是他完整参与的第一颗整星研制任务。他还记得,那时整个团队在研制阶段都达到了满负荷工作。整个团队82名师生,全年工作335天,通宵总数达到2106人次。研发,测试,出差,科普,这是他的工作日常。但一以贯之的,是一个朴素的信念:难关攻克多一点。现在航空航天事业有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频频有媒体把这些年轻人比作“后浪”。“我们终究都会成为‘前浪’,”孙书剑说,“航天事业需要代代传承,压力和困难这代人先扛过去,下一代人就会跟着走下去。我们既要当好如今的‘后浪’,也要做好下一辈的‘前浪’。”
武陵山里的“娃娃书记”杨帆:我刻苦努力,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家乡摆脱贫困
“南河的山那那咿吔,情深意綿那咿吔……”春暖花开之际,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南河村,每当晨露退去,几位婆婆便提着布袋来到茶园,哼着歌采摘第一拨儿春茶,这欢快的场景让杨帆对丰收信心满满。出生于1993年的杨帆是南河村党支部书记,这里的老百姓称呼他“小杨书记”。要知道,在六年前,这里一度路不通、水不净、电不稳,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而今,南河村茶园建设与生产线日趋完善,产能不断提升,村民也得以就近务工增收。不仅如此,在小杨书记的带领下,南河村还有了猕猴桃基地、翠冠梨合作社、高山蔬菜与蓝莓种植等产业。“我欣赏别的同学去大城市,但对我而言,家乡更重要。我刻苦努力,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家乡摆脱贫困。”眼下,杨帆心里装着更长远的图景:围绕村里的鲜果产业,打造休闲农业,发展集采摘园、精品茶园、风电观光于一体的绿色旅游产业。
航天人两封没有派上用场的遗书:爸爸爱你,但更爱我们的祖国
“爸爸是很安详、镇定地走向阵地的,因为这是祖国和人民让我去的……今天的美好生活不就是无数先烈的鲜血凝成的吗?爸爸爱你,但更爱我们的祖国。”“既然是试验,就可能失败,有失败就有可能牺牲……”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有着这样两封遗书,让人阅读后不禁潸然泪下。当年写下遗书的人,叫李联林,时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站发射测试室主任。1984年1月5日,经过测试的火箭和卫星,高高竖立在发射架上,如果没有意外,中国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卫星将定在1984年1月26日发射。此次任务,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展的首次航天发射任务,也是我国首次发射加注液氢液氧燃料的长征三号火箭,危险性极大。作为离现场最近的人之一,李联林分别给妻儿写下遗书。他决心,哪怕付出生命,也要坚决完成组织安排的任务。幸运的是,李联林的遗书没有派上用场。但朴实的文字,却让人们读懂了西昌航天人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