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
有一个非常深情的日子,藏在农历五月里,那就是五月初五。这一天,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我国,端午节有着特殊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古往今来的诗人们,到了这一天总是特别容易动情。他们的锦心绣口,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诗词名篇,唤起了一代代读者最深沉、最澎湃、最蓬勃的心灵律动。
唐代诗人卢肇在《竞渡诗》中写道: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诗人用充满激情的浪漫语句,描写出了赛龙舟时的热闹场景:鼓声震天,群舟争发,浪花飞溅,喝彩如雷……每年端午节,许多地方都会举行这样盛大的龙舟竞渡活动。这一习俗的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
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在一首描写观看龙舟竞渡的七律中这样写道:
参差飞鹢集中流,振地欢声竞楚舟。
宪纪高悬明法象,海氛常净见吁筹。
江潭独抱孤臣节,身世何须渔父谋。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诗中“江潭独抱孤臣节”这一句,就是表达了对诗人屈原的怀念和敬意。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忠贞爱国,却遭到奸臣陷害。听到楚国国都被敌人攻陷的消息后,他愤然投入汨罗江,自尽殉国。传说,江畔的百姓们闻讯纷纷赶来,划着渔舟在江上打捞他的尸身,同时还把饭团等食物投进江中,让江里的鱼虾不要伤害这位忠贞的诗人。后来,大家发现饭团泡在水里的时间一长就会散开,于是再投时就会用芦苇等植物的叶子把饭团包裹起来,再用各种彩线仔细缠住。这种叶子包饭团的形式慢慢就演变成了一种民俗食品——粽子。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除了纪念诗人屈原,古代典籍中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各种不同的说法。
伍子胥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父兄被楚王杀害之后就投奔了吴国。他帮吴国做了很多大事,但也不幸遭到奸臣陷害,最后自刎而死。吴王命人把他的尸身用皮革包裹起来,在五月五日这天投进了大江,所以百姓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
曹娥是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她是东汉时期的上虞人。传说她的父亲在五月五日这天不小心掉到了江里,她沿江哭着寻找了十七天未果,最后也跳入了江中。不久,她和父亲的尸身双双浮出水面。也有一种说法,说曹娥的父亲不小心掉入江中后,人们多日寻找未果,曹娥就在五月五日这天也跳入了江水。传说总是这样“众说纷纭”,让人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但曹娥这份孝心却是实打实地感动了很多人。所以,后人把这条江命名为“曹娥江”,并在五月五日这天举行各种仪式纪念她。
端午节究竟是为了纪念谁才设立的,各种说法都有,但大家对忠贞、孝悌的崇尚和尊敬,在哪种说法里都是一致的。
2006年5月,端午节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端午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一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也是别名最多的一个传统节日。因各地不同的风俗和习惯,端午节又被称为天中节、端阳节、浴兰节、女儿节、菖蒲节、龙舟节、龙日节、重午节……众多的称呼和庆祝形式,也从侧面证明了我国人民对这个节日特殊的重视和喜爱。
悠悠时光穿过漫长的历史风雨,而端午这一节日,从遥远的古代直到我们美好的今天,始终没有中断。与之相关的民俗风情,带着人间烟火的淳朴和温馨,煦煦然扑面而来,依旧可以吹动我们的心旌。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六幺令·天中节》中,描写了当时过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他用沉浸式的神来之笔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这里的“虎符缠臂”,是指用绫罗绸缎或布做成小老虎的形状,戴在孩童的胳膊上;“门前艾蒲”指的是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上;“纸鸢舞”是放风筝的意思,也被称作“放殃”;“粽叶香飘”就是包粽子;“对酒”,“对”的是雄黄酒;“龙舟争渡”,就是赛龙舟;“祭江”就是在江畔祭奠屈原;“诵君赋”是指吟诵屈原的诗作……
这首词中涉及诸多端午习俗,但有一种很重要的习俗被漏掉了,就是佩香囊。古人在端午节的时候,喜欢把藿香、艾叶、苍术、肉桂等中草药装在精心制作的香囊里,佩戴在身上。
除了佩香囊,古人还喜欢在这一天把雄黄、朱砂等中药点涂在孩童额头、手腕、脚腕等处,表达防病驱虫、祈福辟邪的美好愿望。
端午节这天,百姓还讲究洗澡沐浴、打扫庭院,开展一场全民性的卫生运动。从这个角度来说,端午节其实也可被称作是古代的“卫生节”。
不过,正如画山的人必画主峰,写字的人必重主笔,在众多的端午习俗中,与怀念爱国诗人屈原相关的习俗,永远最隆重、最感人、流传最广。
两千多年前,屈原的纵身一跃,把汨罗江变成了一幅徐徐铺展、代代传承的深情诗卷。那滔滔江水升腾起的,正是我们绵延不断的文化乡愁和亘古不灭的精神图腾。阅读古今诗人为屈原写下的深情篇章,我们总能被那颗滚烫热切的爱国心和忧国心深深打动。他永远走在我们身边,唱在我们口中,活在我们心里。
当代诗人余光中曾说:“中国诗人都有屈原情结。屈原伟大的作品和情操,是我们的文化胎记,不可磨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我们要做屈原的传人。”余光中23岁时,曾经写下《淡水河边吊屈原》一诗,用深情詠叹向伟大的屈原致敬: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
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
作者简介
《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53E548FF-4439-4C65-8DF2-3F8C14DCEF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