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剑利
【打造杂粮“芯片” 擦亮杂粮产业“金字招牌”】
发展山西小杂粮,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山西粮食品种结构调整的需要。如何将山西小杂粮产业做大做强,由杂粮大省转变为杂粮强省?如何发挥山西杂粮种质资源优势,打造全国杂粮科技创新和良种供应基地?近些年来,政府规划引导、专家献计献策、企业持续发力,山西全省上下都在用心破题。近日,记者就日前出台的《加快山西杂粮优质种业基地建设方案》及杂粮产业相关问题,走访了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农学院院长、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西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原向阳。
记者: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山西杂粮优质种业基地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可以说该方案对我省杂粮优质种业的发展做出了制度安排,您怎么理解这一方案的出台?
原向阳:《方案》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22年山西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种业振兴大会会议精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体现,是我省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和种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为我省“十四五”乃至一段时间农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遵循,《方案》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
记者:《方案》立足我省丰富的杂粮种质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全国杂粮科技创新和良种供应基地。要打造“国家级”基地,任重而道远,您认为我们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和工作?
原向阳:首先,做好我省杂粮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建设全国杂粮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0%;地形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狭长;气候差异显著,温差大。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我省发展杂粮产业具有多方优势,杂粮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1/10。杂粮品质优良,营养健康。虽然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拥有杂粮种质资源近4万份,居全国之首,但是还有很多地方种质资源没有被搜集入库,很多农家种没有被很好地保护和利用。开展杂粮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库,深度发掘杂粮优异基因、优异种质势在必行。
其次,要高度重视杂粮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快育种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国外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生物育种+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而我省的杂粮仍处在以常规育种为主的“1.0时代”,少部分刚进入杂交育种“2.0时代”。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育种技术手段落后。以谷子为例,晋谷21号品种在生产上已有30年的推广应用,目前仍以品质优而在谷子品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该品种存在易感白发病、不抗除草剂、植株较高等缺点,竞争力逐渐减弱。急需利用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结合人工智能等信息手段对晋谷21号进行改良。重点围绕谷子、高粱、马铃薯等杂粮作物开展育种联合攻关,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专用、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在市场上占据主导的突破性品种。
第四、要组织重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和推广。我省的杂粮作物还存在关键生产环节如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低、除草费时费工费力、储藏和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种植模式零散多样,良種良法不配套、农机农艺不融合等问题。急需针对限制杂粮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开展谷子、高粱、马铃薯等杂粮作物的重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示范和推广高产高效、适合当地的生产技术模式,开展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第五、要搭建高水平的杂粮种业科研平台,推动科企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杂粮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第六、要合理布局全省杂粮良种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
记者:《方案》确定了四大重点任务,即建设全国杂粮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打造全国杂粮育种创新高地,建设全国杂粮展示示范基地、全国杂粮良种供应基地。要完成这四大重点任务,我省具有哪些明显优势?
原向阳:山西主粮和周边兄弟省份相比,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并不占优势,但是我省的杂粮生产占有天然优势。我们知道,杂粮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而山西具有适宜各种杂粮生长要求的独特气候,且我省杂粮种植面积之大,杂粮品质之优、品种之丰,使我们“小杂粮王国”的美誉名副其实。以谷子为例,我省的谷子种植面积曾在全国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省的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站长占到了全国数量的1/6~1/5,可以说科研力量占有明显优势;此外,在杂粮方面的科研成果也很瞩目,如晋谷21号品种,30年来在谷子品种中作为标杆,其品质至今无法超越。
近年来,立足本省实际,山西省委、省政府围绕杂粮产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举措,都为山西杂粮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总之,山西打造全国杂粮育种创新高地,不仅具有自然优势、品质优势,还具有科研力量的优势、成果优势及政策优势。
记者:我省杂粮种质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您认为杂粮育种和主粮育种相比较,在育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原向阳:相对于主粮育种而言,我们的杂粮育种在研究水平、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方面都没有主粮进步快。原因在于,很多先进的技术首先会应用在主粮上面,包括基因功能、种质资源开发等,而杂粮因为关注较少,相对发展较慢。
近年来,周边兄弟省份发展势头很快,如陕西、河北、内蒙等地都在发展杂粮产业,我们更应该加足马力向前冲。如今,我们对杂粮优质种业的发展做出了制度安排,就是要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就是要抓住龙头,打造我们杂粮的“特”和“优”。
记者:我们说,推进种业核心技术的攻关,人才是关键。而杂粮种业的振兴,人才同样起着支撑作用。作为一名基层科研人员,您怎么看待人才在种业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原向阳:杂粮种业振兴工作,必须要培养一批农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和高水平人才,如果没有高水平人才,科研成果和解决关键技术的能力自然就很欠缺。目前,我省的杂粮专家和科研人员数量并不少,但是整体缺少国家级领军人才。针对这一问题,无论是省委省政府,还是农业大学都很重视,一方面我们在加大力度培养本土人才,争取培养一批“一懂两爱”人才投身于农业科研领域;另一方面也在制定相关的招才引智办法和政策,希望能够引进并留住一批优秀的人才。
省委省政府将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科院合署改革,这也是发挥双方人才优势、科研平台优势,将我省农业做大做强的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