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每次进超市买牛奶、饼干及糖果之类的食品,我总习惯先查看保质期,能在保质期以前轻松吃完的,我会毫不犹豫地购买;如果临近保质期需要赶着吃的,我一般会放弃。应当承认,多数食品的生产日期是易于查找的,但也有一些商家像是故意要逗弄顾客似的,生产日期字迹模糊,位置偏僻,像是在与顾客捉迷藏。
近日,看到一则有关食品标签难辨“真容”的新闻报道,内容是,一款商品写着生产日期见瓶盖,可瓶盖顶部的一行激光噴码却因颜色过浅且与包装背景图反差小而难以辨别,只有在光线充足同时反复调整角度时才能查看清楚。
有的商品生产日期标注位置宽泛,寻找起来很费功夫,而且越是消费者比较在意的信息,在商品包装上找起来似乎越费劲。食品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消费者选购商品时的重要参考,可一些标签字号十分袖珍,想要看清,年轻人得凑到眼前,老年人则必须借助放大镜。
不合格的食品标签在市场上横冲直撞,原因是多样的。有的厂家可能觉得食品的生产日期、配料表不过是为了满足质监部门的检查要求,完全是一种形式,并不那么重要。既然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还有些商家则主观上就存有忽悠之念,要不,他们也不会屡屡在此类事情上犯错。这些人的“小九九”是:相关部门来检查,我所有的商品信息都印上了,至于字号印得不大,位置不够醒目,可以解释为工作出现了疏忽;心里想的却是消费者最好别去关注这些信息,以便让临期甚至过期商品早点卖出去,自己可以多赚点钱。至于消费者吃了之后健不健康、会不会中毒,那不是他们所重点考虑的。
合格的標签标识是对产品包装的外在要求,产品的内在质量问题则更为关键。生活中确有不良商家无视食品安全,致使商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菜业公司销售的“土坑酸菜”,其生产过程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该企业已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更可怕的是这家公司居然跟多家方便面的大品牌企业有合作关系,细思极恐。再将时间推前一点,我们一定还可以记起有不法商家生产月饼时使用过期馅料等旧事。如此生产出来的食品,其质量可想而知。
人世间除了利益,还有良知;利益可数,良知无价。良知深藏于内心,表面上似乎除了自己可以感受到,别人谁也看不见。可一旦良知开了小差,人的行为很容易跌落至损人利己、投机取巧等违法乱纪的歪道上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良知上造“蚁穴”,最初伤害的是别人,最终损害的一定是自己的“大坝”。
选自《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