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再遇“葫芦娃”

2022-07-04 16:29:18本刊编辑部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2年8期
关键词:葫芦娃瓜瓤葫芦

本刊编辑部

有种植物,很是神奇。夏天,它密实的叶片将棚架、高墙铺成绿色的瀑布。走至近前,那洁白的五片花瓣簇拥着鹅黄色的花蕊,宛若一幅精美的画面。雌花谢去,便钻出一个个翠绿的精灵。它们身披茸毛铠甲,或体态臃肿,或娇小玲珑。怎么样,猜出今天要说的“主角”了吗?对了,它就是看似平凡、实则非凡的葫芦。

大众宠儿

有一句俗语,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说过——“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咦,这卖药怎么扯上了葫芦?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有位老翁在市面上卖药,挂一只葫芦当幌子。从此,后人称行医为“悬壶”。于是,“悬壶济世”就成了治病救人的代名词,这也是古代医家追求的人生境界。

尽管葫芦的品种繁多,可大多呈现出细腰、上下两个圆球的古朴造型。如细细打量,我们会发现,在婉约婀娜的线条背后,葫芦很像汉字中的“吉”字。再加上“葫”与“福”谐音,葫芦也就成了消灾除病、保人安泰的象征。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古人用葫芦盛放药品,既密封不走味,又能得到葫芦的清香之气。如果把酒浸渍于其中,密封一段时间,启封饮用,效果极佳。正是因为葫芦的这些优势,古人才向它投去宠爱的目光,让它扬名至今。

全身是宝

古代,葫芦是人们重要的食物之一,甚至可以和家畜比肩,是衡量国家贫富的标志。它的嫩叶和果实可以食用,像素羹、荤菜、蜜饯等都少不了它。

葫芦还是纯天然的容器。在人类发明陶器之前,葫芦绝对称得上这方面的“领军人物”。后来,人类学会了制作陶器,葫芦摇身一变,成了标准的模具。人们把葫芦做内模,在外面涂上泥土,经火焙烧,葫芦化为了灰烬,而泥土却成了我们想要的葫芦形陶器。瞧,我们的祖先多聪明!如果仔细观察我国新石器时期的许多陶器,如壶、罐、樽、碗等器具,就可以找出葫芦的痕迹。

除此之外,古人还将成熟晒干的葫芦切成片,作为渔网浮子和鱼漂呢!更有意思的是,人们将成熟干燥的葫芦使劲摇动,利用其内部发出的巨大声响驱赶鸟兽。对了,在人类发明舟楫之前,葫芦还是绝佳的渡水工具呢。人们利用它肚大、质轻、浮力奇强、便于携带的特点,用绳子将它五花大绑捆系在身上,即使水面再宽广,也可渡过。

是武器还是乐器

在军事上,葫芦还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像冲阵火葫、对马烧人火葫芦、雷瓜炮、火药飞雷等,都有着类似今日火炮或手榴弹的威力,令敌人胆战心惊。

而在音乐方面,葫芦也有突出贡献。古人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将其划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即八音。其中匏就是用葫芦制成的笙竽,也就是用葫芦做“斗子”,在上面安簧管的乐器。这种乐器在欢庆丰收、祭祀大典、庆祝胜利等场合都会使用。到了近代,人们又发明了葫芦琴、葫芦箫(葫芦丝)等乐器,都能为人们带来丰富的听觉享受。

当壶当瓢又当菜

老家在非洲的葫芦,是人类最早驯化的植物之一。不过早期人类种葫芦,只是为了把果实风干,做成容器或瓢勺。

直到传入中国后,葫芦才被开发出食用功能。中国人培育出形似丝瓜的葫芦品种,名曰“瓠(音同‘护)子”,幼嫩时去皮去瓤,便能炒菜做馅。

早在先秦时代,《诗经》里就有“八月断壶”的说法,讲的就是“八月是采食瓠子等葫芦的季节”。除了取食果肉,葫芦的种子也被当成美味零食——古人说的“齿如瓠犀”,就是形容美人的牙齿,像葫芦籽一样洁白。

我想做个“宝葫芦”

小时候看《西游记》和《八仙过海》,最眼馋的就是太上老君的紫金宝葫芦和铁拐李的酒葫芦。他们的葫芦能装酒,能放药,缩小了能放兜里,变大了能当船使,上天入地、降妖伏魔,无所不能。哪怕是个普通的老百姓,拎个酒葫芦也能平添几分神仙范儿。

心动不如行动,我立刻向邻居讨来个晾干的葫芦,开口去籽,再找个木棒把葫芦嘴一堵,别在腰间,就开始招摇过市了。有了葫芦,还得往里装点“酒”啊。于是我把爱喝的草莓汁饮料挤进去,再找个容易被人看到的角落,半倚半靠,高举葫芦畅饮“美酒”,自觉身上直冒仙气。

可惜,虽然去了葫芦籽,却没有掏瓤。喝着喝着,总是有瓤絮随果汁流到嘴里,吐也不是,咽也不是。而且还没做防渗处理,未等“信众”前来瞻仰,果汁已经从葫芦屁股里滴滴答答漏出来,搞得我非常狼狈——神仙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长大后,我接触到了酒葫芦的制作工艺,才知道工艺流程还是非常复杂、讲究的。

制作步骤

1.选材

酒葫芦,是真正的实用器,要往里装东西的,所以不宜太小,高度在 20厘米上下最好。最好选择“亚腰葫芦”,也就是有一个“脑袋”和一个“肚子”,中间还有个收腰的经典葫芦品种。脑袋要小,肚子要大,形状要周正,底面要平,葫芦放在桌上,能自己立住为最佳。为了加工时不致损坏,定要用厚皮的葫芦,而且要选已经干透的,不能用鲜葫芦做。

2.开口

在葫芦嘴处开口,以便去籽掏瓤。自龙头(葫芦藤)基部起,往下留一个拇指宽度(2 厘米左右)的距离,然后锯断。锯下的部分可以制作塞子,优点是能将龙头保留下来,让葫芦形状完整。

3.去籽

我用粗铁丝自制了一个大号“耳挖勺”,从葫芦嘴伸到葫芦肚子里,把干瓜瓤和种子结成的硬块杵碎,然后从葫芦嘴倒出来。有时候葫芦籽会卡在口里,这时可以用长嘴镊子把它钳出来。

4.水煮

找一口能装下葫芦的锅,加冷水漫过葫芦,让水沿葫芦嘴灌满葫芦内部,浸泡十五分钟。然后中火慢煮半小时,关火静置一小时,葫芦自然冷却后,取出,开始掏瓤。即便灌满水,葫芦依然能浮起来。可以找个篦子,上面加重物,把葫芦完全压入水中,否则等煮完后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很容易变成两种颜色。

5.掏瓤

煮透的葫芦,瓜瓤泡软了,很容易刮下来。但是葫芦口小肚大,有些边角很难抠到,这时就需要请出“掏瓤神器”——螺丝钉。找一把小号螺丝钉,灌入葫芦内部,然后前后左右奋力摇晃,用其锋利的螺纹,刮除泡软的瓜瓤,随后注入清水洗出瓜瓤碎屑。重复几次这个过程,直至没有明显的瓜瓤洗出为止。这时自制的大号“耳挖勺”还能再派上用场,可以将它拗成合适的形状,将顽固地方清理干净。

6.阴干

瓜瓤掏净,酒葫芦就完成一半了。接下来找个阴凉通风的地方,将葫芦嘴朝下,倒吊起来晾干,不能晒,一晒容易裂。不要用粗硬的绳子捆绑葫芦,防止留下勒痕。我用的是柔軟、有弹性的医用绷带。

7.修口

传统式的葫芦嘴,需要将开口打磨平整,与葫芦盖子完全吻合,装塞后就能呈现“完整葫芦”的模样。先在葫芦盖子上掏个小洞,再将加了橡胶密封圈的木棒黏在上面(用猪皮胶或牛骨胶,以保饮食安全),传统式的葫芦塞就做好了。

8.装饰

酒葫芦圆滚滚、滑溜溜,总得捆个绳子才好携带。如果你精于缠绳打结,尽可发挥聪明才智。这里我只展示一种简单实用的结绳法。有兴趣的可以再增添一些配饰,让葫芦更加有情趣。虽然葫芦做了防渗处理,但不宜用它长久储存液体,想喝时现装现喝最好。喝完酒水饮料,可以注入清水晃一晃,倒出晾干;葫芦也可以用来装糖豆、玻璃弹珠等。做好的葫芦宜放在阴凉处,忌暴晒、潮湿。在干燥的北方,可在葫芦表面涂一层防护蜡,时常把玩使用,防止开裂。

猜你喜欢
葫芦娃瓜瓤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写意葫芦
小小葫芦娃
丝瓜瓤:老一辈的“清洁神器”
检察风云(2022年6期)2022-04-15 16:27:34
葫芦娃,葫芦娃
葫芦娃勇闯葫芦谷
葫芦娃
娃娃画报(2018年4期)2018-08-15 12:38:26
糖尿病杂感
宝葫芦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西瓜瓜瓤的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