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艳
摘 要:飞播造林是实现偏远地区荒山荒地造林绿化最有效的措施,本文以凤县1980 -2016年实施飞播造林为背景,提出飞播中的播区立地条件、播区植被处理、播种时间及树种选择是飞播造林成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飞播造林;立地条件;树种;时间
凤县行政区域面积3187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于秦岭南坡嘉陵江源头,是国家长江水系重点水源涵养林区和秦岭生态保护重点区。境域县河、安河、野羊河、黄牛河等支流两岸约有适宜飞播造林90万亩荒山荒地,年降水量及气候、土壤条件及适应进行飞播造林。陕西省林业厅于1980年在凤县实施飞播造林,是宝鸡市第一个开展飞播造林的县。
1. 飞播造林特点及凤县飞播概况。
1.1.飞播造林是一种既节约成本和不受地形限制,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人力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大面积实施造林的行之有效的造林方式,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省劳力、收效大的特点,特别是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劳力缺乏的大面积荒山荒地,具有比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更强的造林优势,是早日实现荒山荒地绿化的有效办法,从作业形式看,它是人工模拟天然下种的方式进行的造林技术。
1.2.1980年宝鸡市第一次飞播造林在凤县杨家山播区实施,该播区设计面积2.7万亩,宜播面积2.0万亩。1980-2016年在凤县实施飞播造林区57个,造林宜播面积71.8万亩。经飞播造林成效调查实现成林面积30.9万亩,飞播造林成林面积为县域净增森林覆盖率6.5%。
2.飞播造林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2.1.复播、补植播区多
按照《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1〕中的《飞机播种造林成苗调查办法》〔2〕及《陕西飞播造林手册》〔3〕中的《飞播造林成效调查》〔4〕技术规定,对全县57个播区开展了的飞播造林成效调查,依据调查数据评定结果,“良好”播区24个,“中等”播区21个,“不良”播区4个,“失败”播区8个。有12个,采取了复播或补植,面积11.45万亩,占宜播面积15.9%。
2.2.复播、补植播区基本都是在夏季播种
2.2.1.1980—2002年飞播造林的30个播区没有一个复播区,这些播区造林时间都是春季实施飞播造林。
2.2.2.2003—2016年飞播27个播区均为夏季实施飞播造林,而夏季区播区中有12个播区经复播或补植造林,占此时间段飞播区个数的44%。
2.3.复播、补植播区集中于嘉陵江两岸浅山区
嘉陵江两岸凤州、双石铺镇由于区内植被盖度小、土层薄、坡度大属于石砾浅山区,窑头山、槽头沟、庙沟等12个播区都集中此地段内。
3.今后实施飞播造林要采取主要解决对策
3.1.做好飞播区林适生区筛选
3.1.1.通过1980-2018年凤县实施飞播造林积累经验分析,凤县飞播造林区主要分布于凤县北部、东部及南部黄牛铺、平木、河口、留凤关四镇中山或浅山区,上述区域是凤县油松、华山松、漆树三个宜飞播树种适生区。
3.1.2.县境内的嘉陵江沿岸的红花铺、凤州、双石铺三镇是油松、侧柏树种适生区。
3.2.飞播时间选择
凤县地处秦岭南坡,气候特点、立地条件、植物习性等不同秦岭以北的关中山区,飞播造林时间宜选择春季,即每年4月中旬前。
3.3.做好播前植被处理
飞播造林后种子能否直接着地是出苗主要环节,植被处理是促使播区植被盖度大地段种子着地的唯一手段。在播前要对飞播区做好详细调查,根据播区情况编制翔实可操作植被处理《作业设计》。坚决贯彻执行“未进行植被处理播区”,不实施飞播造林作业的原则。
3.4依据播区立地条件选择造林树种
3.4.1.在海拔1200米以上土层≧30厘米适宜飞播区华山松、油松混播,比例8:2。
3.4.2.在海拔1000—1200米土层≧30厘米区域油松、漆树混播,比例9:1。
3.4.3.在海拔1000米以下嘉陵江沿岸河谷地带,土层≦30厘米区域侧柏、油松混播,比例9:1。
3.5.加大设计播种量、播区面积不宜过大
3.5.1.凤县现拟实施飞播造林区域均处于立地条件差、植被盖度大地段。今后飞播造林设计中应加大播种量,在常规设计上提高10%左右。
3.5.2.随着“天保、退耕、长防”工程实施,目前宜林荒山造林面积呈零散、小面积分布,今后凤县飞播造林区设计面积5000-7000亩为宜。
4.结论。要使凤县飞播造林取得更好的成效,一是精心选择适宜飞播造林区,要把播区放凤县油松、华山松、侧柏、漆树适生区;二是和省、市部门沟通、协调,把飞播造林时间调整春季进行;三是严格执行飞播造林技术规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四是加强飞播后的管护工作,依据凤县人民政府《凤县飞播林管护制度》,结合飞播区位置以周边群众利益最大化把各项管护措施落到实处。飞播林就能为凤县实现了“山更绿,水更清,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发挥更好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南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 牛昱涵,施曼,王心怡,李江叶,张维国,陈金林,高岩,梁永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10)
[2]黄土高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与植物化学计量特征[J]. 赵如梦,张炳学,王晓霞,韩凤朋. 草业科学. 2019(05)
[3]黄土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谭学进,穆兴民,高鹏,孙文义,赵广举,顾朝军.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2)
[4]花棒生理生态研究及其展望[J]. 金红宇,徐文娣,陈国雄. 西北农业学报. 2018(11)
[5]晋西北沙化土地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质的初步研究[J]. 苏志珠,刘蓉,梁爱民,马义娟,王国玲,高君亮,哈斯.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6]石羊河下游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结构特征及土壤特性研究[J]. 郭春秀,马俊梅,何芳兰,王理德,李金辉,安富博,袁宏波,刘开琳. 草业学报. 2018(09)
[7]黄土区不同土层土壤容重空间变异与模拟[J]. 于冬雪,贾小旭,黄来明,邵明安,王娇. 土壤学报. 2019(01)
[8]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人工梭梭林对土壤碳库的影响[J]. 尚雯,李德禄,魏林源,马全林,唐进年,李银科,张芝萍,张卫星,高松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3)
[9]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淑敏,姜涛,王东丽,连昭,汤家喜,孔涛,徐艺元,韩小美. 干旱區研究. 2018(04)
[10]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J]. 程浩,张厚喜,黄智军,徐自坤,杨强,刘爱琴.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