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庆明 秦静 栗三宁
摘 要:結合当前的石油钻具螺纹修复的情况,从自身在车床加工螺纹修复工作的经验出发,分析车床加工螺纹的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数控车床螺纹修复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希望对于全面提升数控车床修复钻具螺纹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控车床;钻具螺纹;修复工艺;修复对策
在石油工程领域中,由于石油钻具的工况环境较为恶劣,特别是载荷大、受力复杂,这样容易出现螺纹磨损问题严重,存在着变形的牙型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则会造成刺漏、脱落等问题。考虑到钻具管材需要良好的抗扭能力,为了实现钻具寿命的进一步延长,有效控制成本,大都是选择修复螺纹的方式。
1 石油钻具螺纹修复的一般方法
结合石油钻具螺纹的情况,对于常见的螺纹修复过程来说,主要是涉及到以下方面。一是,结合磨损的实际情况,进行部分特定长度为L的断面切除;二是,落实相应在台阶面进行宽度为L相应切除,在满足于相应的切除后直径轮廓符合尺寸加工的锥面情况;三是,结合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按照螺纹螺旋线轨迹来开展相应的螺纹加工。通过上述步骤,能实现螺纹修复成新,在进行探伤的基础上,保障重新投入使用。
具体来说,大都是选择普通管螺纹车床修理,这就应全面考虑到具体的操作人员的车床进度要求以及工作经验,如果不能合理化控制好螺纹的锥度、牙型、倒角等尺寸要求,这样就会容易出现误差的问题。部分特殊螺纹要求控制误差在满足于0.2mm范围,这样就难以通过人工操作方式实现,同时,这样工作也意味着操作人员的长时间操作,容易引发健康问题。
2车床加工螺纹的原理
考虑到主运动则为车床主轴带动工件的运行,在此过程中,移动刀具属于进给运动。在传统的管螺纹车床加工的实践中,则是通过挂轮传递动力,结合四缸转动的要求,同时,结合上述固定好的螺距进行移动。在环节中 ,可以开展小托板移动刀尖轴的优化调整,来满足对刀的要求,这样能实现螺纹车削的工作。纯机械传动往往难以满足于,在具体的螺纹加工环节,涉及到相应的打刀、停电、变速等工作环节。
在具体的数控车床的加工环节,应明确落实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特定关系,应满足于工件转一圈,而刀具移动一个螺距的要求。借助于程序模式来进行优化调整主轴转速的情况,但大都难以控制转角位置。为了满足切削螺纹的功能,大都是实现光电编码器与主轴1:1传动连接方式。在进行旋转主轴的过程中,应明确编码器也实现同步转动,并能进行相应的一系列脉冲信号来实现,这样就可以保障主轴旋转信号被有所检测及接受,并能明确特定转角的电机开展工作,满足于车削螺纹所要求的比例的情况。
3数控车床螺纹修复
结合数控车床每次螺纹进刀的实际情况来看,都是借助于数控系统来实现扫描光电编码器的零点脉冲,据此能判断相应的开始进刀的情况,否则保障落实具体的等待状态。通过上述情况,能明确每次进刀车削螺旋线轨迹的一致性,避免出现乱扣的问题。
考虑到具体的钻具旧螺纹的修复情况,应落实螺纹起始位置对刀的要求。具体来看,考虑到待修螺纹起始位置和光电编码器的零点脉冲的差异性情况,在开展旋转主轴的情况下,结合相关的指令要求来开展螺纹车削进的运动,不加以控制则会造成存在着不重合的待修螺纹的螺旋轨迹情况,造成一定的破坏情况。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螺纹修复的实践中,应明确先定位、再车削。所谓的定位,主要是基准位置选择零点脉冲,而后能实现待修螺纹起始位置与刀具的对应一致性的关系。在定位的基础上,可以保障落实刀具朝着待修螺纹的螺旋线轨迹来开展运动,以满足螺纹修复的要求。因此,定位则是开展螺纹修复的重中之重。
这里来进行螺纹车削起点的确定环节,主要是采用了卡盘周围表面标记零点脉冲,借助于编制好的宏程序来落实具体的刀具位置的定位。一是,在对刀环节中,应明确先盘动卡盘, 满足相应的零点脉冲信号的位置为主轴位置,借助于宏程序的单步要求,能实现满足于相应的刀尖移动到相应的待修螺纹的上方;二是,通过满足实现手摇脉冲发生器的作用,能有效实现刀尖移动到螺纹中部的螺旋槽其中,能满足于实现倍率微调刀尖的数值有所降低,并能满足相应的刀尖与螺旋槽的重合要求,落实具体的刀尖位置要求,避免出现挤碎刀块的情况。三是,在考虑到程序单步运行的情况,进行满足于刀尖轴向z的位置信息的系统变量的读取工作,这样能满足于相应的对刀操作;四是,满足发挥出单步运行宏程序的优势,能实现刀尖移动到远离待修螺纹N个螺距的位置的情况,这样就可以通过推算来落实具体的起刀点的位置,并借助于变量表达来落实具体的数值。借助于发挥出螺纹循环切削指令G92,进而能实现螺纹加工的要求;五是,在使用钻具的实践环节中,考虑到螺纹牙型往往具有较大的磨损情况,在明确对刀的基础上,特别是实现螺纹循环切削指令G92环节中,存在着发现刀尖未完全与待修螺纹螺旋线重合的情况,这样意味着存在着吃偏刀的情况,可以结合实际来进行刀尖z值正向或负向的微调,以期满足重合要求。
结合具体的螺纹切削循环指令G92来说,应落实参数x、z表示为相应的每刀切削的终点坐标值的情况,并能落实相应的圆锥面切削起点与终点的半径差的情况。通过相关的运行变量表达的情况来看,能满足于成型刀移动到离对刀螺旋槽为十个螺距的情况,这样就可以落实具体的起刀点的位置。大都是在实践中,通过操作习惯来落实刀点与待修螺纹端面之间距离。在此基础上,能借助于变量的表达来进行宏指令标志,明确参数尺的赋值情况,进而保障明确开展螺纹循环切削指令G92,实现相应的螺纹修复加工的要求。
4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的钻具螺纹维修的实际情况,今后必然会朝着数控机床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发展方向。这里结合自身从事螺纹修复技术的实践经验出发,探讨了无须对数控车床进行专门改造的情况下,较低成本的钻具螺纹维修方案,希望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钻具维修质量,进而保障落实稳定的螺纹修复后尺寸,合理化控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今后的石油钻具螺纹维修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向建平.解决数控车床精车蜗杆对刀难的方法[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4,(7).24-25.
[2] 洪波.关于数控车床修复螺纹的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2,(30).44-45.
[3] 李亚伟,闫团刚,王峰林,等.数控车床加工钻杆接头螺纹扣头研究[J].机械制造.2021,59(7).20-21,40.
[4] 万法伟,赵军友,曹清园,等.石油钻杆螺纹修复技术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7,45(2).15-19.
[5] 孙兴伟,于欣玉,董祉序.钻杆管螺纹型面信息在机测量方法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8).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