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观澜文学社,创办于2010年。观澜文学社的主旨是通过阅读、欣赏、交流文学作品,感知和领悟文学艺术带来的无穷魅力。同时,文学社围绕“校园文学”这个主题,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宣扬中华传统文化,锻炼学生们的口才和文学素养。文学社定期出版校刊《观澜》《言蹊》《亦乐园》等,为学生校园写作提供多样化指導与平台,促成了浓厚的校园自主写作氛围。学生发表个人专著9本,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作文近两千人次,学生写作热情高涨,氛围浓厚。观澜文学社成功举办了诗词大会、戏剧节、校园辩论赛等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称赞。
文学社引领着学生们享受文学,分享生活,朝着对文学的梦想迈步前行。附中多位学生因为写作特长获得清华、北大、人大等多所知名高校优先录取资格,且毕业后仍然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写作让更多的附中学子学会在文字的世界里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
指导教师:萤火
路无尽,行不怠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杨鹭婷
全媒体时代,信息高速流动,人工智能逐渐普及,自动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在这场革新中,所有人都像干草球一般被裹挟着前进,或有意,或无意。于是,数不清的人在随波顺势而流的前行中失了方向,也失去了自我。
在这场社会化的迷失中,文字失语、“躺平”“咸鱼”成为追求,是谓“不行”;跟风、博眼球、求流量、刷存在感,是谓“无意义的‘行’”;功利、过度追求,急于求成,是谓“行错”。理所当然地将最多数人行的路作为自己的正确的路,是对“行”的错误认识。
“行”字,在甲骨文中是指十字路口。路,要有人走,事,要人去做,要在十字路口选择真正的“行”。
行,是把握机遇,及时而为。毛遂勇于自荐、勾践卧薪尝胆,是为自助者,故天助之成就丰功伟业;项羽天时地利都占尽,却刚愎自用误良机。历史总是相似,试问何处不是机遇?只有把握机遇,及时去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否则只能如马里奥·安德烈蒂所说:“倘若你一等再等,结果只能是你又老了一岁。”
行,是坚定自我,有志而为。不是借着网络舆论为自己逃避现实中的压力找借口,不是比着自甘堕落的人而取得那点没有任何意义的可笑的优越感。都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最后的十里,如何才能坚持到最后,就需要“志”这个动力的支持。“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草鞋书记”周永开赤诚为民,“愚公”石光银在荒漠中营造百里绿色长城,“烈火忠魂”张晓杰从青梅之乡走来,面对熊熊烈火,他用生命践行使命。立鸿鹄伟志,摒弃无所作为的状态,才是真正行在路上,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
行,是遵从内心,快乐而为。无尽的竞争,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自达尔文起就成为自然界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存法则,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压力也充斥各个环境。心态被视作身体健康的一部分。遵从自己的内心,逆社会时钟也是一种走自己的路的“行”。所以,大可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路是自己走的,在社会生活这场大戏里,哪一个人不是其中一个微小的角色?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路总有人走,没有尽头。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携手同行,远离嘈杂的喧嚣,听从自己的内心。“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走好脚下的每一个平方,不懈怠,携手同行。
评点:“行动、行进”是个老旧的话题,直接讲道理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去做,已经无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从当今时代几种错误的“行”的观念引出话题,让文章更有针对性,可见作者在写作时具备问题意识;结构上先从反面讲“行”的错误认知,再从正面去谈真正的“行”,用分论点的形式来阐述“行”的“行动、笃行、乐行”三种境界,思路清晰,也让论证更有条理。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