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值得一说的是,10位上榜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虽然充满了英雄的光辉,但并不让人觉得疏远,他们就像普通人,如邻家大哥大姐般可亲。这样的“大国工匠”,无疑更能打动人、激励人。
文本解读
角度一:英雄必须忘记亲情?
测量工陈兆海,为了克服测量误差,用土办法完成上万个点的测量精度,最终创造了航母船坞建设的世界纪录。在工期最忙时,他的孩子出生了,单位给他批了假,让他回家看看孩子,虽然时间短暂,但是看完孩子,他又赶回了工作项目上忙碌。陈兆海讲述的这个故事,展示出自己柔情的一面,也让我们觉得英雄更加有血有肉。
角度二:英雄也有“小人物”的情感和需求。
無线电通信设计师张路明说,上世纪90年代初,单位效益不好,很多工人离开后收入高了十几倍,让他心里产生巨大的落差,但任务来了,他还是决定坚守岗位。不讳言想有个好收入,这是人之常情。而“工匠英雄”靠自己的努力,攻克技术难关,也带来了更好的收入和更美好的生活,这也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奋斗动力。
角度三:英雄情结可以凝练于平凡之中。
采油工刘丽一开始并不想当工人,是爸爸硬要她去的。这样的遭遇,不正是很多人的遭遇吗?所幸的是,刘丽一直以当过王进喜工友的爸爸为荣,立志成为爸爸那样的人,她带领的班组提质增效,从身边的小发明、小革新干起,获得国家专利174项,创造效益1.2亿元。
运用示例
这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们身上都有一股肯钻研、不服输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曾经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但他们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生活细节,流露出他们也是常人。比如也想有好的待遇,也想陪老婆孩子,也想干光鲜的工作,但最终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光鲜”,这样的“工匠英雄”成长史,更让人信服,它拉近了英雄和普通人的距离,对普通人而言更具可复制性。这应该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样本。——陈涌,红网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