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应策略*

2022-07-02 09:06高里程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寄宿制乡镇心理健康

高里程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0002)

乡镇寄宿制学校现已成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受到乡村文化环境、家长群体素质等外部环境和学生青春期来临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乡镇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了解河南省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1.对象选取

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河南省部分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河南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寄宿制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多,样本选择的范围广、代表性相对较强。同时,河南又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大省,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教育结构相对东部和西部处于中间水平,课题以河南省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可以为我国乡镇寄宿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2.工具选择

本研究采取《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简称 MMHI-60)和自编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河南省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其中,《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60题,10 个维度即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等10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制,能有效筛查偏执、敌对、强迫等心理症状,信度和效度较好。自编《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重视程度、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实施评价等内容。

3.数据统计

调查共发放问卷1 658份,回收有效问卷1 605份,回收率96.80%。采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总体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在适应不良、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学习压力等7个维度上以及心理健康总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这说明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

表1 寄宿制学校学生MMHI-60各因子分析与全国常模比较(M±SD)

2.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在此次调查的1 605名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中,心理问题检出情况分布如表2。

表2 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 605名寄宿制学校学生中,在心理健康总分水平上有轻度及以上心理症状的学生有965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到60.10%,这个检出率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是比较高的。在心理健康的10个因子中,焦虑因子的检查率超过了70.00%,其次是强迫症状和学习压力,检出率均超过了60.00%。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1.是否上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调查发现,上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占比仅为49.28%。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01版)》的要求,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主要包含在《体育与健康》《思想品德》两门课程中[2],但由于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先天不足,思政课教师又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造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

2.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

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占比46.04%。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重视,愿意寻求专业化、有能力的心理健康团队帮助。

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观感受

调查显示:50.34%的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认为学校很不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40.62%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合计达90.96%。

4.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抱有较高的热情。他们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依次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主题班会、各类知识宣传、社团活动、其他,这说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需求并且感兴趣;喜欢的心理健康课程的形式依次是:户外心理拓展、活动课程、课堂讲授、小组辅导、其它;喜欢的心理健康活动形式依次是:多种形式互补、社团活动、心理主题班会、上课、其它,这说明寄宿制学校学生比较喜欢形式多样、活动类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阶段,学生们最想获得的心理健康知识依次是情绪调适(73.58%)、学习管理(72.52%)、自我成长(69.78%)、人际关系(63.49%)、挫折应对(58.63%)、环境适应(45.92%)、健全人格(43.18%)、危机应对(40.31%)、认知调整(38.07%)、健康网络(35.45%)、其他(18.94%)。

5.实施评价

目前,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心理咨询普及度并不高,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持肯定的态度,其中31.59%的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可以帮助解决心理问题;23.01%的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一般,可有可无;45.40%的学生认为不重要,有心理问题自己解决就行;只有18.07%的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扰时,会主动寻找心理教师的帮助。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发现,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症状和问题检出较高,表现出较高的焦虑、强迫症状和学习压力。在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学校学生处于青春期的背景下,寄宿制学校要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表3 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图

(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包括师资、课程、活动等几个子系统。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师资、场地和经费等办学条件不足,学校、社会、家庭普遍不重视等原因,很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3]。乡镇寄宿制学校具有特殊性,其代替家长和社会承担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功能,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可以结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等开展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开足开好道德与法治课尤其是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部分,不得随意增加、减少课时或者调整变更教学内容。在活动开展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具有地区特色、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持续强化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和保障管理,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育人育心。

(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

目前,部分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途径相对单一。调查发现,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的需求均比较高,户外素质拓展、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等活动类课程很受欢迎。在工作方式上,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拓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心理主题班会、小组辅导、素质拓展等活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在工作途径上,学校可以统筹班会、道德法制课、课余生活,建立健全计划—教育—指导—监督—评价的闭环工作流程,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实践操作中的落地生根;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推动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现阶段的需求,以诱发学生的情感碰撞与体验,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力度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报刊宣传、海报手册、广播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在校园的“硬环境”建设中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活泼、和谐、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4]。其次,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心理社团等。上述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解决学生现实中的心理问题。最后,班主任要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通过心理沙龙、心理为主题的班会等多方位、全角度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寄宿制乡镇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