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疗方案治疗宫颈癌临床效果及剂量学差异比较

2022-07-01 02:25喻娟侯玉桃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靶区盆腔直肠

喻娟,侯玉桃

1.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南张家界 427000;2.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湖南郴州 423000

前言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第2大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及放、化疗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可切除肿瘤部分及其周围组织,但一般癌细胞都有复发的高危因素,为有效减少术后复发风险,多数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术后放疗[1-2]。此外,宫颈肿块最大直径>4 cm、宫旁浸润、切缘阳性、脉管瘤栓等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宫颈癌患者普遍符合术后放疗指征[3-4]。传统盆腔放疗方式为四野盒式放疗(FFBT),它的中心放疗位置主要在盆腔,但膀胱、直肠等靶区周边正常组织也易受到照射剂量影响,从而造成放疗并发症[5-6]。目前,如何在确保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放射损伤,已成为当下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靶区适形度指数可减少治疗剂量曲线对危及器官的包绕面积,降低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继而大幅降低放射后不良反应风险[7-8]。调强放疗(IMRT)可在确保靶区为高剂量前提下有效保护靶区周边正常组织[9]。本研究选用不同放疗方案,拟比较其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剂量学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2 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放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7)。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自愿接受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患者大小便均无异常;(3)卡氏评分均高于80分;(4)全部患者均符合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中的一项,宫颈肿块最大径>4 cm、宫旁浸润、切缘阳性、脉管瘤栓等。排除标准:(1)不配合治疗或依从性低;(2)中途退出。观察组年龄50~70 岁,平均(61.02±4.33)岁;病理分型为鳞癌、腺癌、腺鳞癌,分别为40、6、1 例;分期为Ib、IIa,分别为19、28 例;肿瘤最大径≥4 cm、<4 cm 分别为22、25 例;切缘阳性、深肌层受侵、宫旁受侵、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分别有3、32、6、21、20 例。对照组年龄51~70 岁,平均(61.15±4.26)岁;病理分型为鳞癌、腺癌、腺鳞癌,分别为39、5、1 例;分期为Ib、IIa,分别为20、25例;肿瘤最大径≥4 cm、<4 cm分别为21、24例;切缘阳性、深肌层受侵、宫旁受侵、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分别有4、34、3、24、24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如瑞典Elekta Precise 高能直线加速器,使用Pinnacle³肿瘤放疗计划系统(品牌:飞利浦;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3700857 号)。模拟定位:实施前2 h,排空患者直肠,用800 mL 水稀释20 mL 泛影葡胺(国药准字H20033835,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0 mL:12 g 注射剂),口服,以有效充盈膀胱,此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使用热塑体膜固定;增强静脉造影,用CT 模拟定位机(品牌:GE,规格型号:Discovery NM/CT 670 ES)进行扫描,患者扫描前要放置标志物,以有效标记阴道残端。图像检测范围是L1椎体至闭孔下缘约2 cm 处,设置层厚:0.5 cm。完毕后,将获取图片传输给计划系统。

对照组给予FFBT,放射为矩形,分别设置0°、90°、180°、270°的机架,各权重中心点剂量均为48 Gy。

观察组给予IMRT。体外照射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腹部体膜固定体位,嘱患者充盈膀胱同时排空直肠;选择飞利浦大孔径CT 扫描(层厚5 mm),从第2腰椎下端至闭孔下端由上至下,将图像传到VARIAN eclipse 计划系统;依据CT 所显示的图像勾画大体肿瘤面积(GTV)、临床靶体积(CTV),上至腹主动脉分叉,下至闭孔下缘,计划靶区体积(PTV)在CTV 基础上外扩0.5 cm;靶区剂量:PTV 要求≥95.00%位置照射量达到48~50 Gy,1.8~2.0 Gy/次,最大、最小不得超过靶区剂量的±10%;器官受照剂量要求:膀胱V45<30%、骨盆V40<40%、直肠V45<40%、双侧股骨头V30<25%、小肠V45<20%。腔内后装放疗,每周进行1 次,采用XHDR18B 高剂量率γ 射线遥控后装治疗机,放射源为192Ir,“A”点剂量为5~10 Gy,总剂量为35~45 Gy;腔内后装治疗时应适当充盈膀胱,阴道填塞纱布尽量避开膀胱与直肠,腔内后装治疗当天不进行体外照射。

1.3 观察指标

放疗结束3 个月后,要求患者定时复查。放疗结束的前2年,要求患者每间隔3 个月行1 次复查;第3年开始,每间隔6个月行1次复查,共复查3年。复查内容包括骨扫描、盆腔CT、阴道残端刷片、腹部B超、妇科检查等。比较两组患者3年内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2)比较两组靶区、危及器官剂量;(3)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率和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进行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同期化疗分别有21、25例,原照射位置野内复发分别有3、4例。观察组3年内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48%、95.74%,略高于对照组的88.88%、9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靶区、危及器官剂量比较

观察组计划靶区体积最大剂量、平均剂量高于对照组,最小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靶区适形度指数(0.81±0.01)高于对照组(0.48±0.07),且观察组靶区均匀性指数(1.05±0.03)低于对照组(1.1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应用不同剂量的结果差异:两组直肠V10、膀胱、小肠、左股骨头、右股骨头受照射V10、V20、V30剂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直肠、膀胱、小肠、左股骨头、右股骨头受照射V40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靶区、危及器官剂量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ose to target area and organs-at-risk between two groups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腹痛/腹泻、尿频/尿痛、皮肤损伤、下肢水肿、晚期直肠反应、晚期膀胱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宫颈癌是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的疾病,手术能根治性切除宫颈或子宫,有效清扫盆腔淋巴结,而放射治疗是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方法[10-11]。杨健等[12]报道同期放化疗能显著提高具备高危因素宫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提高患者总生存率。然而,子宫颈癌手术可能改变盆腔内部结构,且肠道黏连也会一定程度限制术后放疗照射剂量,增加患者术后肠道并发症风险,加之传统照射方法存在定位不准确、处方照射剂量基本照射全部盆腔等问题,极易影响患者盆部,造成诸多并发症,如膀胱、直肠均处于盆腔较为固定位置,处方照射剂量几乎能照射至全部[13-14];小肠是影响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器官,即使仅给予50 Gy 放疗,患者仍可能出现较为严重并发症[15]。因此,传统照射方法极易增加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生存质量,甚至影响其术后放疗依从性,故临床需寻找更为安全的放疗方法[16-17]。

IMRT 具有多角度射野,在三维空间基础上高效、精准调整剂量分布,是较为符合肿瘤形状的放疗方法,它能显著增加处方剂量区域与靶区精确度,减小周边危及器官照射覆盖范围,还能对靶区起到较好杀瘤效果,继而减轻照射剂量对周边健康组织或细胞的损害[18-19]。本研究结果说明IMRT可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肿瘤局部控制率。同时,观察组计划靶区体积最大、平均剂量高于对照组,最小剂量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靶区适形指数高于对照组,靶区均匀指标低于对照组,说明IMRT 在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具有显著优势[20-21]。IMRT可保障靶区内部最大剂量,以及内部照射剂量的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效果,且该方法能将靶区外部周边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降至最低,继而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22-23]。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腹痛/腹泻、尿频/尿痛、晚期直肠反应、晚期膀胱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与陈玥等[24]、陈斌等[25]的结论相符,提示IMRT 可降低放疗毒副反应。

综上所述,IMRT 在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具有显著优势,可降低术后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靶区盆腔直肠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肺部靶区占比对非小细胞肺癌计划中肺剂量体积的影响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乌拉特后旗查干陶勒盖地球化学环境及其成矿条件分析
盆腔积液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