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莹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将国家财政看作中心,国家各个等级的财政部门管理和统一集中的部分财政资金即是财政预算资金。简单来说,管理财政预算资金指的是在某一财政年度中,地方及中央政府所落实的财政收支相关规划,利用管理财政预算金,能够对政府收支实际状况、配置资源状况等进行全方面了解,与此同时可以依法利用财权,合理运用社会中的资源,公权力得以全方面落实。管理财政预算资金的重点内容在于对财政资金实际使用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应对财政资金相关目标予以明确。基于上述,怎样满足目标,怎样保障结果与预期相符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从这方面的角度考虑,管理财政预算资金将支出结果看作导向,但并不是只评价发生预算行为之后的成果,而需要监督及评价多个环节和整个流程。因此,落实管理财政预算相关资金绩效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及时的评价、监督以及调整所有管理财政预算资金的环节,能够高效的使用财政资金,节省财政资金,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1]。
组织创建绩效运行的总体框架,给予内部管理人员一定的自主权,同时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将绩效预算看作目标导向,合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落实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利用制度保障来有序推行绩效预算,从而获得既定的效率及成果,上述即是预算绩效管理(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2]。作为预算全方面管理的核心内容,更强调控制全过程、参与的全员性,合理降低闲置资源发生情况,考核绩效体系得以优化,增加管理预算的成效,强化各个部门的执行预算能力。重点关注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例如修订预算、执行预算以及编制预算等,与各个部门工作相关规划相结合,保障执行预算的有序进行,重点关注预算及实际间的差距比较,同时考核评价各个部门及员工,合理运用资源来优化配置,充分调动各个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在第一时间内将评估结果反馈出来,合理判断各个部门执行预算的成效,尤其是增强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的责任,强化内部管理总体水平。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改革关注的重点对象,国务院在2018年颁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在持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改革背景中,落实管理预算绩效对提升财政资源相关配置成效极其有利,增强干部领导的责任意识,提升政府的整体公信力,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供给更为优质。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建设,全方面覆盖构建预算管理相关体系,内部控制得以强化,资源配置更合理,进而强化干部领导的责任意识,使用资源的成效得以提升[3]。近些年,行政事业单位不断落实管理预算绩效,在使用资金的全程中贯穿内部控制,进行成本的合理控制,将公共服务所具备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全员进行参与,资源配置得以优化,经过设置岗位、匹配职能、制衡权力,增强内部监督存在的作用,加强责任意识,有序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种管理工作,工作成效得以提升,推动财政资金的总体聚力增效[4]。
据有关调查可知,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中依旧存在“不重视管理绩效,重视支出分配”的状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管理预算绩效未能形成明确认知。其一,即使管理预算绩效历经多年发现已逐步完善,但财政预算相关部门受过往观念的影响较为深刻,如“重视支出分配”,导致管理预算相关理念不能够全方面深入人心,其具备的作用也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5]。其二,由于未能对管理绩效形成深刻认知,导致某些事业单位进行项目开支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时常发生支出标准有意违反亦或是预算支出超额的情况。基于上述,使用财政资金的成效由此降低。其三,部门管理人员和单位责任意识及绩效管理能力都所有缺乏。未能对实施绩效管理的主体形成清晰认知,不正确的认为考评绩效的工作需要财政部门进行负责,未能全方面引导其他部门主动参与管理绩效相关工作之中,执行管理预算绩效受到非常多的阻碍。
现如今,完善事业单位管理绩效相关评价体系大多体现在下列两个层面。其一,很多事业单位进行评价时其主体多样化有所缺乏,将自评看作主要评价方式,其主观意识非常强,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其二,部分事业单位仅针对部门设定了相应的绩效指标,基于此,无法细化各部门的责任以及绩效[6]。由此体现管理绩效相关评价指标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管理绩效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落实的预算项目大多较为复杂,其资金并不集中,直接致使衡量预算资金相关使用效益的工作存在更高难度。不仅如此,评价单位所具备的绩效信息或多或少具备某些不足,致使开展绩效评价时难以获得有效、真实的数据。
1.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单位主体的整体责任意识
对于各级政府和国家颁布的管理预算资金绩效的文件及政策,需要下发至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帮助所有人在第一时间内明确上级部门全方面部署管理财政预算相关资金绩效工作的实际状况。与此同时应合理运用多媒体等平台,经过多途径、多形式开展管理财政预算相关资金绩效工作,指引各个单位持续强化高效使用财政资金的意识,全方面实施各种管理预算绩效的工作,节约国家资源,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一同处理好管理预算资金绩效相关工作,合理利用舆论导向存在的作用,落实社会监督,处理好绩效评价,监督及规范单位使用预算资金的状况,增强事业单位主体的整体责任意识[7]。
2.强化培训管理财政预算相关资金绩效工作的整体力度
从我国财政管理内部可知,开展管理预算资金绩效这一工作的时间较短,其属于一种新生事物,事业单位依旧处在探索时期,伴随时间的推进,绩效整体工作量依旧会持续增加。经过及时充能,能够有效增加业务整体能力。首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手段,从单位人员的角度考虑,邀请专家学者展开知识的专业化培训,提升管理财政相关预算资金工作的意识及能力,亦或是组织单位内部成员一同去外地培训、学习,经过资料察看、现场旁听,学习其他省市具备的先进经验,强化个人实践成效[8]。其次,合理利用“线上学习”的形式。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开展集中培训的总体风险偏大,为持续及好好学习,能够作用线上直播这一形式,由专业学者进行知识讲座,第一时间内予以提问,进行网络沟通,采用此类培训形式能够落实防疫时期“不聚集”理念,同时不放松学习,学习和防疫两不误。
1.强化建设法律法规,提升法律的权威性
众所周知,行为准绳即是法律,强化建设管理财政预算相关资金绩效的法律法规,能够合法进行多样化预算绩效相关工作,提升法律的权威性。第一,依据最新颁布的《预算法》有关规定,健全管理预算资金绩效的办法,亦或是与本单位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创制切实可行的某一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后续工作有一定的参考[9]。第二,持续完善应用结果和评价绩效时期的法律体系,提升法律整体效用。
2.强化法律监督,提升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财政预算相关资金绩效的过程中,应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对现行各式各样的法律政策以及各单位、地区内部落实管理的办法展开学习,进而增强单位主体的人整体责任意识,从而重视起管理预算资金绩效的工作。与此同时,强化法律监督,依据相应的法规政策严格开展管理预算绩效的工作,保障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具体工作落实中如果发生管理办法或法律法规未能涉及的情况,应在保障适用性基础上展开相应调整,强化管理绩效的整体执行力度。
1.强化编制绩效目标以及科学性审核
全方面落实管理财政预算相关资金绩效的核心环节即是制定绩效目标,只有保障合理性的绩效目标,才可以保障正确性的工作方向,推动单位的连续发展。首先,事业单位需要与自身特征相结合,依据有关规定,创制合理、详细的绩效目标,一方面应重视起短期成效,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社会效益及产出,设置各式各样合理的指标比重[10]。其次,绩效目标创制之后,应开展考核绩效目标的工作,如果不符合规定,则不能够下达相应的目标预算。如果审核绩效目标未能通过,则不能够正常拨付相应的财政资金,需要形成审核联动的完善机制,落实部门预算和绩效目标的同步审核、申报、公开、批复。
2.创建预算资金相关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体系
从评价预算绩效有关规定内部可知,需要发挥评价的主体对象具备的实际引导作用。接着,合理组织各式各样文化活动,例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唱歌比赛等。日常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持续激励职工,强化他们的整体素质。
3.健全及创新培训相关制度
增强职工整体专业素质的核心路径即是培训,其也是管理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从精神激励的角度考虑,需要持续健全及创新培训相关制度。不同的培训目的及预期成效,所运用的培训方式有所区别,最为常见的方式即是讨论法、会议讲座、外派学习以及讲授法等。培训的内容及目标决定了方式。特别是信息化时代中,选择的培训方式需要善于汲取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创建数字化完善的学习资源,完美结合线上和线下,合理引入各行业专家学者及高校人才,从而提升培训成效以及职工整体专业的素质。
合理利用财政预算相关评价资金绩效的结果是进行管理绩效工作根本性目的,为尽可能将财政预算资金具备的使用成效发挥出来,能够将绩效评价看作方式,结果运用才可以达到最终目的。对于现阶段事业单位评价绩效的结果运用成效与预期不符的状况,为尽可能避免出现绩效评价仅流于形式的情况发生,就需要强化评价成果运用所具备的作用,具体如下:
1.完善公开绩效评价成果的机制
管理财政情况的一种良好体现即是财政透明度,强化财政透明度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保证有关人员及部门责任落实。与此同时,公开透明的财政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话题,只有在第一时间内公开财政相关预算资金绩效的整体评价成果,才可以获得大众的认可。基于此,需要在核心媒体及官方网站上定时公布有关信息,对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予以及时回应,尽可能保证人民的参与知情权、表达权以及监督权,采纳合理的公众意见,为社会、为人民提供更好地服务[11]。
2.完善反馈绩效评价成果的机制
过往事业单位轻视过程的同时更加重视结果,对于这一情况,需要强化和预算单位间的交流、沟通,将绩效评价的整体过程对公众进行反馈,明确预算资金的流动方向,对资金的具体动态予以了解,同时及时向主管部门反馈在此之中出现的问题,进展督促,明确责任。
3.实施管理预算绩效的奖惩机制
从本质上说,部门预算及绩效评价长期共存是一种常态化模式,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作用,密不可分。基于国内外绩效管理先进模式,应用绩效评价成果最为核心的方向即是部门预算。只有结合两者,才可以将评价结果合理纳入单位编制预算中,才可以从根本上发挥评价成果的作用。基于此,需要增强管理预算绩效的奖励体制,对于部分绩效管理较好的事业单位,需要在考核预算的同时予以一定的支持。
1.健全考核制度
管理人员资源是系统化的一个过程而非简单环节,应具有互相联系、全方面的发展体系。激励机制的优化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提升工作总成效。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应合理纳入考核绩效机制,从而全方面落实管理全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尽可能将管控人力资源体系的最优作用发挥出来,将考试、考绩、考勤看作核心内容,尽可能提升工作人员的参与度,工作绩效得以提升。
2.开拓晋升各种渠道
一旦职工满足亦或者达到某些条件之后,晋升制度便成为一个职工取得晋升资格的通道。依据不同的岗位,所设置的标准需具备一定的差异。从大部分工作人员的角度考虑,其职业生涯大多停在中下等职位,不仅如此,还有部分职工达到某一级别之后,也会出现长滞不前这一情况,甚至还有一部分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却依旧在某一岗位上藉藉无名[12]。基于此,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应不断开拓职工晋升的各种渠道,尽可能做到每个工作岗位的每一位职工都可以获得晋升的机会,使其的努力能够得到一定的回报,从而提升职工的工作热情。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落实管理财政预算相关资金绩效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采取完善管理财政预算相关资金绩效的制度、创建预算资金相关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体系、完善反馈绩效评价成果的机制、强化培训管理财政预算相关资金绩效工作的整体力度、激励晋升制度持续优化等措施,高效使用财政资金,推动事业单位及社会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