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敬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随着我国智能制造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创新性国家建设的发展要求,工业企业对懂管理、懂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具有较强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人才将是未来工业企业提高其自身竞争力的根本保障。要缓解当前工业企业中存在的机电技术管理人才短缺局面,一方面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机电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出完善有效的技术管理培训机制。另一方面需要高等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能够与工业企业加强联系,把企业对一线管理人才的需求及时地反馈到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承担着为区域工业企业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人才的重任。因此这就需要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不仅要培养能够胜任在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和维修的人员,而且要培养能胜任技术升级、项目研发、产品质量检验、产品营销和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企业技术管理包含了对企业生产活动、生产能力和技术管理的各方面内容,对于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有重要价值。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管理能力,满足工业企业对机电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从而促使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已经实现了很大进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人才保障。但很多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点还是放在了专业技能上,而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普遍不重视,这就造成学生技能水平很高,就业质量和发展空间却不尽如人意的窘况。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未来主要面向工业企业,特别是与加工制造相关的企业就业。而这些工业企业主要从事工业产品的生产,生产活动的实施不仅需要具备一定技能的工人,而且需要各种技术管理岗位的人员。但根据对高职机电专业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发现,目前高职机电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不愿意进入企业工作,即使进入工厂后,很多也会由于难以适应而无法坚持。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比较多,除了工厂环境不同于校园,工厂有严格的工作纪律,很多岗位职责要求能力高,工作劳动强度大以外,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一方面对企业缺乏认知,对企业存在美好的憧憬,造成在职业规划上却普遍“看不到希望”。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管理知识和能力,无法适应企业文化,岗位适应性差,职业上升空间有限,从而导致工作成效差。
企业管理涵盖了复杂的工作内容,从学科内容上来看包括研究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和管理方法等,属于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企业管理课程,把这门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工业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知道如何科学制定企业战略,进行人力资源、财务和经营管理决策,如何进行企业生产与运作、质量、物流、营销管理等,为学生进入企业打下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基础。
企业管理课程是学生了解企业的重要窗口,高职学生只有熟悉企业运作过程,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初步解决企业技术管理问题的能力,才能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机电一体化化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初始一般是机电设备操作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机电设备维修工和产品质量检验员,发展就业岗位包括产品质量检验员、技术员和车间管理员等。高职机电专业毕业生未来要能够胜任这些发展岗位,以及其它管理岗位就离不开企业管理知识。其中产品质量检验员需要具备产品检验、质量统计与分析能力,技术员需要具备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研发能力,车间管理员需要具备企业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机电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调整,许多新课程不断地充实进来。高职学院的工科专业学生一般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实习,而且还有很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学校要求开设的课程,这就造成必须压缩现有课程课时。企业管理课程作为机电专业选修拓展课,一般每周只有两个课时。而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包括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企业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决策与计划、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内容。内容多,课时少,必然造成任课教师教学疲于应付,学生学习浅尝辄止,缺少实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学生普遍对操作实践类的课程感兴趣。企业管理课程属于管理学科,里面涉及很多管理理论知识,在学生看来属于文科类课程,因此很多学生对课程缺少兴趣。虽然课程一般开设在第四学期,但由于学生缺少工厂实践经验,对企业缺乏感性认知,学习时会感觉内容离自己很遥远而且普遍认为未来从事工作与管理无关,从而不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很多教师对于选修课本身重视不足,在课程讲授时如果不能选择合适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对课程更加没有兴趣。
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很多专业班级都会开设企业管理课程,造成任课教师的严重不足,只能由辅导员或专业课老师兼职授课。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来到学校去,对企业管理的了解也只是来源于书本,缺乏企业实践锻炼。很多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并不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而只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而专业管理学科教师,又对机电行业缺乏实践,授课内容不能紧密联系专业,尤其缺少对机电专业主要从事的生产一线工作的了解,这样不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企业工作需要。
企业需要人才,但由于各种原因,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只停留在较浅层面,企业一般仅会排相关人员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而对于相关课程内容、教学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参与度较低。对于企业管理,企业掌握大量的实践经验,拥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却无法运用到人才培养之中。
由于企业管理课程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作为拓展课程,一般都是采取期末试卷考试甚至有的只是通过大作业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一些基本知识或者“纸上谈兵”地谈谈解决企业管理问题就能通过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学习更加不感兴趣,也更加不重视。
只有积极探索,才能真正解决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不能停留于课堂的讲授,而应当把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融入机电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课程,同时融入学生生活学习的管理中,实现全过程多角度育人,才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制定必须能够实现与典型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对接。在在对相关行业企业调研时,要充分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特别是对人才管理能力的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教学环境,教学项目导入、实施和评价过程中要积极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引入企业管理元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比如在机电专业普遍开设的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成本分析、库存管理和生产管理。学生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而且要能够对系统进行成本分析,从而选择出满足实际的系统设计方案。在专业课程学习评价时,不能仅是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上,而要引入企业评价指标,实现综合评价。
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学生在第三学年一般要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跟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跟岗实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增加社会经验。按照学校要求,跟岗实习企业一般选择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在实习企业必须配备有学校相关专业的驻厂教师和企业的专业指导人员。学生主要实习岗位一般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岗位,机电一体化学生一般安排在企业车间生产一线。只要进入企业,学生就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管理工作,为学生实践企业管理知识提供机会,特别与生产一线相关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因此为解决学生在校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可以把跟岗实习同时作为企业管理实践。把企业管理课程融入到跟岗实习阶段学习,与企业共同合作,扩大学生跟岗实习的岗位范围,采取首要满足学生技能实践的重点生产岗位,同时安排学生在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轮训,由驻厂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与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课程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而且可以解决师资不足,教师和学生缺乏实践的问题,同时能提高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跟岗实习阶段,有岗位职责要求,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学习到很多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但如果忽视企业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对学生管理素质提升会有很大影响。学生在实习阶段业余时间有限,工作也比较辛苦,很难抽出大块时间学习。因此可以利用智慧职教平台,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建设企业管理线上资源,实现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学习任务、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布置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完成学习任务,随时随地学习相关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不同学生在企业不同岗位,在现场就可以由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教学。同时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在实习结束时,采用线上理论测试与线下企业管理人员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学生课程综合成绩。
从2016起教育部就要求所有的高校都必须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对于有创业意愿或已经开展创业的学生,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创新创业教育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创业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企业管理人才,使学生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和素养。创业离不开创新,企业管理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比如企业战略、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等,都是一个创业企业家不可或缺的知识。通过把这些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不仅能够使创业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更加的完善,而且能够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和比赛学会应用这些企业管理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前,可以在校学习到一定的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减轻后期学习负担,会更加有信心地进入企业。
企业管理课程中的管理理论不仅仅适用于企业管理,也适用于班级管理和实训室管理等学校管理活动。学习企业管理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把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内化于心。环境育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会到企业管理的应用价值。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根据企业组织结构建立班委会,模拟企业制定绩效考核、奖惩管理办法,运用企业经营理念培育班级文化。在班级活动中,可以多组织到企业参观、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优秀毕业生作报告、举行企业文化相关演讲比赛等。在实训室管理中,按照企业环境进行布置,落实企业生产和运作模式,制定操作规范,严格执行7S管理。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由于所采用的实训装置可以模拟完成产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因此可以按照企业标准把实训室模拟建设成一线的生产车间,建立一套完整的生产管理办法,运用TPM管理方法建立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实训活动。学生进入实训室就是进入“企业”,不同学生在“企业”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各项实训活动都严格按照企业规则进行。最后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实验实训成绩评定中,要包含对学生管理素养的考核。
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面对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勇于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勇于探索。根据高职机电一体化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通过把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跟岗实习、创新创业教育课、班级和实训室管理,能够很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