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特点及创新管理

2022-07-01 06:25滨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蔡锦明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2期
关键词:编研成果信息

文/滨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蔡锦明

在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快速增加,海量数据给档案编研带来阻力,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通过互联网检索信息已成为提高检索信息的高效手段。虽然档案编研具有独特特点,但管理方面面临很多难题。在这种态势下,探讨档案编研的特点及创新管理具有实用价值。

一、档案编研的涵义

在档案工作中,编研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收集整理单位运营中各种档案资料,为日常经营、高新技术研发等提供资料。档案编研应研究各类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写档案文件及参考资料等各类资料。总体而言,档案编研由五大部分共同组成,即选题—选材—编辑—总纂—审核。在编研过程中,还要满足相应要求,比如选题时,应该具备实用性与创意;选材时,应该严谨与创新;编辑时,要合理增添地方特色。

总而言之,档案编研重点在于编与研,这是工作的重要方面。“编”是整理资料时,在遵从历史基础上,合理编撰档案;“研”是依据档案中记载的核心内容,对各细节深入调查,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对文献和档案适当进行整理总结,这样能更好发挥出档案的作用。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

在数据时代,人们必然会接触到各类信息资源,而且资源类型越来越丰富。在新时代,档案编研也必然具有新的特点,其特点体现如下:

(一)编研效率高效便捷。传统编研所采用方式为手写抄录,不但工作效率低,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采用纸质传播,出版档案文献时需经过多次编校及印刷等环节,传播范围有限,工作效率极低。如今,档案编研逐渐实现电子化,无论是抄录、选题,还是传播都发生新的变化。抄录时,利用计算机完成海量信息的录入与编撰;传播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交互性与实时性的特征,通过实时传播,能够让用户利用网络渠道获取所需档案文献,有效提高传播档案的速度与范围;选材时,通过网络开展调查,能够获取各类选题素材,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所选主题自然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有效提高编研的便捷性。

(二)编研手段多样化。档案编研手段越来越多,可谓灵活多样。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编研队伍等各个方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1.表现形式多样化。在传统档案管理中,表现形式主要为文字模式,通过文字记载资料,这种模式必然导致许多类型无法归纳与总结。比如美术、舞蹈及视频等等,舞蹈视频即便采用文字描述,也无法淋漓尽致地展示出其神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中,档案资料表现形式多样化,编研者利用网络的声像和音像,不断扩展表现档案的形式,采用数据、图表及视频等各种形式,采用这种编研方式能够让表现形式多样化。2.编研队伍多样化。传统编研工作,由固定人员开展工作,自然带有个人观点,编研者均按照个人思路开展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区,而且从选题到出版花费时间较长,等印刷后才发现错误时,已经过去较长时间,编研者无法及时纠正错误,会导致错误被继续传播,从而影响档案编研的声誉。在新时代,编研者和使用者间通过网络达成纽带,搭建成沟通的桥梁,使用者可提出个人观点供编研者参考,便于编研者及时发现问题。因此,编写者和使用者均可成为编研者,让编研队伍多样化,自然档案编写更科学。

(三)编研理念开放集约。传统编研理念比较保守,以单位利益为重,注重资源被内部使用,因此编研中所收集的资源主要来自单位与档案馆,资料残缺不全,导致所编写档案缺乏科学性。而现代编写理念为开放集约,有效扩展信息来源,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有效提高档案编写的质量。编写过程中,通过网络渠道及时与相关人士交流沟通。通过网络渠道,编研者可了解先进理念,掌握天下事,将这些资料编写进去,从而编研出高水平的作品。

(四)编研服务主动化。传统模式下,编研成果主要用于本单位,放置到本单位档案室,便于资料使用者依据要求查询。在这种模式下,档案资料只能被动等待需求者查阅与学习。如今档案管理已经实行网络化,充分利用网络渠道为需求者提供服务。许多档案管理单位建立档案管理网站或APP,将档案管理政策与最新消息推送出来,主动为需求者提供服务,从而吸引更多需求者关注,从中获取所需资料与信息,有效提高档案资源的使用率。

三、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分析

档案真实记录着社会活动的历史,其成果是净化和洗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但是从编研工作现状来看,在编研工作中还暴露出各种问题。

(一)编研成果重复严重,创新较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编研工作的硬件条件更为丰富,但是编研者受工作观念及能力等因素影响,编研成果创新较少,高质量成果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根本不能满足人们对档案资源的需求。档案的编研成果内容比较少,而且更新慢,许多专题照片比较陈旧,缺乏详细梳理和介绍,只是有“编”,却没有“研”。档案工作者尝试采用各种新的方式,推出老建筑、重大纪念日及历史名人等各种编研成果,但是效果并不好,要么内容零散,要么浅尝辄止,缺乏理论与经验支持,质量重复较多,精品成果较少。

(二)编研成果影响力低,传播力急需提高。虽然编研工作不断开展,其成果树立快速增多,但是这些资料重点是在档案部门内部使用,影响力比较低,没有实现大范围传播。浏览各类档案信息网站,就会发现所公布的编研成果中主要为纪实资料汇编、大事记等,而这些编研成果常由整个团队经历长时间辛苦工作形成,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有极强专业性。但是受众受到限制,许多公众难以看懂,自然对这些档案敬而远之。从现状来看,许多成果常常为档案馆内部所用,有一些是赠送给相关研究机构,范围十分有限,一些编研成果虽然有参考价值,但因价格昂贵无法得到大范围使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许多档案部门都在尝试采用新方法编研,也想将成果推向社会,但是缺乏相关传播经验,传播和利用力度始终比较小。

(三)外部力量重视不够,双重借力急需拓展。双重借力,就是在开展编研工作时借助档案部门外的人力和智力,利用先进技术开展编研。档案部门应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交流平台,让社会公众通过社交媒体、网站等各种渠道,发表自己个人的意见与建议,让社会各界人士协调参与,汇聚大众智慧,发挥专长,有效提高档案编研的成效和质量。从档案编研现状来看,社会公众参与并不明显,社会公众力量还未参与进来,还没对编研工作造成建设性影响。技术手段让编研工作更加丰富,编研成果逐渐朝着多元化转变,成果也得到社会受众的接受。但是从编研现状来看,编研技术手段依然停留在传统阶段,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还没被使用,从而影响编研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长期以来,编研选题最终由档案部门完成,由内部人员落实。因此,档案编研工作应该高度重视外部力量,不断拓展借力,才能有效提高编研工作效率。

四、档案编研工作创新管理

在新时代,档案编研具有独特性,自然编研工作会有所变化,但需要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挖掘出档案资源的价值。笔者结合文献研究,提出如下创新管理建议:

(一)拓展开放范围,探索编研新理念。在新时代,档案编研必须要高度重视“开放”的行动指南,树立新的编研思路与理念,加强开放意识,为资料需求者提供相应的编研成果。在编研过程中,档案馆应该会同博物馆、图书馆及其他相关档案馆等部门联合落实,加强多部门合作,同时还应该与相关企业及社会各类组织进行一定的联系,让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实现开放性编研。在实际实践中,无论选题还是成果都应该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征集选题时,应针对公众需求,对编研方式不断创新。在编研过程中,还要多听听公众的意见,邀请公众出谋划策,提高公众与成果间的契合度,同时把成果融入社会,提高编研效果。发布编研成果时,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网站等渠道进行传播,让更多人很容易获取到编研成果,实现档案信息的传播与资源共享。这是一个合作的时代,档案馆一定要打开合作思路,要与其他企业、局馆等合作,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档案信息来自一线,自然档案资源也应用于一线,有利于深度开发资源,有效提高编研成果的水平。只有从民间获取选题,才能让档案资料具有真正的亲民性;这种档案资料才能得到应用者的认可,也才能真正提高编研成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提升档案资源的价值,降低获取成果的难度。只有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才能让编研成果发挥出价值。在编研工作中,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发挥出档案的价值,对琐碎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把成果转为数据,需求者通过简单操作就能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这是数据时代,档案资源已经彻底打破了凭证价值,人们越来越关注其数据价值,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和挖掘。在编研档案资源时,编研者应利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整合信息资源,有效激活档案信息的多维价值,采用数据化形式将编研成果展现给人们,让用户通过简单操作就能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这样非常便捷。人们获取信息渠道比较多,档案管理部门只需要提高信息的易获取性,就能够让需求者发现数据资源。如今,许多档案馆都建立了线上档案馆,将档案数据发布到平台上,用户依据所需复制与保存数据。因此,要合理提高编研成果的易获取性,将档案信息与社交媒体共同推送,如此,需求者通过任何方式都能够获得成果。如2018年,青岛市开通数据化档案馆,该市将信息资源通过信息网平台发布出去,利用者复制与保存文档和图片,非常便利。采用这种方式,有效提高编研成果的利用率,让利用者获取渠道更便捷;档案网站与社交媒体还可同步推送相关信息,从而拓展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三)创新编研方式,提高成果亲民性。如今编研工作具有非常扎实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内部信息资源的挖掘整合,原模式都极易被突破。在编研过程中,应利用信息技术对编研工作进行创新,从而实现编研成果数字化,提高成果的可视化效果,让需求者能够感知和体验。现代化编研常常利用电子、多媒体等传播技术,可有效提升编研成果的时效性。比如在档案信息网站展示电子杂志,用户就能够直接翻阅,而且信息中图文并茂,让读者获取更多信息资源。这种展示模式如今比较广泛,比如浙江档案网展示《记忆浙江》《地图上的宁波》等内容,打开电子图书,就能够感受到清晰明了的插图,不仅查阅便利,还能够提高编研成果的阅读效果。在编研过程中,广泛使用电子编研模式,可有效破除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应用人工智能、VR等先进技术,从而实现编研成果线上线下的展示模式,真正走进公众的生活和工作,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化价值。为了使编研成果更有趣味,编研工作还可与文化产业联系起来,将成果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中。只有独具特色的编研成果,才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只有便捷的传播途径,才能便于人们获取;这样能确保编研成果更加有效传播和利用。对于线上线下,笔者认为更应该大力建设线上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当用户需要获取信息时,首先考虑网络上搜索信息,其次才是到图书馆、书店等各线下渠道搜索信息;因此,档案编研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合理利用信息时代的特征开展。

(四)加强档案信息的推广力度,提高资源影响力。2019年3月,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档案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宣传工作,不断普及档案知识,拓展编研的影响力,提高社会对档案资源的认识。在大数据时代,档案编研要想从大量信息数据中脱颖而出,得到认可,必须要走不平常的路,加强宣传,提高编研成果的知名度,吸引更多需求者的关注。比如,采用近年比较火的短视频、自媒体平台推广编研成果,能够非常有效地宣传和推广。在推广编研成果时,可以紧跟时代发展,蹭社会热点中的流量和热度,利用焦点与热点话题,拓展宣传力度和影响范围。比如将“新中国成立70年”“建党100年”等相关档案,作为重点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在社会热点话题中受到关注。再比如,2019年国家档案局推出《新中国这样走来》系列节目,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过程的艰辛,取得巨大的反响,为公众展示出档案的力量。在新时代,编研工作可依托抖音、微信等各种社交平台,不断推送编研内容及工作动态,分享与编研相关的“小视频”和“小故事”,引导观众参与阅读,提高其影响力。同时,编研部门还可以与大媒体合作,邀请粉丝量较多的博主转发相关信息,逐渐提高档案编研的影响力,不断提高编研的知名度与社会美誉度。

五、结语

在档案馆工作中,编研工作属于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工作者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对档案编研提出新要求和新机遇。在大数据视野下,档案编研工作必须要认识到时代发展的需求,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编研者应转变理念,与时俱进,才能开发出社会公众真正需要的成果。同时还要与互联网及各种社交媒体合作,不断展示编研成果的亲密性,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和范围,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反馈,有效提高成果的质量,提升编研工作效率。编研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先进技术,还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理念,了解编研工作的新特点,结合时代所需,不断创新开展编研工作的方式方法,推动编研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猜你喜欢
编研成果信息
验收成果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劳动成果评比
订阅信息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深化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