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娟
有同学问:
一般在写材料作文的时候,我对于作文材料的理解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所能抓住的写作主旨往往是最大众化的,很难找到一个相对独特的角度来写作,以至于写出来的文章总有一种人云亦云、缺乏深度的感觉,我应该怎么办呢?
初中生写记叙文,确实存在着深入不足的问题。作文无深度,缘于缺乏思考;缺思考,则缘于日常无思考意识,有时虽然有思考但缺少合适的表达素材及手段。于是,导致初中生写源于生活的事时,显得浅显苍白,有点深度的又因为没有生活体验而显得假大空。结果就是就事叙事,平铺直叙,辞不达意。没有微言大义,没有言简意丰,没有升华启迪。內心波澜壮阔,笔下死水一潭。
在这里,吴老师给有同样写作困惑的同学们,支点小妙招。
1.小处切入,深处挖掘。
有些事情,看起来很普通,但实际上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些很普通的事情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需要把这些深刻的道理挖掘出来。比如说,我们身边的人常常会说“差不多”“差一点”这类口头语,但我们仔细挖掘,就会发现以下问题:“差不多”与“差一点”无论“不多”与“一点”是何等的微小,本质上终究还不是圆满完成。那么“差不多”与“差一点”又能体现一种怎样的心态呢?许多人对于“不多”“一点”的差距,不是赶紧通过努力来弥补,而是自欺欺人地忽略这些差距,把“差不多”“差一点”看作了“一点不差”,实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只图侥幸的思想。同学们在记叙这类人与事时,要能从中挖掘出深刻之处来。
2.角度新颖,与众不同。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化的事与理,在不同的情况下,某事某物往往都体现不同的角度。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但换个角度考虑一下,“人多”必然带来“力量大”的结果吗?要达到“力量大”这个结果,除了“人多”,还有别的条件吗?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有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天鹅、梭子鱼和虾共同拉一辆大车,尽管它们都使出了浑身力气,但车却纹丝不动。原来,梭子鱼用力朝前拽,天鹅一个劲地往天上拉,而虾竟然一步一步往后退。这三个家伙都在用力,可力量却分散甚至相互抵消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因此它们拉车就失败了。所以,想达到“力量大”的结果,光有“人多”还不够,还要各人消除本位主义,坚定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成功。
3.意蕴丰富,具备“三度”。
“三度”是指理论、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去反映事物的本质。一篇深刻的文章是不能就事论事的,它离不开厚实的历史文化积淀,离不开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比如在高铁动车风驰电掣的今天,许多地方还有绿皮慢火车,如果同学们有“三度”思维,就不会简单地归结为发展不平衡,就可以想到,有些地区群众出行、买卖货物,并不十分讲求速度,而注重方便,所以高铁动车体现的是中国发展的速度,绿皮慢火车体现的是人文关怀的温度。诗人陆游写过一首《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明代孙承宗在《渔家》中写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这些诗词都可以体现对民生民本的关注,都可以用来将文章升华到理论、历史与现实的高度。
佳作引路
红红火火中国年
太原市清徐县县城中学 王楚然
“哎——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
一下车,山村里熟悉的冷空气异常迅速地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不过身着厚厚羽绒服的身体拒绝了它,只有没有遮挡的脸和耳朵被它拥抱得微微发红。
“外公外婆,春节好!”我快活地跑进外公家的院子,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福字、红红的灯笼,在响亮的鞭炮声中迎接着我。
目之所及,是蓝的天、白的雪、红的年味。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们来给外公外婆拜年。一到大门口就被那一幅红色对联吸引:那幅烫金的大红春联,红艳艳、金灿灿,看上去就像两行飞向天空的金丝雀,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走近细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短短几个字看似普通,却彰显着中国百姓在这个特殊节日的美好祝福。
“吃饭喽——”主厨舅妈招呼我们落座吃饭。“哇,好丰盛!”有鱼虾,有果蔬,还有饺子!舅妈极力推荐她的拿手菜——红烧肉。肥厚的肉质被烤得焦黄脆嫩,浓稠的料汁包裹在周围,油光闪亮,甚是诱人!夹一筷子入口,肥而不腻,鲜香可口,我不由得给舅妈竖起了大拇指。“来,我们全家干一杯!”大舅提议。大人们举起酒杯,我们几个孩子举起红杏汁饮料,“干杯,祝福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祝福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
饭后,大人们在厨房收拾,我带着弟弟妹妹来到大门口玩耍。天空湛蓝如海,温煦的阳光把雪地照得焕发出橘黄的光芒,门两旁是两个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在四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显眼,格外有年味。不知不觉间,天色向晚,我们家的大红灯笼亮起来了,周围邻居家的灯笼也亮起来了。星光闪耀,冷风轻拂,看着这暗夜中的红灯笼,我不由得想起冰心笔下的那盏小桔灯——灯,左边是“火”,右边是“丁”,荧荧火光是温暖,更是方向,总能在黑暗中给予我们信念的鼓舞;芸芸众生是人本,更是民生,总能在孤独中给予我们群体的力量。“万家灯火,相伴可亲”,无灯火,这个世界会多么寒冷;无万家,这个世界将多么孤寂!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这些温暖温情都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
中国年,中国红,中国年少不了中国红,这是因为中国百姓祈愿用这火焰般的颜色去驱散沉沉暗夜,去迎接那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啊!
【教师评点】
在本文中,最精华的部分是“我不由得想起冰心笔下的那盏小桔灯……”这部分,巧妙地将“灯”拆成“火”与“丁”,而“丁”字有人口的意思,这样就将生活中的“红”升华成为了国家社会中的“温暖、希望”“人本、民生”,这其实就暗扣住了当今“文化自信”中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立刻就让文章有了高度、深度及厚度!
(扫码可收听吴老师讲座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