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飞
总要有人汗洒机床,
总要有人扛起钢枪,
总要有人拾起希望,
总要有人点亮微光,
总要有人甘当工匠,
总要有人守护四方,
总要有人选择奉献,
总要有人放弃辉煌。
……
1990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的一个边远村庄。贫穷和落后没能阻挡我的求知欲,我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8岁我便翻着《新华字典》看文言文版的《封神演义》,从此开始孜孜不倦地读书、求学、问道。书读万卷,天道酬勤。2009年,我以681分、吉林省第21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今,我还保留着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写作的习惯。我经常在公司、集团的刊物上发表文章,2014年参加哈尔滨市总工会举办的“读书成就梦想”征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毕业至今,我已经积累了23万字的文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这就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清华有句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始终觉得,如果我们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大都选择“为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或者为了高薪放弃自己的专业去搞金融、搞地产,那么中国的未来堪忧。因此,2013年,我选择回到生我养我的黑土地,来到了美丽的冰城哈尔滨。
来到冰城,从前的辉煌已成为过眼云烟,我就是一张崭新的白纸,等待自己用奋斗的青春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入职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我走进研究院,成为了一名设计工程师,从此开始了单调而精彩的设计生涯。
2015年3月,我被派驻到山东省海阳核电站开展了为期1年的技术服务。这里搭载的是哈汽生产的当时世界最先进的AP1000第三代核电汽轮机。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到现场,我深刻领会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问题等待我竭尽全力解决。炎炎盛夏,顶着烈日高温,在16米平台上下攀爬;数九寒冬,冒着砭骨海风,在厂房库房间来回穿梭。最难忘的是刚到现场,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就赶上一堆急难险重的问题待处理,我连续大干了四十余天没有休息,一边忙着认人,一边学着处理问题。最难过的是问题发生后,客户的误解和迁怒;最高兴的是问题解决后,客户的感谢和能为公司分忧的喜悦。现场服务的经历,开拓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提升了我为人处事的能力,让我更加深入地领悟到“行胜于言”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我深深领悟这一点。
2016年3月,结束了服务生涯,回到设计岗位后,我已经慢慢成长起来,管项目、搞投标、谈协议……从亦步亦趋的”愣头青“到独当一面的班组长,我逐渐领悟到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刻内涵。
2018年5月,我离开奋斗了5年的设计岗位,来到公司生产部,开始了生产管理生涯,也续上了“设计—生产—服务”这个闭环。在生产部,我每天戴上安全帽,深入每一个车间,组织排产、管计划、控进度、处理疑难问题,日行15000步,厂里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的足迹。2020年,有一个公司“天字第一号”的重型燃机部件生产任务,因前期受疫情影响,原材料采购拖期,且生产加工难度大,进度严重滞后,客户都认为我们不可能按期交付。当时我主抓这个项目,从3月克服疫情復工,到10月最终兑现承诺发货,我一直冲在一线,和车间的工人、计划员打成一片,众人齐心协力,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为公司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两年多的生产管理生涯,我把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加工组装为成品的生产全过程蹚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被提拔为一名中层管理者,成为了公司目前最年轻的、唯一的“90后”中层干部。
2020年10月底,我离开了生产部,来到了技术管理部,负责公司科研管理、对外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最初我是一名设计工程师,只关注手中的图纸;后来我是一个生产管理者,只关注厂内的生产制造;现在我是一个技术管理者,需要内外协调、统筹兼顾。工作越发复杂,矛盾越发突出,困难越发棘手,但我的能力得以提升、阅历得以丰富、党性得以锤炼,我深深领会了什么是担当作为,这就是清华人讲的“又红又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推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
以一首小诗聊以明志,与青年朋友们共勉:
那年我逆着南下的人流毅然北上,
从此追逐梦想逆风飞翔,
总要有人汗洒机床,
总要有人扛起钢枪,
总要有人拾起希望,
总要有人点亮微光,
总要有人甘当工匠,
总要有人守护四方,
总要有人选择奉献,
总要有人放弃辉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痴狂!
实现伟大中国梦,
大国重器在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