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有人曾说,过渡就像桥梁,将原本没有关系的两个段落或两层意思连接起来,使文章前后连贯、流畅。
通常情况下,文章内容之间的过渡很自然,但有的文章如果缺少了过渡,就会显得结构松散,前后内容衔接不上,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写作时,我们就要考虑在文中使用过渡这一手段,主要包括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过渡。
词语之间的过渡,以关联词或转折词居多,往往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如“因此”“那么”“可是”等。
句子之间的衔接过渡比较常见。在文章上一段的结尾或下一段的开头,会有明显的关联词、提示语或表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便用在该段的开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段落之间的过渡在文中比较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叙述内容的过渡
过渡常常用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分别叙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阶段的生活。当百草园的部分叙述结束,如果没有过渡就直接写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文章就成了独立的两部分。这个时候,过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作者巧妙地把读者的视野从百草园拉到了三味书屋,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而且不着痕迹。
二、作者情感的过渡
叙事散文或抒情散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经常会借助过渡来体现。如郑振铎写猫,“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一段就起著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上文养猫的经历进行总结,又为下文养第三只猫作铺垫。第三只猫因为作者的主观臆断受到了冤枉,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样的过渡,将三只猫的故事及作者的情感变化连接起来,突出了文章主旨。
三、叙述顺序的过渡
叙述顺序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而倒叙和插叙在上下文的衔接处常常需要进行过渡。如余心言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这一段,既介绍了周恩来的身份,又引出后文。
作者先以倒叙的形式写了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提问为什么而读书的事,然后写了周恩来为什么会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这样叙述,更能突出文章中心,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四、叙议结合的过渡
写人记事类的文章,除对主人公的事件有叙述外,还有作者的评述,那么,从叙述转而议论的这个阶段就需要过渡。如毛泽东在刻画白求恩的形象时,有一部分内容是先叙述自己和白求恩的交往过程,然后分析并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两层之间的过渡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过渡是为了使句子之间的顺序变得合理,衔接自然;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严谨,但如果上下文衔接很自然流畅,就不需要强行进行过渡。
可见,是否使用过渡,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来定,要让过渡既恰到好处,又有锦上添花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