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泮营
(新泰市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泰安 271200)
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环境管理办法。目前其参与机制的相关政策制定不够成熟,市民对于这部分事宜的了解也不够深刻,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城乡建设的蓬勃朝气,实现未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想办法强化城市环境管理策略。本文将从什么是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管理中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以帮助好城市环境管理相关部门更好地处理环境问题。
早在2012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型城镇化的思想就被提出,目前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60%左右,这是一个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目前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可观,但我们要在保证速度的同时还要注重质量。对于已经实现新型城镇化部分城市在建设方面遭遇的困难与问题进行总结,并根绝问题进行策略上的调整,保证在接下里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当中少走弯路。其中,在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当中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城镇化进程造成的阻碍也比较大[1]。虽然城市在空间形态上始终保持着对外扩展的态势,但是由于经济、人文素养、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建设速度跟不上城镇化扩张速度,所以公共服务资源与城市环境改善问题都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城镇化工作对于环境的改变是十分巨大的,当实现城镇化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等必然会发生改变,在工作与生活中是否能够适应环境的迅速变迁对于整个城镇的发展意义非凡。若仅仅形式上的城镇化,但是周遭环境并没有改善,公众对于城市环境管理方面也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对公众诉求加以了解,并妥善解决,就很容易导致在城市环境管理时市民个人参与积极性不高、各项环境管理任务推进不顺畅的问题。
城市环境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①自然环境管理。②人的很晚的自然环境,指的就是徒弟,绿化等方面。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供给,也是普遍群众比较关心的环境管理问题。而人文环境,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所使用或者产生的建筑或者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发展而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二者相互影响制约。自然环境决定了一个城市人口规模、发展潜力,人文环境能够帮助城市居民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保障[2]。但是,由于人们活动需求的增加,各种城市建筑层出不穷,这同样就会导致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在进行城市环境管理的时候,通过公众参与机制将政府决策与公众呼声有效结合,从而让公众对于整个城市环境管理的立法决策与实施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与认知。
在整个城市管理系统中,政府负责进行最终的决策与整体宏观管理,而企业可以依附于市场机制,对政府作出的决策进行一定的影响,而在过去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公众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容易受到其他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公众管理工作的提升将会直接决定城市环境管理方面有多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管理而言,我国传统的城市环境管理主要有命令与控制类型、市场导向型与自愿参与型三大管理模式,这三种模式都有不一样的优缺点。例如,命令与控制管理模式虽然是由政府牵头推动,整体管理策略运行状况相对稳定,但政府执行力在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面前,可能存在部分决策困难的问题;而市场导向型环境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部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的限制与约束方法。所使用的排污收费、生态补偿政策等等虽然普遍使用,但同时如果企业规模可大,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就容易在政府监管方面出现更多需要考量的问题,部分应用措施能够起到的限制效果也比较小;自愿参与型管理方法,虽然能够很好地引导公众参与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公众素质水平良莠不齐,不能很好地实现有效提升监管力度[3]。因此,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环境管理能够很好地弥补上述传统管理模式的缺点,有效改善环境问题中由于社会性、复杂性带来的影响,完善社会力量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缺失部分。本着依靠群众、为群众着想的方针策略细化各部分组织职能,建设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从而实现高水平城市环境管理目标。
在法制社会,任何人的行为都需要受到法律准则的限制,没有人可以为所欲为。而在进行城市环境管理的时候,法律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相关法律规定,各方工作人员都需要依法行事,从而保证环境管理工作可以更顺利地开展下去。但是由于城市环境管理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就容易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法律漏洞为环境管理工作施加困难,也容易导致部分本身有着比较高涨参与热情的群众因此而失去参与感,甚至也转身成为阻碍城市环境管理的人。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在城市环境管理当中社会公众参与度,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不同部门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权限等级,保证公众参与权利的公平、公正、公开,并且加强监督工作,灵活运用法律法律,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公众而言,他们在参与到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当中,个人行使最频繁的权利就是行政法、行政决策与行政监督权利。为了对公众的参与性更强,就需要将公众管理同时纳入管理行程工作之中,将公众权利切实地交放到群众手里。从而鼓励群众积极使用城市环境管理各项权利,帮助完善法制建设。党群众发觉有触犯了个人环境权益的不合理规章制度活现象的死后,公众可以合理利用诉讼全维护权益[4]。其次,有关机关应当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报告,力保环境质量报告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并且定期要根据城市环境管理现阶段工作举办听证会,让更多的公众可以及时了解目前在城市环境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进展。
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本身,因为他们平时在城市的工作与生活中会产生大量城市垃圾,所以作为城市垃圾的主要产出者,他们有责任和义务配合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施。但是由于很多城市居民在平时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什么是城市环境管理,他们对于这一工作的参与热情不够高涨,甚至有部分人群不愿意被动配合工作。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相关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宣传,让公众对本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积极意义有全面的认知,从而认可这项工作存在的意义,也乐意置身其中,为保护环境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而在信息时代,媒体宣传力量不容忽视,通过充分动用媒体力量能够更好地进行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与社会公众参与必要性的宣传,增强公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知,从而构建更优质的公众参与机制[5]。
首先,政府方面需要展示公众参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果,这样能够将政府统一透明化,让公众可以查看整个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优异成绩,从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公众愿意跟随政府号召参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现了公众与政府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与配合程度。其次,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公共公众参与,其中就要正面宣传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积极利用媒体力量,借助短视频平台或名人效益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公众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与教育拓展,积极与城市居民沟通,鼓动更多的城市居民加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当中。政府人员还需要以身作则,从身边人的宣传工作做起,通过对身边人的影响与带动,让公众参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成为一种新的城市潮流。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知识竞赛、生活情境模拟等活动,调动青少年城市居民参与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有趣味的活动收获乐趣的同时,提升城市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意识到为美好城市环境而努力其实是一项十分光荣的任务。
城市居民人口众多,而且各种需求层出不穷,如果针对于个人需求不断解决问题,这对于整个城市关联是十分繁重的负担,所以为了便于管理,同时也为了方便从事各项工作的展开,就需要统一了解城市居民遇到的困难与阻碍。因此,就需要建立可以代办全体居民意愿的社区街道委员会等组织,往往在城市中有多个社区通过社区为城市居民下达各种通知政策,实现对于整个城市的协调管理。在优化城市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凸显居委会与街坊邻里层面的代表作用,运用社区力量,将居委会作为城市居民向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出建议的发声渠道。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帮助居民认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居民可以在遇到与相关城市环境治理问题以后,向居委会下设的环境卫生委员会反映情况,居委会选出群众代表向政府部门提出诉求,负责跟作业单位、环卫部门等沟通交流。
社区力量不仅仅体现在向政府提出诉求方面,居委会本身也可以组织居民进行卫生自我管理。除了平时的日常项目与管理工作以外,居委会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通过义务劳动的方式维护社区环境卫生,比如,以楼组为单位划分公共部位的清洁任务,并制定透明公平的表彰与批评制度与城市社区居民共同商讨,制定村规民约。另外,在优化公众参与机制的时候,还可以从街坊层面对社区阶段与城市居民之间起到一定的维系作用。街坊层面成立的环境委员会也同样可以跟城市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与单位进行交涉,通过征得居民同意后,代表居民签字。当环卫管理部门颁发了新的规定或政策以后,街坊环境委员会负责将政策思想传递到每家每户。
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符合当前城市环境管理需求,为了进一步的优化公众参与到城市环境管理的参与度,需要深入了解实际需求,以政府为主,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公众作为城市主人公精神,积极调动公众服务志愿。比如,可以开展文明用厕环保活动,由于城市中公测使用频率比较高,任何商场或者办公楼都会设置公共厕所,但是有一部分公民在用厕时行为不够文明,这就会给公测情清洁带来比较重的负担。虽然按照城市环境管理规定,保洁人员需要对公厕清洁任务负责,但是如果能够调用公众保持公共卫生,对于整个城市的环境管理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转变管理观念,首先对于城市中公厕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进而通过一系列文明用厕实践活动告诉公众,应该如何保持公厕的公共卫生,在这个过程中去还可以设定一些奖品或者奖金,对于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的公众予以物质方面的肯定。
在信息化时代,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因而可以通过建立网站的方式优化公众参与机制。可以考虑让城市居民直接通过登录城市环境管理网站的形式,利用互联网直接获取城市环境管理相关信息,并通过特定的留言平台向城市管理法提出建议。政府或有关部门通过对网站上公众提出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平时,也可以在网站上定期开展政府人员与公众的在线交流活动。这样既能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又能充分了解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领域中,当前城市环境管理措施是否对其造成了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经过众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环保可持续发展对于整个国家今后的发展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众一定要积极参与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各个方面。政府方面要积极制定法治建设完善策略,并提高公众参与机制的宣传力度;在社区方面积极联系政府与居民转变管理观念,强调个人对于公众环保的重要性,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