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历史发展,从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神农氏教民稼穑到现代文明的云数据、人工智能,都是人类劳动的智慧结晶。人类劳动始终贯穿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实践之中,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改变了世界。本篇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出发点,收集整理了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关于劳动的至理箴言,其中阐释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是依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的,因此人的劳动具有群体性的特征,离开了整个人类社会,个体的劳动无法实现。在劳动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共同合作,取长补短,最后一起解决难题,才是现代劳动应有之义。劳动可以使人在劳动过程中学会体谅、团结、分享等社会交往的品质,亲身体验到“一粥一饭之不易,一丝一缕之艰辛”,必要的吃苦精神和自立精神、学会分工合作以及面对困难坚持不懈,这些都为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了基础。
鉴于劳动是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或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的协同劳动,人才能在自身践行劳动的过程中感悟劳动的不易、协作的重要,从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能够像爱护亲人般爱护劳动者,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劳动不仅是技艺学习或体力活动,还是连接个人和社会的纽带。积极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且能够激发青少年对劳动过程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劳动教育,青少年不仅能够了解一些理论问题,同时还能够在劳动实践中提升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技能的掌握与使用也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广大劳动群众要勤于学习,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将劳动教育进一步体系化,指出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这对开展劳动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实际中,深层化、生动化的劳动教育要依靠家庭和学校的力量。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认为,模仿是先天的,是基本的社会现象。家长应以身作则,通过家庭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劳动意识,学会基本的家务技能,同时引导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可以在中小学开展连续性的劳动课程,如烘焙课、手工课、绘画课等,并请老师进行专业辅导;同时,也可以与校外单位建立合作,给青少年更多机会参与种植、采摘、志愿活动,丰富青少年的劳动生活,让广大青少年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
——《论列宁》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现代科学是靠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和继承下来的,而这种积累和继承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新的科学技术。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既要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又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劳动者的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必然要求。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学生要想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既要学会用脑劳动,同时也要学会用手劳动,在生产实践中储备未来工作生活的基本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等思想品质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