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玲,张靖涵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山东烟台 264199;2.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特殊教育学院,山东烟台 264033)
腰腿痛是临床常见腰腿部退行性疾病,以腰部疼痛并放射至下肢引起局部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腰腿痛发病率逐年上升[1]。腰腿痛发病机制复杂,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肌劳损等密切相关。目前,现代医学对腰腿痛治疗包括内治和外治方法,但内科中成药药物治疗疗效差异显著,外科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且具有较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限制了临床应用[2-3]。中医学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性高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中医药在腰腿痛治疗中的作用备受临床关注[4]。寒湿性腰腿痛是临床常见证型,肾着汤即甘姜苓术汤,出自《金匮要略》,既往已有报道将其用于腰椎间突出症患者,对改善腰腿痛起到显著效果[5]。本研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进一步观察其在寒湿性腰腿痛中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1 材料 本研究30只实验动物均为BALB/c清洁级健康小鼠[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鲁)20090001],雌雄各半。小鼠周龄10~12周,体质量16~20 g,平均体质量(18.35±1.62)g。小鼠均在自然光周期条件下饲养,控制室温在20~22 ℃,相对湿度65%~70%,颗粒饲料和垫料均由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验中心提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小鼠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0只。A组小鼠中雌性6只,雄性4只;周龄10~12周;体质量16~19 g,平均体质量(17.96±1.50)g。B组小鼠中雌性5只,雄性5只;周龄10~12周;体质量16~20 g,平均体质量(18.02±1.47)g。C组小鼠中雌性4只,雄性6只;周龄10~12周;体质量17~20 g,平均体质量(18.15±1.63)g。3组小鼠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实验经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批准。
1.2 研究方法 ①A、B两组小鼠建模。建模方法:将小鼠放入500 mL烧杯中,烧杯倒入250 mL水,水温<12 ℃,浸泡30~90 min。观察到小鼠腰腿不利、难以正常行走、浑身战栗提示寒湿性腰腿痛建模成功。②干预方法。A组小鼠给予肾着汤干预,组方:甘草6 g、白术6 g、干姜12 g、茯苓12 g。中药购自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中药房,由中药房煎制,每1 mL含生药为0.18 g,制成真空包装,低温保存备用。按生药1.8 g/kg计算剂量,灌胃,早晚各1次,连续干预3周。B组和C组小鼠给予常规喂养。③检测方法。在肾着汤干预3周后记录3组小鼠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采集小鼠腹主动脉血3 mL,采用台式高速离心机[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沪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1410290号,型号:GL-18B型]对血液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京药监械(准)字2012第2400319号,型号:ZL6000型]检测血浆黏度,计算红细胞聚集率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然后将小鼠全部处死,取小鼠竖脊肌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以β-actin为内参照以2-ΔΔCt法计算表示相对表达量。qRT-PCR引物设计见表1,反应条件:95 ℃预变性30 s、变性5 s,60 ℃退火40 s,循环40次。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结果判断标准:以着色为细胞结果阳性,以着色面积表示阳性细胞,见表2。以两项评分之和≥3分为结果阳性[6]。
表1 qRT-PCR引物序列
表2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标准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3组小鼠干预后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②比较3组小鼠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变形指数。③比较3组小鼠VEGF、PCNA及NGF相对表达量和阳性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表示,多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小鼠干预后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比较 C组小鼠扭体潜伏期显著长于A组和B组,扭体次数显著少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小鼠扭体潜伏期长于B组,扭体次数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3组小鼠干预后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比较(x)
2.2 3组小鼠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 C组小鼠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小鼠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x)
2.3 3组小鼠VEGF、PCNA及NGF表达水平比较 A组小鼠竖脊肌组织中NGF相对表达量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B组,VEGF和PCNA相对表达量和阳性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3组小鼠VEGF、PCNA及NGF表达水平比较
腰腿痛属中医痹症范畴,其病位在肾。《景岳全书》明确记载,腰痛证,遇阴雨或久坐痛而垂者,湿也;遇诸寒而痛及喜暖而恶寒者,寒也[7]。中医药在腰腿痛治疗中历史悠久,腰腿痛的治疗当以温肾散寒、舒经通络为治法。肾着汤配方较为简便,以干姜配甘草,发挥温中散寒功效,另以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周佳明等[8]研究也证实,肾着汤具有祛寒除湿功能,不仅有助于减轻局部腰腿痛症状,还可改善腰背部肌群协调性,缓解腰肌劳损,在腰腿痛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临床对肾着汤的疗效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冷水浴方法建立寒湿性腰腿痛模型,并通过对比干预观察肾着汤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后A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少于B组,说明肾着汤能显著减轻局部疼痛,这与既往报道一致[9]。
NGF是机体重要的疼痛调控因子,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机械性压迫作用和炎性反应引起NGF表达增加[10]。VEGF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再生,在椎间盘突出症病理进程中对缓解和修复椎间盘病变具有重要作用[11]。另外,PCNA与软骨细胞增殖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是评估细胞增殖和修复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腰腿痛康复进程加快,PCNA水平也随之升高[12]。临床也有研究显示,PCNA与VEGF存在正相关[13],支持本研究结果。临床还有基础实验研究也证实,正常组、造模组及干预组小鼠PCNA水平差异较大[14]。本研究显示,A组小鼠竖脊肌组织中NGF相对表达量和阳性率均低于B组,而VEGF和PCNA显著高于B组,提示肾着汤可能通过调控VEGF、PCNA及NGF,延缓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理进程,发挥治疗作用。这一结果说明肾着汤可能通过调控机体神经血管因子,改善局部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另外,中医认为,寒凝血瘀也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机制[15-16]。本研究还显示,A组小鼠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B组,提示肾着汤有助于改善寒湿性腰腿痛小鼠局部血流,这与肾着汤祛寒湿、健脾胃作用密切相关[17-18],这也说明肾着汤可能通过改善局部微血流,纠正局部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提高腰腿痛治疗效果,这对于临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实用价值[19]。
综上,肾着汤治疗寒湿性腰腿痛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局部微血流,与其调节NGF、VEGF及PCNA等细胞因子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