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方赟 洪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指南,其中的责任担当素养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家理解等基本要点。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学科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许多内容是落实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恰当素材,对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核心素养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如何让“责任担当”这一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得到落实?笔者研究指向学生责任担当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断反思,找到促进学生责任担当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导学生认识责任,提高责任担当感;为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落实“责任担当”素养存在的教学问题
笔者通过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观察发现很多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责任担当意识的淡薄,责任担当行为的缺失,使责任担当教育迫在眉睫。
(一)责任担当意识淡薄
许多不良的社会行为正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部分学生缺乏责任心,加之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学生缺乏劳动的意识和能力,如值日时拖拖拉拉、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等,实践能力弱。
(二)传统教学观念陈旧
由于应试教育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受重视,导致学科教学内容没有落实,以致这门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敢于担当行为缺失
家长过于溺爱,事事包办,没有做好德育示范,一味地关爱与付出,导致学生缺少责任担当,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
二、落实“责任担当”素养的研究策略
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养成现状,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并结合教学案例呈现操作方法。
(一)基于真起点,开展真教学
1.梳理核心素养相关课程内容,落实具体教学目标。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选取与学生有关的要素组织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段不同要求,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首先对哪些教学内容落实责任担当意识要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把握每课的教学方向,使教学目标具体化,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教学有效。
2.基于教材教参补白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材教参是教师施教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目前全国统一使用统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科书选取的素材和知识都是浓缩的、有局限的。再者,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情况,合理选择、补白、整合、重组教学内容。
(二)基于真问题,进行真思考
1.联系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加强责任担当认知教育。“生活即教育”,学生的生活是《道德与法治》的基础,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的需求,并尽可能解决这些需求,指导他们成长。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悟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分享活动中尽情地说,在交流中认识责任担当。《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就是要把责任担当素养与知情意行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丰富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基于问题,在讨论中升华对责任担当的认识。让学生直面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小组合作讨论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在探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责任担当的意识以及行为习惯。
课堂情景表演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如何处理家务不让做,家务不愿做,做家务浪费时间三个问题。学生在享受家人关爱的同时,却没有主人翁的意识,没有养成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也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也可以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关乎学生的独立成长。通过做家务,孩子不仅能够变得心灵手巧,学会与家人沟通,为自己争取做家务的机会,还增强了家庭责任感和家庭主人翁意识。
(三)基于真情景,实现真体验
1.融会贯通,筑实教育的主阵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情境中自然习得责任担当更为有效。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事件、现象,把它设计成有针对性、有意义的教育情境,在单元情境活动中提升责任担当意识。
2.协同共育,延伸教育的多时空。《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多样化、生活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故可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利用校内校外的资源。
搭建亲子课堂,让家长走进课堂,介绍自己的职业,分享自己的工作。例如,我们在一年级开展家长走进课堂活动,家长们通过故事、视频、案例分享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中的先进事迹,榜样示范,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责任担当去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担当,让他们有情感地体验,跟着效仿,在实践体验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慢慢成为有责任担当的人。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四)基于真合作,促进真评价
合作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边教学活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给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问题式讨论合作,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课堂上组织学生共同讨论。
例如,在学习《干点家务活》这一课时,教学前对课文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课堂中以学生的互动交流为主,播放视频《琪琪的一天》,然后小组之间互动交流,思考琪琪帮妈妈做了什么,她都学到了什么?再如第3个问题,当家人不让我们做家务时,我们该如何应对?针对这个问题课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首先观看视频《王晓的故事》,视频的内容是王晓在做家务时遇到困难,爸爸妈妈不允许他做家务,教师出示学习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帮助王晓解决这些困难。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角色扮演,懂得了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承担家务劳动,担负起家庭责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结果,它本身就是兒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教学评价需要多方主体参与,对学生活动多维度进行评价。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评估,不只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与表现,注重他们在活动进行中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也得以润泽和提升。
三、落实“责任担当”素养的实践效果
(一)内化素养修身心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对“责任担当”的认知和理解、态度与情感等,会迁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拓展到课外、校外、家庭、社会生活中,从而内化于心,助力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服务,为学生的未来服务”。
(二)“生、趣、合、评”巧相融
学生渐渐喜爱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这门课再也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读读课本,也不是按部就班点点光盘,取而代之的是,上课的每个环节,都和学生的真实生活、真实兴趣、真实合作、真实评价融合在一起。在《道德与法治》真课堂里,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知行合一”笃言行
学生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受,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易于讨论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升华对责任担当的认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充满智慧的课堂。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之下,探索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有效途径,将学校、社会、家庭三力合并,共同推动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