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人权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2-06-30 22:46张谢医
天津教育·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保障人权公平正义人权

张谢医

一、人权教育对初中生的教育价值

人权教育对初中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中学教师要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教材对这一价值进行深入思考。人权是维护人的尊严的法律基础,中学生要建立人权意识,才能知道人权是什么?以及如何维护人权?人权体现了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的尊严和价值,只有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了公民的人权,人才能感到需求被满足,才能体验到幸福感,这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对初中生进行人权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意识。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员,人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国家这个大的共同体形式下而存在的。中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同时作为社会人,又要与社会生活建立联系,人权教育有利于建立公民意识。另一方面,只有通过人权教育使初中生充分认识、了解人权、维护个人和他人的人权,他们才能更好地享有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更好地认同宪法和法律,认同宪法价值,理解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规范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转化成促进人权的行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人权内容的呈现及要求

人权教育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有着相应的依据,主要体现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内容与要求:“进一步宪法教育。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依据《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的相应部分是“内容设计”中的“国家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尊崇宪法权威”“知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价值。”第二单元介绍公民的权利义务,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等内容,第四单元从树立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引领学生体悟法治的价值追求。

人权内容贯穿于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学内容之中。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法治专册,系统而多维度的介绍宪法和法律的相关内容,其中贯穿着人权教育,本册书以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为教材内容的逻辑起点,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遵循生活逻辑和采用时政热点,生动、深入的把宪法教育引向深入。“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的内容包括宪法原则及内容、人权的主体范围、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知识性内容。知识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增强宪法意识,认同宪法价值,树立宪法信仰,坚持宪法至上,以实际行动来宣传宪法,捍卫宪法尊严。九年级涉及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权,也属于人权教育的相关内容。

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也贯穿了生命教育主题内容,教材把生命教育作为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基础性元素,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意识、情感道德、法治意识等价值观的基础,其中以“我”与周围关系的存在为逻辑线索展开,我与自我、我与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感受对生命探问、对生命珍视、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使学习者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认同和收获。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权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内容设置上包括五个方面:1.人权是什么?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3.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4.我国人权的广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如何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原则?

我在教学时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自我意识较强,思维活跃,思维逻辑性发展迅速,感知生活中的现象,并逐渐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初中生情绪起伏大、不稳定,对事情的分析容易片面和绝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引导学生自我探知,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逐步养成搜集外部信息,有主动意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在认识和处理公民的我与国家的关系时,学生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政治参与态度,具有了关心时政热点、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开始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就更注重教材信息的时政性、信息挖掘的深度、广度和温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解决生活中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升华出新理论,再去指导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

教师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的教学中,有两点作为难点来处理,一是人权是什么?二是如何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在认识人权环节设置2个活动,活动1:呈现6幅图片(分别是从人权的内容角度,让学生了解人权内容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并设问:①以上6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②公民这些权利是怎样实现的?通过活动1让学生理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并知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懂得这一宪法原则的要求和意义。通过6幅图片列举了生活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例子,拓展了学生关于人权认识的思维宽度,并了解了宪法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更加深刻和鲜活的去体悟人权就在身边。

(二)比较辨别策略

有比较才有辨别,比较辨别策略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中人权教育的重要策略。由于经验欠缺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初中生认识容易片面和表面,爱走极端,容易受表面特征和感性经验的左右。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的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的内容,维护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也是实现人权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公平正义内容的讲解中,采用了比较辨别的策略,主要用于拓宽和分类对公平正义含义和内涵的理解,通过不同观点间的比较辨别,深化“公平正义”的理解深度和宽度。关于公平正义的探讨活动,问题:提到“公平正义”,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公正、道义、公道……,并回答我的见解:            ,这是公平正义的。采用5位同学相互对话的方式,各自发表对公平正义的不同看法,在5位同学观点的设置上呈现出公平正义含义和内涵的层次性和差别性。

(三)故事序列策略

在思政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强调一以贯之的原则,即通过一个主要故事,来建立序列篇(这里指的序列可以是一个故事的时间线索,也可以是一个故事的空间线索),通过故事序列,带学生进入多维全方位的故事状态,鲜活故事情节,加深学生记忆。

例如:如何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涉及立法层面、执法层面、监察层面、司法层面和社会层面等多方面,我们采用故事序列,通过受教育权来制作故事序列,故事1:我国在受教育权立法层面的工作;故事2:乡村某少年被剥夺受教育权,行政机关和监察机关的作为;故事3:乡村某少年被剥夺受教育权,引发社会关注,通过法律维权;故事4:通过此案件,全社会掀起了加强维权意识的公益讲座。这样就使贯彻和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全面、立体。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进行人权教育,要有给学生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红色故事的能力,以时间为线索,讲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故事,讲今天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故事,通过不同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故事,让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并通过立法层面、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以及全社会层面全方位、多维度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培养初中生的人权意识,树立人权的态度价值观,落实到人权行动中。

注:本文是天津市教育两委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课题“大中小學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SZKZX2021109)的研究成果。

(徐德明)

猜你喜欢
保障人权公平正义人权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道德愤怒
律师在刑事辩护过程中保障人权问题研究
浅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技术侦查措施运用利弊及对策分析
论我国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