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分析

2022-06-29 08:08何金纯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苗石漠化营林

何金纯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 百色 533800)

广西是当前我国人工林造林面积最大的地区,由于该地区岩基裸露度高,山体陡峭,与平原地区相比造林难度较大,而强化人工种植可以促进植被快速恢复。在十四五规划以来,该地区始终坚持面上造林和困难地造林协同推进,截止到2020年,该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同比减少20.2%,是我国8个石漠化地区中减少幅度最大的,这得益于该地区困难地造林技术应用和植被恢复技术的推广。

1.广西地区困难地类型和形成原因

困难立地主要指自然条件较差的土地,比如盐碱地、荒漠、沙地、戈壁、滩涂、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盐渍化、崩港区等,受到山地边坡、当地气候、降雨量、土壤类型等多重方面影响,导致植被基础薄弱,因此要想改良立地条件,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广西地区常见的困难立地类型主要为水土流失地和石漠化,石漠化也被称为石质荒漠化,因为该地区夏季降雨量较为集中,同时土壤层较薄,属于喀斯特地貌,容易因为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流走,出现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基岩裸露,土层变薄,多发生于石灰岩地区。因此石漠化发展到最后将直接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土壤不能涵养水源,地表缺少植被,适应性树种不多,种质资源缺乏,生态退化严重,植树造林工作较为困难。

2.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2.1 选择合适树种

要想在困难立地条件下进行植树造林,首先必须选择合适树种。尽量选择优质种源,大力推进乡土树种,比如马尾松、巨尾桉、相思树、仁豆树、尾叶桉、火桐树、光榕树等。以上树种均属于广西乡土树种,同时还耐贫瘠,耐盐碱,固氮肥土能力较强,经常用于防护林种植中,在植被生态工程开发中可以有效涵养水源,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

2.2 苗木规格

困难立地条件下,种苗成活率低,因此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营林技术人员尽量采用大苗移栽方式进行栽培,规避传统造林过程中种子育苗方法,对于不同的树种,尽量选择针对性育苗器和育苗方法。当苗木长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二次移栽,对于相思树,其容器规格应该为15cm×18cm×21cm,当苗高达到50cm以上,地径大于0.5cm,再进行大苗移栽,马尾松容器规格为8cm×20cm×10cm,当苗高达到40cm以上,地径超过0.4cm,再进行大苗移栽,仁豆树容器规格为8cm×20cm×10cm,当苗高达到15cm以上,地径超过0.4cm时再进行大苗移栽,巨尾桉容器规格为8cm×10cm×20cm,当苗高超过45cm,地径大于0.4cm时,再进行大苗移栽。通过该种方法,让大苗更加适应当前立地条件,利用良种培育法,提高造林成活率,通过高规格容器育苗进行造林,可以提升幼苗抗旱保活率,保证苗木质量,确保造林成果。

2.3 整地

由于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本身较为脆弱,因此与普通造林整地方式相比,不能采用火烧炼山法,而是应该在把握造林密度的基础上,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保留,无论是乔木、灌木还是草丛,原有植被都应该适当保存,加强当地水土保持功能,避免因为夏季暴雨冲刷而导致土壤层变薄,降低地表径流,从而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由于岩溶地区土地贫瘠,立地条件差,因此应该根据造林立地条件,通过人工挖掘鱼鳞坑整地方法,增强蓄水保墒能力,按照行距×株距为3.0m×2.0m的规格挖穴,穴的大小为30cm×80cm×80cm,如果是荒山荒地,坑穴规格为30cm×80cm×75cm,以此保证整地质量。尤其是阳坡,应该采用按照行距×株距=2.5m×3.0m的密度(每亩89株),挖鱼鳞坑。如果是背阴坡,其行距×株距=3.0m×3.0m(每亩75株),如果石漠化或荒漠化、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的地区,造林密度更低,不能超过每亩65株。

2.4 移栽

在移栽过程中,营林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气候、天气、降水、温度、湿度等多种条件,适时造林、适时移栽,在广西地区,尽量采取冬季移栽,避开大风天和强光照天气,尽量早移栽,当大苗出圃之后,要想提高其抗旱保活率,提升造林成活率,可以适当蘸取保水剂,或者利用生根粉、食盐水溶液等进行浸苗,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换土作业,换土规格为12.5kg左右。在移栽过程中,用手托住容器苗,并且移栽苗必须带有土球,或者土驼,直接放入移栽穴中即可,回填表土,回填深度在15~30cm左右即可,沿营养土外围踩实,但是不能太用力,避免将土坨弄散,移栽时要轻拿轻放,避免伤根。同时也不能一味地为了提高植被覆盖率就盲目增加初值密度,否则在后续幼林抚育过程中将会遇到大量死亡、营养不足、病苗、弱苗等现象。

2.5 施肥与补植

在幼林抚育过程中,如果成活率不能达到验收标准,为了保证造林绿化效果,技术人员应该利用大苗进行及时补植,大苗的苗高、地径等参数应该与初值密度时类似。之后应该遵循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的养分需求,利用测土配方技术补充土壤养分,文章主要以相思树、马尾松、任豆树、巨尾桉这四类乡土树种为例,其对土壤理化需求如下:

表1 不同树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需求

营林技术人员应该根据以上不同树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需求差异性,及时补充土壤肥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满足造林树种养分所需。比如:对于相思树,肥料类型为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6:5:10),施加量0.25kg/穴~0.5kg/穴,后期追肥量在200g/穴;对于马尾松,基肥(磷钾比例为18:7:10)施加量0.3kg/穴~0.5kg/穴,后期追肥量在250g/穴;对于任豆树,基肥(磷钾比例为17:6:10),施加量0.25kg/穴~0.5kg/穴,后期追肥量在200g/穴;对于巨尾桉,基肥(磷钾比例为15:5:10)施加量0.25kg/穴~0.5kg/穴,后期追肥量在500g/穴。

2.6 病虫害防治

2.6.1病害

对于广西地区困难造林地林业病害问题,营林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应该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经常性开展病害检测和预防工作,从育苗、采种、抚育、移栽、施肥、测土配方、运输等各个环节,加强科学管理,尤其是种苗引进过程,不允许任何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进场,依法对繁殖材料、种苗进行检疫,如果是跨县运输,必须凭植物检疫证书进行市面流通,对于幼龄林,合理施肥与灌溉,做好除草管理,加大林业保护。该地区常见的森林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灰霉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对于部分真菌性病害,营林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利用绿色植保技术,通过弱寄生菌,比如灵芝菌,按照1:1000的比例制成水剂,喷施在发病部位,避免病菌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防止病菌再次浸染。也可以利用0.1%恶霉灵可湿性粉剂,结合立发根腐质酸水溶肥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可以有效抑制病害发生和蔓延。该种植保技术杀菌效果较好,不会造成土壤贫瘠,避免植株根部受淹,防止病菌浸染,提高植株长势和抗病抗旱能力,使用效果佳,加大植树造林成活率。

2.6.2虫害

广西地区常见的林业虫害主要有松材线虫、白蛾、桉卷蛾、刺蛾、蚜虫、天牛等。由于该地区土壤石漠化较为严重,因此不能利用传统化学药剂施加法清除森林虫害,而是应该采用绿色植保技术,利用琉酰氟乳剂进行林间熏蒸,施加量在每立方米50g左右,熏蒸时间为24小时~48小时,熏蒸温度为20℃~22℃之间。也可以施加生物药剂,比如BT(1亿孢子/ml),将其与25%利幼脲三号胶悬剂3500倍液、1.2%烟慎碱乳油1500倍液、卡死克乳油5000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治。同时对待蛾类害虫营林技术人员也可以利用灯光诱杀法、人工摘除法大量捕杀怀卵雌虫,也可以释放白僵菌,每克含有100亿活孢子,活孢率在90%以上,也可以交替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在三龄虫之前使用,并且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按照1:3500的比例进行配置,施加在虫害爆发较多的地区,还可以利用20%杀螟松乳剂800倍液,交替结合2.5%溴氰菊酯乳油3500倍液+8%绿色威雷500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治。以上防治手法与传统化学药剂施加方法有所不同,均属于植保技术之一,不会对当地土壤、水源、空气、植被、鸟类、益虫、人类造成损害,具有低毒、高效、环保、安全、绿色、无污染的优势,符合困难立地造林形式,不会加剧土地盐碱化、石漠化。

3.森林植被恢复技术

森林植被恢复技术就是指相关部门为了保护现有植被,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方法保护或重建被毁坏的自然生态系统,既是一种治理手段,同时也是治理的过程,主要维护植被安全,保护周围环境不被损害,比如泥石流、暴雨冲击、雨水冲刷等,从而最大化恢复植物群落,提高生态安全。其中技术人员应该依据生态学原则,构建仿自然群落,形成完善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加强群落演替,保护生物多样性,培植乡土树种,同时保护土壤,促进植株根部萌芽能力,加强森林防火,做好机械围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营造混交林

要想加快森林植被恢复,部门应该构建生态涵养发展区,以坚持科学发展为战略要求,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坚持生态效益为先,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利用现代技术,营造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比如在广西造林困难地,可以实施混交林营林方法,按照多植物、多功能、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要求,以林业碳汇为标准,打造近自然林业,根据当前立地条件、树种间关系、造林目的、经济效益、生长方式、竞争作用等特点,进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混交比例为4:6,或者5:5,确定主要树种。一般来讲,在一个林场内(林班内),主栽树种不能少于五种,在五种基础上适当增加伴生树种,杜绝人工纯种林,而是根据林班功能定位,营造多功能混交林,促使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形成。主要包括年龄结构上的异质性、资源利用上的异质性、空间结构上的异质性和物种组成上的异质性,大大促进天然林、人工林植被恢复。

3.2 加大林间植被绿化力度

为了保护广西地区困难地造林的自然景观,调节森林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广西地区应该构建三个自然环境保全级别,其中一级保全级别为:尽量不要损害原自然生态,这一级别主要应用于极少的原始区域,不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二级保全就是指针对特异的某些地区、容易破坏的区域,加大保护力度,尽量避免土壤流失,加快植被恢复,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构建近自然群落,提高森林系统防灾减灾能力,维护原生态平衡,利用先锋树种,充分发挥品种的作用,避免盲目绿化,而是应该等到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之后,通过精细化抚育措施提高其成活率,避免一味地加大绿化面积而导致3~5年后又退化成裸露地。通过人为保护和法律硬性要求,稳定生育条件,避免植物的退化。其次,广西困难造林地要想确保植被恢复良好,除了遵循自然演替规律,还应该消除人为干扰因素,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地等多种方式,加大林区面积,加强林业生产条件恢复控制标准,对困难立地造林结果进行验收,如果乔灌草成活率在85%以上,可以划定为合格小班,如果成活率在40%~85%之间为不合格小班,此时由营林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补植重造等方式,加强林间植被长势,如果成活率在40%以下,即视为失败,需要重新造林。通过以上方法和手段,加大困难地造林植被绿化力度,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人工种植和恢复技术,提高困难地林间生物多样性,最终打造近自然林业,最大限度恢复营林生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气候条件影响,广西地区困难立地占比较高,再加之喀斯特地貌不利于森林植被成活,因此技术人员要想提高森林覆盖率,避免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荒漠化现象发生,应该优化造林技术,培育乡土树种,做好整地选地,用大苗移栽方式进行栽培,利用良种培育法,提高造林成活率,通过高规格容器育苗进行造林,提升幼苗抗旱保活率,挖鱼鳞坑,切忌盲目增加造林密度。根据不同树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需求差异性,及时补充土壤肥力,满足数种养分所需,多利用绿色植保技术防止森林间病虫害,并且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指导下,恢复自然群落,加大林间植被绿化力度,营造混交林,最终打造近自然林业。

猜你喜欢
大苗石漠化营林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母亲“送礼”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苹果树大苗移栽要“十改”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
“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
试论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