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晓丽 张启龙 周思同
摘 要:油田浅层区块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综合含水达到80%以上,高含水井的比例逐年增加,CO2吞吐和氮气泡沫堵水技术作为高含水开发阶段重要的增产稳产技术,在油田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对二氧化碳吞吐腐蚀认识及防治尤为重要。
关键词:二氧化碳;吞吐;腐蚀机理;防治措施
一、二氧化碳吞吐腐蚀机理
1、CO2腐蚀机理研究
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本身是没有腐蚀性的,CO2腐蚀是由于CO2溶于水生成碳酸而引起电化学反应,导致管材发生腐蚀。
阴极反应:
2H++2e=H2
pH<4 H+的扩散是控制步骤
4 阳极反应:Fe→Fe2++2e 反应产物:Fe+ H2CO3= Fe CO3+ H2 2、CO2腐蚀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钢的CO2腐蚀特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管材材质、CO2分压、温度、介质组成、pH、流速、钢铁表面膜和载荷等, 其中CO2分压、温度、流速起着主要作用,可导致钢的多种腐蚀破坏、高的腐蚀速度、严重的局部腐蚀、穿孔,甚至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等。 ①、腐蚀率与CO2分压关系 对CO2分压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随着CO2分压增加,腐蚀速率增大,这是因为分压越大,溶于水溶液的CO2比例越高,水溶液的pH越低,从而腐蚀加剧。 参考2005年第32卷第5期的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碳钢在二氧化碳溶液中腐蚀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二氧化碳分压对腐蚀速度影响较大,随着分压的增加,二氧化碳的腐蚀速度随之增大。 ②、腐蚀率与温度关系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碳钢在二氧化碳水溶液中的腐蚀速度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碳钢表面形成致密的腐蚀产物膜时,碳钢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前者加剧腐蚀,后者则有利于保护膜的形成以减缓腐蚀。 参考2005年第32卷第5期的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碳钢在二氧化碳溶液中腐蚀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腐蚀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60-110℃时腐蚀率达到最高,之后逐步下降。 ③、腐蚀率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对管道内壁冲刷,除了使管道承受一定的冲刷力、促进腐蚀反应的物质交换外,还将抑制致密保护膜的形成,影响缓蚀剂作用的发挥,必然会对腐蚀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2005年第32卷第5期的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碳钢在二氧化碳溶液中腐蚀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腐蚀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 2、腐蚀监测 井筒腐蚀监测手段—井径成像 多臂成像井径仪采用阵列型触点与套管内壁直接接触,有效获取套管内壁成像等资料,实现套管腐蚀、变形或金属损失等测量,通过等距等方位排列触点,还可降低偏心效应的影响。 3、防治措施 ①井筒防腐蚀应对措施 结合周边油田的防腐治理情况,参考相关文献和实验结果,在腐蚀监测的基础上,主要是采用了添加缓蚀剂和电化学防护两种防腐技术。 缓蚀剂防腐技术 由井口向油套环空注入一定量的缓蚀剂,缓蚀剂通过其分子上极性基团的吸附作用,吸附在套管壁和油管外表面。 保护原理: 一是通过改变金属表面的电荷状态和界面性质,使金属表面的能量状态趋于稳定化,减慢腐蚀速度(能量障碍)。 二是缓蚀剂上的非极性基团,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疏水性保护膜,阻碍着与腐蚀反应有关的电荷或物质的转移,减低腐蚀速度(移动障碍)。 缓蚀剂防腐技术特点: 缓蚀剂防腐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二氧化碳腐蚀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抑制二氧化碳对钢铁材质的腐蚀,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防护效果较好。 缓蚀剂的防护效果具有选择性,要根据腐蚀体系选择相适应的缓蚀剂。 为了保证缓蚀剂使用效率,应对油井的防护效果进行跟踪评价,根据油井液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缓蚀剂用量。 缓蚀剂防腐技术效果 开展缓蚀剂筛选评价和加药浓度的室内实验,评价出缓蚀剂浓度达到200ppm时,缓蚀率可达到80%,并且随着浓度增加,缓蚀率趋于平稳。 阴极保护技术 保护原理 原电池原理,利用两种电极金属性不同,产生电势差,通过牺牲铝等活性金属阳极,保护井下管柱 ②、杆管腐蚀应对措施 现场主要是在井下生产管柱上加装防腐阻垢管和抽油杆防腐器,对油管内壁和抽油杆进行防腐。防腐管柱主要成分为铝、锌等较为活泼的金属材料,它们的电极电位远低于油套管的钢铁金属,起到阴极保护作用。 同时铝、锌等金属在水溶液中可形成大面积的氢氧化物,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在管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进一步阻止CO2对管壁腐蚀 ③、泵腐蚀应对措施——采用固定阀可拔式抽油泵 该泵采用双泵筒、双柱塞、双阀尔结构,通过改变产品结构、调整关键零部件材料、优化零部件加工处理工艺,具有结构合理,安全环保节能,防砂、防腐蚀、防气锁、除蜡效果好,抽吸油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该泵泵筒内表面采用镀铬工艺,柱塞采用喷焊镍基合金工艺,泵内其它组件均采取了防腐蚀处理,整机工作部分具有良好的防腐蚀功能。 该泵由于结构特殊,可实现正洗井也可以反洗井。在注气和二氧化碳吞吐中,该泵可同时实现正注和快速带压组抽功能,这是其它杆式抽油泵难以实现的。 利用液力反馈的抽吸原理,提高了抽油泵整机抽吸功能。可以实现不提管柱,更换柱塞总成及固定阀总成。 该泵提管作业时,仅需把柱塞提至泵上即可完成泄油,避免造成地面井场污染,属于清洁环保产品。 因该泵不需使用泄油器,仅把上柱塞提出泵上1.8米,即可泵上、泵下管柱连通,可解决作业区使用内衬油管的油井因油管内变径,常规泄油器无法使用的难题。 经过试验和批量使用,该泵对出砂、防卡效果突出,正常情况下,泵效比常规泵提高30%以上,下井使用时间比常规泵提高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