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栋
翼城县北关小学创建于1964年,现有教学班59个,学生3245名,先后被授予省级示范小学、省级德育示范校、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地校等荣誉称号。近一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以及“十项举措”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双减”政策落地的“减法”和实现学校优质发展的“加法”,扎实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切实将“双减”和课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民生工作来抓。一是健全机制。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双减”和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如《“双减”和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作业管理制度》《课后服务安全责任书》《课后服务课时安排表》《致家长的一封信》《课后服务协议书》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等,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科学定位,学校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对课后服务课程进行了科学定位,即坚持安全第一、优化作业服务管理,做到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坚持作业为主、兴趣为本、活动育人的原则,构建“2+X”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三是规范管理。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坚持自愿原则,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将课后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进行集体补课。四是专业指导。制定切合实际的课后服务方案,着力推进课后服务“5+2”全覆蓋,动员全体教师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作业批改、集体教研、备课的同时,周一到周五每天16:00—18:00开展2小时课后服务活动。目前,全校3245名学生全部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学生覆盖率、教师参与率均达100%。
为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效益,学校坚持多样性和个性化相统一的原则,聚焦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多个维度,构建以作业辅导、主题课程和社团活动为主的“2+X”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特长以及功能教室、资源引入等优势,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放学后进行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师生共融三结合的课后服务。一是加强作业研究与辅导的统筹,杜绝各学科作业无序叠加为学生带来负担,努力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作业辅导做到总量限制、科学设计,形成“一标准、一清单、一公示、三评价”的作业管理机制,帮助学生贯通各学科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大力开展年级特色主题课程。每周五全校以年级为单位,积极开展40分钟年级特色主题课程,重点是主题诵读。三是认真组织好社团活动。依托学校特色,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打破班级界限,每周二、周四课后服务开展1小时社团活动,内容包括传承与创新、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科技与探索、人文与社会六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课程理念。
为扎实做好“双减”提质工作,学校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要求全体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真执行教学计划,精准分析学情,坚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开展精品课、观摩课、研讨课、甄别课四课型教学研究。学校积极探索减负、增效、提质的新思路、新方法,有效构建与“双减”相适应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升课后服务保障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加强监测指导。
坚持需求导向原则,服务安排实现“三个覆盖”。依据学情,学校提供了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课后服务,实现了新学期课后服务的“三个全覆盖”。一是时间全覆盖,周一至周五每天开展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18:00;二是学生全覆盖,面向所有班级、全体学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补短、提优、拓展等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学科全覆盖,在五育并举上下功夫,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坚持育人导向原则,服务内容实现“三个突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后服务内容上实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校内作业辅导,学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二是突出校内完成作业,持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科思维培养,优化作业设计和批改,力争做到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三是突出社团特色,让传承项目走向精品,让社团活动走向课程。
坚持课后服务原则,“双减”工作实现“师生共赢”。经过一学期课后延时服务实践,学校取得了三方面成效。一是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长得到有效控制,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二是学生进一步回归校园,在学校能学足、学好,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兴趣多了,身心更健康了;三是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切实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发挥了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学校数学教研组认为,学生在兴趣班的自信、激情会带到课堂上,加上老师们准备充分的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有了活力,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为将“双减”工作走向深入、落到实处,翼城县北关小学将深刻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传承优良校风、学风、教风,整合校内外资源,铸造学校课后服务品牌。我们将一以贯之提高延时服务质量,实现学校课后服务提档升级,继续把这项惠民工程做实做好,努力让家长暖心、孩子开心、社会放心。
(作者系翼城县北关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