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岳荣
(国网衢州供电公司, 浙江 衢州 324002)
在指导基层单位排查线损波动难题时,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台区线损治理专班,发现一起较为典型的不规范接线引起的连环异常问题,现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介绍分析。
某供电所某村一号箱变,2021 年6 月以来,线损率持续在2.44%~5.24%之间波动,经常达到理论线损值的上限,台区日线损电量在20~30 kWh左右,衢州供电公司台区线损治理专班将其列为排查治理督办清单,供电所组织台区经理开展了多轮次现场排查,均未发现问题,持续到12 月督办清单一直未能销号。2021 年12 月初,衢州供电公司线损治理专班针对长时间未消号的台区,实施指导性督办。在赴现场指导前,经过系统分析研判,该台区下某单相表用户,疑似有异常,列为第一核查目标。
2021 年12 月10 日,专班组成员会同供电所人员一起赴现场核查,在检查计量装置时发现,电能表屏幕显示瞬时电流为0.075 A,而钳形电流表测得的电流为1.8 A(见图1)。工作人员立即检查用户设备的用电情况,确认几乎没有设备在用电,与表上电流显示基本吻合。随后在检查表后线时,发现其中一路出线存在1.8 A 漏电电流(见图2),与进线电流值一致,确认存在表后线漏电。于是核查人员立即对表后线延伸检查,当检查到一路通向用户院内路灯的电源管线时,发现漏电电流1.7 A(见图3),与表后线的漏电值基本一致。继续检查路灯设备,发现路灯杆上存在110 V 电压,确认为漏电点所在。
图1 表前线电流与电能表显示电流不一致
图2 一路表后线存在漏电电流1.8 A
图3 路灯线漏电1.7 A
在与农户交流时得知,2021年上半年以来,偶然碰到路灯杆会发麻,找电工检查过,未查出原因,就在路灯杆周围加装了防护木栏,防止触碰。
按照原理,表后线漏电产生的电能量消耗应在电能表上计量出来,会增加用户的用电量,不会直接影响台区线损率,怀疑电能表接线存在问题。
在复查电能表时,发现单相电能表的表前进线侧开关中性线与相线交叉错接,导致相线接入电能表中性线桩头,中性线接入电能表相线桩头。
经现场排查以及与客户交流,确认造成台区线损增加的原因就是农户院内路灯线漏电所致。而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则是由于运行过程中,运维人员实施表前开关故障更换时,将开关进线侧的中性线与相线换错。路灯漏电则是由于电能表进线的相别发生错误,造成接线示意图(图4)中的1、2 桩头接入中性线,3、4桩头接相线,导致用户表后的中性线实际变成了相线。在用户表后线路中性线和相线绝缘均良好的情况下,暂时不会影响一般设备用电。当用户的中性线绝缘不良或接头包扎破损时,漏电问题即产生,但由于通过电能表中性线桩头的漏电电流,不能流过计量元件,造成电能表计量不出该部分漏电电量,而是直接反映在台区线损中。经与用户核实,用户路灯电源线采用的是地下直埋的方式,经过多年使用,中性线绝缘受损,导致漏电。但因每月电费并未增加,故未曾向供电公司反映或求助。
图4 单相电能表接线图
进线侧相别错误,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后果:(1)产生隐蔽漏电。用户表后中性线绝缘损坏,即发生漏电,并且不会在电能表上产生电量,异常问题不易发觉,较为隐蔽。本案例中用户路灯漏电每日约造成电量损失10 kWh 左右,现场整改处理完成后,台区线损率稳定在2%以下。(2)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该类型错误接线,造成用户的照明灯具开关实际控制的是中性线而非相线,在更换灯具接线时易发生人身触电危险。(3)留下窃电的漏洞。线损治理过程中,曾多次查获利用中性线与相线错位接线的窃电行为,就是通过表后中性线(实际接的是相线)与户内接地形成电压实施窃电的案例。
正常情况下中性线上不带电压,所以中性线经常被一些现场工作人员轻视,在线路建设、改造、计量装置安装等工作环节,中性线安装不规范、不正确的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现场安装的智能电能表,在中性线与相线对调接入时,只要进出线方向正确,对于正常用电设备的使用均能正确计量。一线工作人员在安装和日常检查中,对进出线的方向关注较多,中性线与相线交叉的错误容易疏忽,特别是在停电安装结束时不进行核对确认,易发生相别错误。
在低压线路改造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单相用户表前供电线路的接头搭接时,不进行相别的核查,凭经验或直觉,直接接通。当中性线和相线互换时,可能使原来安装接线正确的电能表变成错误接线,引发后续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
防范此类问题发生,严把四个关口:(1)严把规范电能表装接行为关,严格分相色布线,按照接线图规范接线,完成接线后须再次检查验证相别是否正确。(2)严把低压线路整改搭接关,线路整改施工前做好相别标识,施工完成恢复搭接时,须再次核对确认。(3)把好运行维护关,运行中无论更换表前还是表后开关,须保持更换前后相别一致。(4)把好事后监控关,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施事后监督,当实际发生漏电和窃电后,台区线损率发生变化、采集系统上报的中性线电流与相线电流出现明显不一致,应及时现场排查确认,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