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仙峰保护区野生木本药用植物调查分析

2022-06-28 03:40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药用保护区

梁 晖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木本药用植物不仅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用植物不可缺少的资源[1]。据统计,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其中木本药用植物仅有500余种[2],占中药总资源的4.49%。《中国木本药用植物》[3]中记载,木本药用植物有55科。木本药用植物具有多年收益、适应性较强、有较强的固碳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单株产量高等特点,并为其它植物营造适宜生境条件。

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草药普查,安昌等[4]对仙游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报道;黄念雪等[5]对沙县中药资源本底情况进行了成果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记录中药资源数量显著高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谭鹏亮等[6]对泰宁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发现福建省12种药用植物新分布记录;林移车[7]以2013年福建峨嵋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综合考察和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泰宁县试点工作调查数据为本底,查清了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但长期以来,国内对木本药用植物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资源调查及其成分、内生菌和化合物的研究[1,8],对野生木本药用植物专项研究鲜有报道。鉴于此,本文以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基于福建省大田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项目,对该保护区野生木本药用植物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该地区野生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南部,地理坐标为117°47′02″—117°53′00″ E、25°32′02″—25°38′01″ N。保护区主峰海拔1553.4 m,总面积6893 hm2,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山松群落,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5.3~19.6 ℃,年均降水量1491.7~1809.6 mm,年均日照时间1723.8 h,年均无霜期297 d。土壤质地多为轻壤和中壤,水肥条件较好。

1.2 研究方法

1.2.1 野外调查 利用福建省大田县种质资源普查相关系统,于2019年5—10月期间,在大田县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20条样线进行踏查。调查过程中,利用平板拍照记录线路轨迹及线路周围10 m范围内的木本植物及其形态特征、生境及生长状况,线路布设总长度达54.95 km,基本覆盖保护区所有植被类型和生境类型。

1.2.2 物种鉴定 调查中涉及的药用植物,当场记录中文名和生境;现场无法鉴定的种类,采集植物标本或标志性植物器官,并拍摄细节照片,参考《福建植物志》[9]《中国植物志》[10]《福建中草药(第一册)》[11]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2]等工具书籍鉴定。最终裸子植物以郑万钧分类系统排列,被子植物以恩格勒分类系统排列,筛选出大仙峰保护区木本药用植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种资源

本次调查筛选出大仙峰保护区木本药用植物40科70属82种,各科所含种数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区域单种科有20科,占总科数的50%;区域寡种科有13科,占总科数的32.5%;区域中等科有5科,占总科数的12.5%;区域大科最少,仅有2科,占总科数的5%(表1)。其中,桑科(Mor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种类最多,各含有7种;4~5种的有豆科(Leguminosae,4种)、木通科(Lardizabalaceae,4种)、茜草科(Rubiaceae,4种)、芸香科(Rutaceae,5种)、樟科(Lauraceae,4种);2~3种的有夹竹桃科(Apocynaceae,2种)、木兰科(Magnoliaceae,2种)、锦葵科(Malvaceae,2种)、冬青科(Aquifoliaceae,2种)、马鞭草科(Verbenaceae,3种)等13科;仅含有1种的有20个科,数量最多,占总科数的50%。

表1 木本药用植物科内含种数统计

2.2 生活型统计

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木本药用植物以灌木占优势,共36种,占总种数的43.90%;其次是乔木,共27种,占总种数的32.93%;藤本最少,仅19种,占总种数的23.17%(表2)。

表2 研究区药用木本植物生活型统计

2.3 药用部位

对药用部位的分析得出,保护区内野生木本药用植物主要以根、叶、果实、花、茎为主,分别占总数的63.41%、56.10%、32.93%、15.85%、14.63%(表3)。保护区野生木本药用植物中,以根部用药的植物占比最多。这些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采收利用往往会造成整株植物死亡,从而对其自然保护区野生群落形成严重威胁[13]。

表3 研究区药用木本植物药用部位统计

2.4 药性情况

通过药性分析得出,大仙峰保护区野生木本药用植物药性分为“温、凉、寒、热、平”5种类型[11-12]。其中,寒性药物占比最高,达28.05%;温性、平性药物次之,分别占比26.83%、21.95%;热性药物最少,仅占3.66%(表4)。

表4 研究区药用木本植物药性统计

2.5 药味情况

在药味统计中[11-12],种数大小排序为苦味>辛味=甘味>酸味>咸味,其中,苦味药材种数(55种)和占比(67.07%)最高;辛味、甘味、酸味、咸味药材分别占比35.37%、35.37%、15.85%、4.88%,详见表5。

表5 研究区药用木本植物药味统计

2.6 药用功效

A.清热解毒类;B.止痛类;C.化痰止咳类;D.平喘类;E.止血类;F.行气类;G.收敛类;H.消食类;I.祛风湿类;J.驱虫类;K.活血化瘀类 图1 研究区木本药用植物药效统计分析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大仙峰保护区木本药用植物按其功效分为清热类、止血类、祛风湿类、消食类、行气类、驱虫类、活血化瘀类、化痰止咳平喘类、收敛类以及止痛类等[11-12]。由图1(由于有些植物有多种药效且分别统计,故占比超过100%)可以看出,在研究区内的木本药用植物中,以清热解毒类为主,占到总数的52.44%;止痛类、活血化瘀类、行气类也占有较高比例,分别为24.39%、31.71%、24.39%;消食类、驱虫类最少,仅占4.88%、2.44%。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大仙峰省级保护区有野生木本药用植物40科70属82种,在种类、科属结构、生活型、药用部位以及药效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该地区野生木本药用植物科属组成复杂,以区域单种科(50%)和区域寡种科(32.5%)为主体,在该地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上占据重要地位;在82种野生木本药用植物中,灌木植物有36种,占总数的43.90%,具有绝对优势。药用部位以根部和叶入药占比最高,分别占总数的63.41%和56.10%。从药性上看,以温性(26.83%)和寒性(28.05%)为主,热性最少,仅占3.66%,说明该区在温性和寒性药的开发利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在药味方面,苦味(67.07%)、甘味(35.37%)和辛味(35.37%)占比较高,因此在这3种药性的药材开发上具有优势。根据药效分析显示,清热解毒药(52.44%)占比最多,其次是活血化瘀药(31.71%)、止痛药(24.39%)、行气药(24.39%),可为今后区内药用木本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和中药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调查研究表明,大仙峰省级保护区野生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较多,但由于山民的过度偷挖采收,导致野生资源数量急剧下降,例如疏花卫矛(Euonymuslaxiflorus)、虎刺(Damnacanthusindicus)、台湾榕(Ficusformosana)、白马骨(Serissaserissoides)、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等根部用药的植物,在调查线路上鲜有记录。

3.2 建议

针对该地区药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当地政府应加大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山民树立保护野生资源的意识,提倡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绝种式”的盗挖行为。

2)林业部门应结合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特色,科学发展林下经济,改善以往千篇一律的草珊瑚种植模式;在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同时,也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3)制药单位应加大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提高药用植物的利用率,从而减少药材加工过程中对原料的浪费。

4)鼓励药用植物产业与当地特色产业合作,开辟药用植物利用的新途径。保护区隶属福建省大田县,该县具有悠久的种茶和制茶历史,有着丰厚的茶文化底蕴,孕育了“大田美人茶”、“大田高山茶”等著名品牌。在木本药用植物开发利用上,可以结合制茶工艺共同发展,借鉴浙江金华产的茉莉绿茶、广东新会的小青柑等的成功经验,促进药用植物与茶文化的成功结合。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药用保护区
四种肥料对圆齿野鸦椿果实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药用植物入菜需谨慎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中国将拉开药用辅料行业的整合大幕
互帮互助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