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冰霜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2.北京丽泽金都置业有限公司
近些年,随着中国北上广深等大中型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公共资源紧张、安全防控不力等问题接踵而至。如何高效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规范化,推进人、物、现金流的协调运行,促进城市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共享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智慧技术的应用,则成为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所谓智慧城市,主要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为依托,将城市资源统一融合,全面感知、分析、整合各类信息数据,来达到各系统互联互通的目的,以切实落实对城市资源的精准、精细调度,来增强城市运行效率,并对城市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实现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智慧城市概念的诞生,源自2008年IBM所提出的《智慧城市在我国》,其根据新时代的城市建设需要,首次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3I(度量、联通、智能)指标。而受此影响,国家便着力于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且不论在基础保障还是技术支撑上,都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主要表现为:
在2012年12月,国家住建部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建办科[2012]42号);
在2013年01月,批准了首批90个试点城市;
在2013年01月,由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共同签署的《“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自2013开始,到2015年内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用来支持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在2013年08月,国家公布了第二批103个试点城市名单。这其中,地域处于地级以上的城市达到139个,在全国占比为41%;
在2013年10月,由多家企业共同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宣告成立,且得到了工信部的指导和支持;
在2014年05月,由住建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
在2014年08月,八部委联合发文,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社区作为一个核心的要素被提上国策;
在2014年10月,五部委联合发布《智慧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规范》;
至今,互联网巨头的涌入带动了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的高潮。
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起步期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和投入,例如安防设施,基础网络的建设;二是发展期以政府为主导推动的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结合诸如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线上线下OTO模式的应用。
在基本构架上,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涵盖了平台层、应用层和基础层三大领域。平台层和应用层主要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厂商为主,核心是利用其优质技术资源打造的智慧城市,主要侧重在政务、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基础层主要是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主要以传统运营商、IT厂商、系统集成商为主,例如华为、海康、大华、电信、中软等。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比较典型的案例有南宁的云宝宝、阿里的杭州城市大脑智慧交通、云上贵州、腾讯的智慧重庆等项目。
其中,云宝宝南宁模式是以政府政务服务为主导,以阿里云、数梦工厂等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联合多部门共同建设开发的城市级综合服务平台。“爱南宁APP”围绕“惠民、便民、利民”的目标,整合南宁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服务资源,已对接42个委办局及企事业单位,为南宁居民提供涵盖数字身份、政务服务、城市生活、交通出行、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双创七大板块超60项功能的信息及服务。截至2019年末注册用户超270万,下一步计划覆盖整个南宁750万市民,未来深入打造“爱广西”智慧平台服务1000万用户。“爱南宁APP”已升级为市政府“一号认证、一码通城”的公共服务平台。
据新华网记者所发布的《大疫如大考,投资上万亿的智慧城市“智”力及格吗?》报道[1],在2019年7月之前,我国数字政务所覆盖的城市已多达422,且重点涵盖了1000多项服务,而对应的服务民众则达到了9亿人次。同时,通过中国信通院所发布的白皮书显示,现阶段“政务云”的覆盖已遍布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然而,与现实预期不相契合的是,虽然智慧城市的建设、普及正在向着全方位覆盖层面迈进,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尤其是面临重大疫情的考验,“智慧城市”的应用,不仅难以满足城市医疗、交通、物资等领域重要资源的科学调配,而且不能有效解决“口罩预约”,“线上收治登记”等需求。这使得其作用发挥,仍旧存在着诸多挑战,面临着很大困境。
经过近10年发展,投入巨大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此次突发疫情面前,暴露出重硬件建设、轻运营管理,重技术开发、轻治理规划,重政务服务、轻民生应用等问题和短板。据此可以预测,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应向着如下两个层面迈进:一是继续强化数据采集应用,做好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公众数字化应用能力,来确保其运行机制、应用效能;二是继续强化突发问题的预判机制、解决机制和运营服务力量投入,使其在应对各类突发性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
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2]显示,北京市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为: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而基本的保障措施为:夯实智慧基础,便利城市生活,提高政务效能,发展数字经济,保障安全稳定,强化领域应用。
现阶段,北京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始终处于全国领先位置。而以此作为参考目标,并将“推动市区两级智慧城市一体化协同发展”作为基本定位。可以发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以一个行政区域或一个产业园区为实施对象,以“整合资源、通达渠道,便利城市生活”为主要任务,开发搭建智慧区域/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
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是在园区搭建的IT基础设施之上构建的一个基于WEB/PORTAL的虚拟园区,运用数据云、物联网等现代化科技技术,统筹园区的管理、运营及对外服务的平台,借此来助力园区管理者、企业、工作人员的各方面需求提升。
智慧园区的顶层设计要立足长远,更要依据需求。“智慧园区与建筑策划两者均可借助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且两者相辅相成。”智慧园区的产品规划与园区规划、建筑设计和运营策划都密切相关。
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政府和园区管理单位、入驻企业及周边常驻或流动人群,即TG、TB、TC。
1.政府服务板块
以系统化、完善性信息化入口平台为铺垫,来打破底部资源共享的堡垒,实现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及流通,可实现的政务服务规划为:招商引资服务、人力社保服务,企业政务办理,法律服务,证件办理,就业创业服务,政府各委办局信息等功能。
呈现方式:综合服务平台PC端和APP
资金来源:政府购买服务作为启动资金
运营模式:平台将引入业务代办中介机构,收取机构平台服务费。
2.企业服务板块
以企业管理云的搭建和物联网传感技术的配置为铺垫,来做好对园区企业信息的收集、传输、反馈,使各方面通道得以畅通,为各项机制运行提供支撑。
可实现的企业服务规划为:交通出行、商务贸易流通、写字楼/商业招商租赁、区域人才招聘、企业推广宣传、企业团购、高端人才交流、区域企业投融资服务等功能。
(1)智慧交通
作为“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的推广入口,该模块以获取流量为主要目的,来满足园区企业及员工的停车刚性需求,远期可对接园区公共管理数据中心,对园区整体人流量及车流量进行监控管理。
呈现方式:平台APP
资金来源:与区域停车运营管理单位合作,共同投资智慧交通模块。
运营模式:以汽车服务类商家的平台广告为主要收益。
(2)企业宣传
建立园区企业名录,为区域入驻企业提供平台展示,实现入驻企业信息互通。
呈现方式:平台APP
资金来源:合格企业的平台广告收入。
运营模式:平台企业名录模块为园区企业及供应商提供展示机会,将采用等级划分、多级展示方案,根据搜索排名顺序、置顶广告等多种形式分级定价,收取企业或供应商广告服务费用。
(3)客户服务
提供企业团购(办公用品、工作餐、鲜花绿植等)、企业拓展培训、办公室装修、开荒保洁、共享空间预定等线上商家服务。
呈现方式:平台APP
资金来源:企业团购商家的交易服务费
运营模式:与优质商家合作,提供线上商品类或服务类团购业务,平台根据用户交易额收取商家销售提成。
(4)物业管理
以园区楼宇物业管理后台建设为铺垫,为物业报事报修提供服务,来确保写字楼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呈现方式:物业管理PC端及平台APP
资金来源:园区写字楼物业平台使用费
运营模式:用技术实现写字楼用户的绑定,提供写字楼物业单位使用,协助物业提高管理水平。
(5)招商租赁
提供园区楼宇租赁及销售展示,利用VR技术,全景展示楼宇环境和规模,降低楼宇招商宣传成本,提升租赁销售成交量。
呈现方式:平台APP
资金来源:园区写字楼平台展示服务费
运营模式:平台自行开发VR展示模块或与房屋销售租赁平台合作,通过BIM技术对楼宇房屋进行VR展示,收取写字楼产权单位的平台展示服务费来获取运营收益。
(6)智慧能源[3]
搭建“安全节能综合管理平台系统”、“电力需求侧分析系统”、“物业服务支撑系统”,形成对楼宇的空调、照明、电梯、消防、安防系统的智能管理及电力维护。
呈现方式:可视化大屏及平台APP
资金来源:园区写字楼智慧能源服务费
运营模式:与国家电网能源管理单位合作,对写字楼进行免费硬件设备安装,通过能源数据分析、运行服务、预警维修等增值物业服务,向园区楼宇物业单位收取相应的管理服务费作为回报收益。
(7)智慧环卫
对园区环卫工作涉及的人、车、事、物进行全过程实时管控;且提供专业性环卫业务管理(如固废物流业务)、专项垃圾(如医疗废弃物)收运综合服务、特殊废弃物在线预约服务。
呈现方式:可视化大屏及平台APP
资金来源:使用单位智慧环卫服务费
运营模式:与园区环卫管理单位对接,进行智慧环卫管理系统的技术开发、升级或集成至平台;平台将通过收取平台使用服务费,形成该模块的盈利模式。
3.便民服务板块
平台将对园区内的餐饮、娱乐、医疗、商业及教育等业态进行资源整合,向用户提供周边生活及便民服务查询。同时发布商业营销活动等信息,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选择。
呈现方式:平台APP
资金来源:区域商家平台广告费
运营模式:前期平台向园区商家提供免费信息展示,后期可向商家收取平台广告服务费。
智慧园区在技术开发的架构分为前台应用层、中台开发层和后台数据层。应用层可分为智能终端、PC端网站、移动端APP、微信端小程序等多个应用入口,方便政府管理单位、企业使用单位和个人使用者等不同身份登录使用。中台开发层根据产品规划和业务需求进行技术开发,搭建用户中心、商品中心、支付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等数据交换中心。后台数据层则是将平台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与平台发生交互关系的生态伙伴数据以及互联网大数据进行整合,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能够为政府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生产经营优化营商环境、为个人工作生活提升服务品质,从而形成有效的数据闭环。
决定盈利效果的三个关键条件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专业的技术开发平台建设和培养一支有着丰富经验的区域运营团队。
1.基础设施建设
(1)高可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安全性及可层次化的基础网络设计;
(2)完善的无线网络覆盖设计;
(3)完善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4)完善的云基础设施设计包括:企业云主机、企业云存储及企业办公云;
(5)完善的信息、区域安全基础设计,如人脸识别、智慧灯杆、智能门禁等设备的投入等;
(6)完善的基础便民设施设计,如智慧交通、智能停车、智慧医疗等交通设施、停车设施和医疗设施的投入等。
2.技术开发平台建设
(1)一个平台,即可靠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2)一套运营支撑系统,即云计算管理体系搭建;
(3)三大增值模块,即区域市政综合运营管理、区域企业运营管理及区域民生服务管理的技术开发。
3.运营管理团队建设
具有运营平台的规划设计实力、成功的管理及运营经验,运营思路与区域总体建设发展思路一致。
1.政府购买服务
在政府服务产品规划中,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可通过政务服务、行业服务等公共服务的购买,达到树立园区形象、助力招商引资的目的。同时,通过平台运营产生的数据及业务分析,能够及时反馈给园区各级职能部门,为园区决策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效率。
2.商业经营收入
在企业服务产品规划和便民服务产品规划中,除了政府提供的政府服务和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之外,还可以形成大量的TB端的商业服务和TC端的商圈服务功能。平台能够提供企业展示、商品交易、接口服务、自营业务等服务模式,获得诸如广告收入、交易提成、自营收入、咨询服务收入等多种方式收入。
3.数据增值收益
平台运营产生的数据及业务,通过脱敏处理可以用于政府机构和公共事业,产生可观的社会收益。
4.泛SaaS化产品收入
一是在对智慧园区这种具有深度需求产品开发的基础上,不断发掘出诸如智慧社区、智慧楼宇单一管理的服务需求,可以探索开发泛SaaS化产品,满足中小企业的使用需求,通过提供相对标准化的软件产品获得收益;
二是争取北京市智慧园区的示范效应,可以推广至全国各城市区域、产业园区使用,降低开发成本,扩大规模收益。
综上所述,投资庞大、任务繁复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以智慧园区作为先行示范,以政府服务、企业服务、便民服务为需求导向,依托园区现有基础设施和远期规划,做好立足长远、满足现状的顶层设计,开发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并上线运营。通过市场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吸引高科技企业和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双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