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
长曝光人像的成像原理
长曝光摄影是一门广泛应用于风光摄影的一种图像处理形式,通过相机快门的特性将快门曝光时间延长,将景物或运动的物体长时间的变化轨迹在照片中展现出来。简单来说,长曝光就意味着相机快门在长时间保持打开时的一种状态。在一般的情况下,快门仅打开几十或几百分之一秒。但对长时间曝光来说,快门可以保持打开几秒钟甚至几分钟。由于快门长时间保持打开状态,它往往会将运动记录为模糊的动态形式。这种作品会让人呈现一种焕然一新的景象,展现摄影作品的另类价值。
而作为长曝光人像摄影,在作品呈现形式上与常见的风光摄影上还是具有一定的区别的,长曝光人像首先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其所有的图像编排都可以人为的去设计,具有更丰富的艺术表达价值。其次长曝光人像是以人为中心,景别也与风光摄影中的大景别不同,多以中近景呈现,需要在有限的范围内表现人物的动态,最后长曝光人像还要兼顾到人像的基本特性。如图1,美国著名的摄影大师琼恩·米利的长曝光人物肖像作品,不仅展现了人像的特质还体现了长曝光人像的视觉张力。这种通过摄影创造出具有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也是笔者一直在追求的。笔者自2016年首次接触长曝光人像,就一直利用此种形式进行摄影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一些感悟想与读者分享,故借由此文希望能帮助到想要进行此类创作的读者。本文将通过“拍摄器材的选择与设定”“长曝光人像的创作流程”“尼克·范彻长曝光人像的艺术表达”三个章节对长曝光人像进行逐层地讲解。
拍摄器材的选择与设定
长曝光人像与其他的长曝光影像一样,都需要一定的快门速度来控制影像曝光时间,为了保证图像合理,在处理长曝光人像的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器材来维持机身的稳定,与此同时还需要兼顾到相机的正常曝光,来保证成像。接下来笔者将围绕这两个方面逐个介绍所需的器材以及它们的功能。
三脚架
前文提到长曝光人像是通过相机来记录人物的运动轨迹,通过数字信号的转化将其记录在相机的感光元件上。任何的机身抖动都会对相机的成像质量造成影响,为了保证相机的稳定输出,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器材来保持相机的稳定。市面上的稳定器分很多种,比较常用的稳定器就是三脚架,时至今日三脚架依靠其稳定性以及便携性一直受到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钟爱。
遥控器
为了保持相机的最佳输出质量,在拍摄时要保持相机的绝对稳定,在进行长曝光人像创作的时候,即使是用手指触发快门这样细微的动作也会导致相机抖动。因此,为了保证输出的影像绝对的清晰,通常会选用快门遥控器或快门线,这两种装置都可以避免按下快门带来的相机震动。与三脚架配对时,可以保证人为的相机震动为零。在长曝光拍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灯光
良好的光源对于拍摄长曝光人像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的长曝光人像效果可以将光源分为两种来逐个介绍。首先是常量光,它可以记录下相机的持续运动轨迹,如图2,是笔者在2017年拍摄的长曝光人像,笔者的曝光数据为f/32、130s、iso100,光源为一支长亮的蜡烛,在光源稳定的状态下人物的运动轨迹就会不间断地被记录在画面上,形成一种“拖影”。当然除了以蜡烛作为长亮光源,还有其他很多光源可供选择,包括 LED、灯泡和自然光等等。其次如果想呈现像如图3由琼恩·米利所创作的影像效果的话,就需要选择闪光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通常在使用闪光灯进行拍照的时候,拍摄一张照片对应的是单次闪光,而在拍摄长曝光人像的时候,需要在曝光时间内进行多次闪光以达到记录人物运動轨迹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设置闪光灯的闪光间隔,以控制频闪时间,也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去调整闪光频率,这里没有固定的标准一切的依据可根据创作者的经验来定。
测光表
在拍摄长曝光人像的时候会遇到光源比较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相机给的曝光参数会出现数据不准或者给不出数据的情况,为了保证拍摄的顺畅,可以利用测光表给出正确的参数进行曝光,以免因曝光不准确耽误了正确的曝光时机。
长曝光人像的创作流程
拍摄场地的选择
准备好已有的设备,紧接着就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拍摄地点。在长时间曝光拍摄中,光线过多可能会使照片的输出效果很杂乱。因为在光圈长时间保持打开状态下,如果无法有效地控制光源强度,最终可能会得到欠曝或过曝的图像。这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完全黑暗的位置,就可以控制画面中有可能出现的随机光纹。因为控制长曝光中的光线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杂乱的光线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氛围,所以尽可能地保证拍摄房间在一个密闭的状态下,在背景布的选择上也要以能够吸收光线的材料为主,以免背景反射光线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设置灯光
本文讲述的灯光设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具有唯一性,具体取决于创作者想要实现的画面效果。通常,需要一个主光源。主光的最佳位置是与拍摄对象成 45 度且光线平面高于被摄对象的位置。当然,这里的位置可以根据画面效果改变,45度是笔者在长曝光摄影拍摄时的常用角度,主要是因为它为拍摄对象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光线,模拟了自然光;其次是这个角度的光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物的体量感。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正面进行拍摄,这是为了避免正面照亮人物,将被摄人拍摄成一个无体积、无阴影且缺乏体积感的图像。在设置好主灯后,可以选择辅助灯摆放在其他位置,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体积。当然也可以不添加辅助灯,这一切要取决于作者的创作目标。
相机设置
长时间曝光摄影,即使在曝光参数正常情况也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因为其中包含着很多变量,比如模特的运动轨迹不明显或者画面某个角落有不明的光束等等,所以长曝光摄影涉及到反复试验,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用手动模式,这样可以在过程中方便调节。在手动模式下,首先需要调整的是光圈,最好选用相机上的最大光圈,方便相机即使在黑暗的房间中也能收集到充足的光线。黑暗的环境中镜头很难自动对焦,为确保拍摄对象保持清晰,可将对焦模式切换到手动对焦并自行调整镜头的对焦环。在正式开始之前,将灯打开,让拍摄对象站在相机前,进行手动对焦镜头,然后关闭灯源。为了保证清晰的成像需根据取景框内的景深,为被摄者划定一个移动范围,那即使在看不到模型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画面清晰。至于快门速度可以根据测光表的读数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快门速度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时间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光圈,但要注意景深的变化。至于ISO,笔者给的建议是尽可能地选取低感光度,因为随着感光度的增加会使画面中的噪点增多,在长曝光摄影中这一点更为突出,所以为了保证成像质量还是建议选取低感光度。
在使用闪光灯进行长曝光拍摄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相机的曝光数据要根据闪光灯给的参数设定,避免出现光源与曝光环境偏差的窘境。在闪光灯模式下,闪光灯会将会将被摄者的动作冻结,如同前文提到的琼恩·米利的作品一样,会使画面变得锐利且肯定。如果将它与环境光结合起来,画面中会呈现两种视觉效果,镜头中会有模糊和锐利的元素,这样的创作方式会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
尼克·范彻长曝光
人像的艺术表达
在讲解了长曝光人像创作流程的基础上,本文将通过美国著名的商业摄影师、艺术家尼克·范彻的作品来探究长曝光人像中的艺术表达。尼克·范彻是一位著名的商业摄影师、艺术家、作家和教育家,在时尚人像、戏剧化灯光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他的人像作品中经常使用大胆的色彩和实验性的技术,作品整体的气质炫目而不庸俗,华丽而又有深意。因为尼克人像创作生涯还在继续,在这里不太好做过多的整体评价,笔者仅通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探究其长曝光人像中的艺术性表达。
作品《我们为什么选择受苦》如图4是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的作品,作品通过长曝光形式将人自觉的痛苦,通过浓烈的抽象色彩呈现出来,让人不觉地与作品产生通感,正如他在作品自述中所写到的那样“我们追求快乐和舒适,我们希望能够毫发无伤地度过一生。就其本质而言,痛苦和苦难是应该避免的……”但这个理论是不完整的。在正确的环境和正确的剂量下,身体上的痛苦和情感上的痛苦、困难、失败和失落,正是我们所寻找的。想想你自己最喜欢的负面体验类型。也许你会去看那些让你哭泣、尖叫或作呕的电影。或者你可能会听悲伤的歌曲。你可能会戳疮,吃辛辣食物,让自己沉浸在痛苦的热水浴中。或者爬山、跑马拉松、在健身房或道场被拳打脚踢。过上好的生活不仅仅是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它包括,除其他外,有意义的追求。某些形式的痛苦,包括斗争和困难,是实现这些更高目标以及过上完整而充实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杂的人生感受想要凝练在两张照片上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尼克巧妙地运用了长曝光技术,将人的复杂情感以时间作为载体,又借助摄影的特性压缩在影像上,并将这种情绪以一种外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最终形成一组极具情绪的摄影作品。通过观察这组作品也可以感受出尼克对于长曝光这一创作手段的艺术性理解!
在尼克·范彻的另一组作品《安妮卡的一切》中如图5,感觉作者有意通过搭建一个特殊的摄影场景去孕育一个少女的精神世界。通过这种转瞬即逝、不断变化的异样形象,我们能够感受出摄影者试图在与观众的互动过程中,去创造一种不同的视觉体验。而运用长曝光这种技术视角,其本身也可以成为阅读尼克此幅作品和解释其创作的一种方式。当然,对于尼克的《安妮卡的一切》来说,可以看出其对长曝光技术的关照——并非要求人人都能够还原他创作的具体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长曝光作为一种嵌入摄影技术的基因,为观者提供了一种认知与解释的可能性。《安妮卡的一切》就如同一部电影一样,我们不仅能够从中看出安妮的故事和情节,还可以感受出她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喜悦、快乐、无奈、悲伤。
通过对尼克作品的分析,其给予笔者一种强烈的感触,就是当摄影师与拍摄对象面对面时,他通过摄影創造了一条通道,使我们与对象面对面。他将自己在感受力、价值观、同情心或无情心中做出的选择展示给了我们。每个人像摄影师记下的只有表面的一面,如果是带着一种错误的感受力去处理,可能只是揭示出投机取巧和粗俗遁世的一面。很幸运的是尼克是带着一种正确的感受力去处理的,其所展现出来的东西更多的是对世界的关怀,仿佛是我们身边的一条生命、一个同道中人、一位崇高的人,就如摄影师查尔斯·哈伯特(Charles Harbutt)所描述的“灵魂的另一面”。无论受不受人欢迎,每个摄影师都赋予了他的拍摄对象一种摄人心魄的不朽感,这是一份礼物,不管这份礼物的给予是漫不经心、缺乏魅力、几无价值,还是充满优雅时尚、道义正直、值得大书特书,这些都不关键。重要的是当你每一次看见某一件作品时,这件作品所赋予你的力量。摄影艺术相较于文字其还缺少一定的客观性,从表达上来讲摄影存在着一种模糊性,其所呈现的内容远少于大脑所能感知的,但所暗含的内容却远多于大脑所能理解的,这是一种思维与认知矛盾,摄影充斥着太多肉眼无法理解的细节,他结合着每个人的认知,形成一种更为复杂的意识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重新发现视觉的激烈与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