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兰兰
纺织服装企业努力自救,协同供应链伙伴挺过疫情“倒春寒”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但在这轮来势汹汹的疫情中,长三角地区首当其冲,上海及周边城市更是影响明显。
4月13日,当记者电话采访晨风集团高级顾问尹国新时,他刚做完核酸检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此时已是晨风集团在江苏昆山的工厂实施封闭式管理的第三周。
“在这段时间,工厂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客户样衣收不到、面辅料也进不来、物流更送不出去,产品只能积压在仓库。”尹国新无奈地说。
以出口为主导业务的晨风集团是CK等世界知名服装品牌的供应商,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50.24亿元。而此轮疫情中,晨风集团在金坛、昆山、宿迁等长三角地区的14家服装工厂和2家上海公司均在疫情影响的区域内,令企业压力陡增。
其实,得益于多年积累的生产供应链优势,晨风集团在过去数年已尝试孵化运作似我(COMME MOI)、柏明(BLOOMING)等服装品牌,并已初见成效,拥有一批稳定的客群。
但如今受到疫情影响,这些线下门店或关停、或客流锐减,连货品的正常上新都无法保障,生意下滑明显。
“像以往此时要举行的秋冬装订货会约占全年品牌销售的60%,如今也不得不转到线上开订货会,充满不确定性的预期让买手们下单也变得非常谨慎,只有往年20%~30%的订货量。”尹国新表示。
据了解,面对持续近三年的疫情,企业其实已加快线上布局,积极推进全渠道运营,2021年的线上销售增幅超过50%。
然而,物流运输的不畅让线上销售也颇受掣肘,哪怕顾客下单了都无法及时快递出货。在内外双重影响下,企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一直以来,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最发达区域,多年来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及相关配套能力,吸引了不少服装企业将供应链重心放在江浙沪地区。
由于这轮疫情的冲击影响,众多服装企业不得不面临江浙沪地区资源“断供”的局面。
“服装产品开发讲究季节性、时效性,但因为江浙沪等地实施封控管理,供应商停工、停运,导致企业的原料供应周期变长,设计师也无法如期选料、打板,延迟了现有设计进度,影响了服装生产‘上新’的正常运转节奏。同时,运输受阻带来的原材价格上涨,也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明显压力。”赢家时尚集团副总裁袁琼表示。
由淘系电商发展起来的两三事艺术女装也深受其困。据两三事艺术女装副总经理冯远航介绍,两三事女装产品的特色鲜明,体现在产品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印花多、工艺复杂,一件衣服需要在多个工艺厂完成工艺后,再到工厂进行加工生产。
“如果缺少其中一环,都会导致下一环无法进行。一旦有工厂因疫情停工,服装的出货周期就会变慢,进而使得预售时间变长,不仅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企业还会面临延迟发货的罚款和赔付。”
冯远航表示,为减少工厂因疫情封控带来的无法出货影响,企业只能把订单分散下单,由不同地区的工厂进行生产,同时使用费用更高、时效和服务更好的快递,以增加成本的方式来尽量减小疫情影响。
因为上海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一些无法按期生产的订单开始转到国内其他地区,来自大连的大杨集团就接到部分服装定制订单。
据大杨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胡冬梅介绍,近段时间以来,企业订单量饱和,生产满负荷运行,因此稳定生产供应、畅通物流运输、保证按期交货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但是,全国多地持续散发、多发的疫情形势,也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从年初的香港到近期的上海及周边地区疫情频发,2022年以来企业的原料采购陆续受到影响,尤其是此次在上海的疫情影响最为明显。”胡冬梅表示,大杨集团在全球有600多家面辅料供应商,其中受此轮疫情影响的上海及周边地区供应商有90多家,影响比较严重的有20多家。
为此,大杨集团紧急启动应急方案,与客户协商寻找可替代的面辅料产品。到3月中旬,大连疫情防控形势的突然升级,又让大杨集团面临交通停运、物流停摆、部分员工无法通勤等问题。
面对这一情况,大杨集团及时安排家在管控地区的员工入住职工公寓,并组织通勤车辆接送员工上下班。与此同时,大杨集团积极与当地区委、区政府沟通协调,为打通运输通道紧急建立“疫”时收发货物中转站,由集团车队进行来回转运,无缝衔接原料采购与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障“最后100公里”的物资配送。
>>以出口为主导业务的晨风集团在2021年收入50.24亿元,图为疫情前的企业生产
最让胡冬梅感动的是供应链各方的通力配合。4月13日,一个杭州供应商的货几经周折送到大连。原本只需要20多小时的路程,由于交通管制最终用了30多个小时。
“整个过程非常辛苦,虽然这一车的原料价值还不到1万元,但实际用车费用已超过1万元,并且供应商还主动提出承担这部分费用。”胡冬梅表示。
还有在国际物流公司的总部协调下,4月9日,原定走上海的货物顺利由大连转道北京,再包机发往国外客户。“大杨集团创业多年来始终坚守信誉至上的理念,特别重视对客户的一诺千金。”胡冬梅在欣慰之余也不免担心,这只是应急之举,如果物流受阻问题得不到解决,后续发上海的航运仍需另寻对策。
据了解,疫情之下,不计较一时得失,尽全力保障供应链顺畅,是不少企业的一致动作。
杰恩盛纺织董事长邵宏洁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以来,企业客服几乎是24小时在线,随时跟踪物流送货进展情况,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如果这批货被封住了,我们马上再发第二批货给客户,这样虽然自身会损失一些人力和财力,但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客户的利益,让他们能及时收到面料确保生产。”
2022年以来,杰恩盛纺织的供应链受疫情影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易地而处,邵宏洁深谙服装品牌的供应链之困,在这次疫情中为解决品牌客户的面辅料供货问题想了很多办法。“与其等待,不如积极改变。”他坚信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面对整个市场环境的不景气,只要积极调整应对方案,总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3月20日,杰恩盛纺织青岛公司解封复市。4月13日,杰恩盛纺织沈阳公司解封复市。但紧接着,邵宏洁又接到佛山公司要封控管理的消息。在种种不确定性的叠加下,邵宏洁认为,未来的市场形势并不容乐观,而在疫情日趋常态化发展的当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只有抱团协作,才能共克时艰。
>>近年来,大杨集团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图为其服装智能生产车间
从2020年到2022年,当疫情防控从一场“突击战”转变为“持久战”,持续反复的疫情形势考验着每个企业的经营信心与韧性。
就在这个4月,邵宏洁做了一个决定:给公司员工提前10天发工资。“越到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给予员工信心。”
胡冬梅也认为在疫情期间,做好员工的后勤保障和思想教育工作,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是当下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让全球客户感受到在中国生产基地是安全的,员工状态也非常稳定,这其实也是给全球带来信心,树立行业大企业的典范。”
“在市场和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恢复信心的情况下,如果物流畅通,那么企业产能可以很快得到复苏。”尹国新认为,随着后续市场需求的逐渐复苏,具备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将抢占市场先机。
尹国新以时尚工园为例解释道,当市场需求反弹,企业需要快速做出反应,马上对接到供应链相关资源,而时尚工园内集合了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能帮忙品牌商和生产供应商高效互动起来,未来将对促进企业恢复销售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链协同才能共生共荣。”胡冬梅谈及企业应对疫情之策时,表示要在供应链方面多做储备,尤其是对关键的面辅料产品做多元化开发。“疫情前,客户一直采用的是德国科德宝的产品,但科德宝也是最早受到上海疫情影响停运的企业之一,我们临时去找可替换产品的打样、测试、确认周期很长,很容易影响正常生产周期,后续我们将对此提前做出备选供应方案,以备应急。”
赢家时尚集团也认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以快速柔性供应链为支撑,可以帮助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袁琼表示,赢家时尚集团以数字化为驱动,推动建设集约化采购、快速翻单、高效化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能力。目前,其全球首个高端女装全智能供应链平台的生产规模达500多万件,年增速在20.0%以上。
>>大杨集团建立“疫”时临时中转站,保障物资供应和运输通路
>>大杨集团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当前困难的市场发展形势,服装行业企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数字化创新,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挖掘国内外市场潜力,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从根源上着力化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4月22日发布的《2022年春季中国服装行业运行情况调研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面对不确定性加剧和困难叠加的重重挑战,我国服装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恢复发展的压力更加突出,行业经济下行风险有所加大。
该报告是中国服装协会在4月中上旬对127家重点会员企业和12个服装产业集群进行线上调研后形成。从调研情况来看,企业也在积极应变,投资方向已逐渐从规模扩张转向产能改造、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有63.3%的企业转型侧重于研发设计,有44.9%的企业聚焦品牌文化建设和营销宣传发展,有24.5%的企业投资电子商务,有14.3%的企业进行物流体系建设和改造。
报告明确指出,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服装行业将凭借世界最完整、最先进的产业链配套体系优势,克服原料价格波动、物流受阻等阶段性痛点。特别是在国家出台一系列保障物流通畅的措施并予以落实后,服装产业面临的物流受阻、货物运输难等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
该报告预计,中国服装行业运行情况或将在下半年有所改善。随着企业供给能力持续恢复,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协同性会稳步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于服装行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报告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设计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疫情的反复,让人们对生命、对自然又有了新的尊重和思考,对文化、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期待和向往,愈加注重健康生活,愈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主张及品牌文化内涵,企业要从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设计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多方面着力提高品牌和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积极从时尚美学、服用功能、生态环保、自然健康等方面满足消费新需求,使得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并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打造富有独特品位、引发情感共鸣的时尚品牌,推动和引领服装产业发展。
二是要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企业发展活力。疫情的发生加速了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从需求侧向供给侧迁移,企业要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数字化运营,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国内外市场开拓和发展能力。同时,加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推动产业向国际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并协同供应链配套企业增强产品开发能力,以灵活、快速、高效的供应系统为服装企业注入发展动力,提升品牌抗风险能力。
三是要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健设,提升产业价值创造力。坚守“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新定位,服装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将以提高运行效率为重点,加强商品企划、艺术审美、精益管理、精益制造等本源性工作,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发展水平,同时注重提升行业集成创新水平,加快建设数字化、网络化联动发展的协同创新体系,构筑产业链价值创造共同体,抢占现代化竞争制高点,推动我国服装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四是要坚定发展信心。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的交织叠加,在给行业企业带来巨大考验的同时,也在催生和加速着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及产业新生态的形成,这无疑给行业和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空间,只要适应这一历史变革之势,并从危机中寻找到机会,就一定会实现产业的新一轮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