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
2021年3月4日11时27分,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沈立女士乘动车从广州抵达桂林,17时16分又乘动车返回广州。是什么让总领事在一个工作日内不顾舟车劳顿,专程往返桂林一趟呢?
——只为亲自参观在桂林博物馆举办的“桂林市与黑斯廷斯市结好四十周年图片展”。
沈立总领事对与她会面的桂林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威虎说,桂林市与黑斯廷斯市是中国和新西兰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今天是两市结好40周年纪念日,意义重大。多年来,两个城市在众多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友城关系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为中新两国其他友城树立了典范。
时间倒回到1981年的这一天,时任桂林市市长梁山率领代表团访问黑斯廷斯市,与时任黑斯廷斯市市长奥康纳分别代表桂林市和黑斯廷斯市,在友好城市《议定书》上郑重地签下名字,标志着跨越太平洋和南北半球两个国家的城市正式成为友好城市。今天,那份《议定书》原件,端端正正地陈列在桂林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友谊桂林”的橱窗里。
桂林与黑斯廷斯的友好交往,源于小小的猕猴桃。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就职于新西兰科学和工业研究部(设在黑斯廷斯)的园艺科学家麦肯齐博士,与广西植物研究所(设在桂林)开展猕猴桃领域的业务交流。他最早提出了黑斯廷斯与桂林建立姐妹城市关系的倡议。当年友谊的种子,一经播下便茁壮成长,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双方的交流,从园艺扩展到经贸、旅游、文化、教育、青少年等各个领域。两市的情谊,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减,反倒与日俱增,历久弥新。
从结好至今,桂林历经了14位市长,黑斯廷斯历经了4位市长,但结好时的“初心”从未改变。
桂林历任领导都高度重视与黑斯廷斯的友城关系,与黑斯廷斯历任市长举行经常性的会见、会谈,对两市关系发展作出战略谋划,对交流合作领域进行协商确定。在结好40周年之际,桂林市市长秦春成和黑斯廷斯市市长黑兹尔赫斯特签署了《庆祝缔结友好城市四十周年备忘录》,再次重申进一步发展友城关系、增进两市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共同愿望。
黑斯廷斯的三位前任市长,从奥康纳、德埃尔到尤尔,任职时间都多达十几年。他们秉持的对华友好立场,一届一届传承下来,成为黑斯廷斯地区议会的整体共识。德埃尔担任市长15年间,9次访问桂林;尤尔担任市长16年间,8次访问桂林。在发展友城关系上,黑斯廷斯历任市长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正是在两市历届领导的正确引领和有力推动下,桂林和黑斯廷斯的友城关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路走来,自信而笃定,坚实而稳健。
完善的工作机制对于健康的友城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桂林市外事办公室有专门的科室负责友城工作,并指定专人与黑斯廷斯对接。负责黑斯廷斯工作的人员熟悉该市情况,在当地有较广的人脉。与对方的联系方式,从早期的电话、传真,发展到后来的电子邮件和今天的微信。双方几乎处于24小时在线状态,有需要可以随时沟通。
黑斯廷斯地区议会虽然没有外事机构,但也长期指定专人负责友城联系工作。负责部门逐渐调整优化,从公共服务部门、经济部门,到首席执行官办公室、市长办公室,地位不断加强。如今,黑斯廷斯地区议会的一名议员直接负责友城工作,沟通效率进一步提高。
除了政府部门,桂林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还与黑斯廷斯的民间友好组织保持工作联系,使友城工作做到亦官亦民,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友城关系,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友城工作,最重要的是做人心的工作。
热情友好、周到细致,是溶入中国人血脉的待客之道。对于来访的黑斯廷斯官方代表团,桂林市都精心制定接待方案,在公务活动和生活安排上给予高规格礼遇和高水平接待,让黑斯廷斯的官员们无比难忘。有人感慨说,在桂林受到了“国王般的款待”。
对于黑斯廷斯其他各界来访团组,桂林市同样给予关心和重视。比如来自黑斯廷斯的市民访问团和学生访问团,都深切感受到友好城市的热情和温暖。
对于黑斯廷斯的重要人物,特别是为两市关系作出贡献的友好人士,桂林市铭记于心。友城奠基人麦肯齐博士去世后,桂林市特意邀请他的遗孀和儿女来访,亲身感受麦肯齐博士致力于中新友好的意义和价值。黑斯廷斯前市长德埃尔生前为推动两市友好交流做了大量工作,桂林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桂林市代表团访问黑斯廷斯时,经常看望这些老朋友的家属,出席纪念他们的活动。
访问黑斯廷斯的桂林团组,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企业家、技术员、演员、教师、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宣传桂林,弘扬友谊;与此同时,他们也深切感受到黑斯廷斯市民的真诚和友爱。各种互访交流活动,大大拉近了两市市民的距离,不少人因此成了朋友,两市友好的民意基础愈加牢固。
多年来,桂林与黑斯廷斯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有益的交流。有些交流活动以双向对等的方式展开,或者常年坚持,形成惯例。这些特定领域的交流卓有成效,广受欢迎,成为友城交流中的常青树。
一是教育交流。
教育向来是双方交流的热点领域。黑斯廷斯没有教育行政部门,为有效协调各级教育机构开展与桂林的交流,专门成立了“黑斯廷斯-桂林教育联络小组”,在友城框架内开展教育领域的交流。
两市组织教育考察交流团互访达11批、68人次。各级教育工作者到对方的大学、中小学和幼儿园参观、互动和座谈,开拓了思路,增进了了解。此外,黑斯廷斯教师受聘到桂林的大学和中学任教,黑斯廷斯中学生到桂林短期学习,桂林市选派中学生到黑斯廷斯中学插班上课。两市多次组织中学生代表团互访,建立了6对姐妹学校,常年开展对口互动交流。
二是文化交流。
桂林和黑斯廷斯处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此外还各自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文化交流直接面对普通民众,一直是友城交流中的亮点。两市互派文化交流团组15批、257人次,涵盖音乐、舞蹈、杂技、摄影、电视等许多方面。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活动,有桂林杂技艺术团、少儿艺术团和民乐小组的出访演出,黑斯廷斯市民乐队、管弦乐队和毛利人艺术团的来访演出。这些文艺团组给对方带去了别具特色的异域风情,成为市民的热门话题,甚至一度引起轰动。
除了互访演出交流,举办趣味竞赛活动更是主动了解对方文化的有效途径。黑斯廷斯市已举办了4次“终极大挑战”活动,仅凭一张人物相片,让广大中学生通过“人肉搜索”找出谜底。竞赛过程本身就是了解中国的过程,而请谜底人物亮相黑斯廷斯,高调参加节庆活动,更是绝佳的文化展示。
三是青少年和市民交流。
桂林和黑斯廷斯以文藝为抓手,促进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桂林市小桂花艺术团访问黑斯廷斯期间,白天前往各所学校,晚上住在市民家中,与新西兰小伙伴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增长了见识,收获了友谊。黑斯廷斯青少年音乐交流团,不仅到桂林各级学校进行联欢演出,还与桂林的中小学生一起学书法、学桂剧、打乒乓球,在欢声笑语中交流互动,取长补短。
黑斯廷斯的友好人士常年组织市民访问团来桂林,每批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十几人。他们不仅像其他游客那样观光游览,还到工厂、农村参观交流,深入了解中国和桂林的发展变化。仅黑斯廷斯地区议会前议员布朗里格一人,就7次带队来桂林,为增进新西兰民众对中国和桂林的了解,发展双方友谊作出了贡献。
由于疫情的影响,桂林与黑斯廷斯结好40周年的纪念活动,有的缩小了规模,有的调整了时间,但双方发展友城关系的愿望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有丝毫减退。四十不惑,风华正茂。桂林和黑斯廷斯两个城市都期待着疫情过后,重整行装再出发,续写友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