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文化消费是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路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体现人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以数字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汹涌而来,新技术的发展也给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上的音乐会、表演、影视等新型文化消费打破了时间、空间、场景的限制,越来越多的观众可以自由享受多层次文化产品与服务。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促进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现2035年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路径。
分析调研访谈的一手数据,有效反馈当前河南城乡居民新型文化消费现状。对一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的同时,通过网络获得相关专业机构的调研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综述,对河南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提出建议。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调研问卷,其中99.52%的人通过微信参与调查。调研面向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焦作市、平顶山市、信阳市、驻马店市、周口市等多个地区,涵盖范围较广,数据客观真实,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10份,其中男性有80人,占比38.1%,女性有130人,占比61.9%。受访人员中在市区的有108人,占比51.43%;在城镇的有102人,占比48.57%。受访对象趋于年轻化,年龄在20岁以下的有119人,占比56.67%;年龄在30~40岁的有44人,占比20.95%;年龄在20~30岁的有27人,占比12.86%;年龄在40~50岁的有11人,占比5.24%;年龄在50~60岁及60岁以上的共有9人,占比4.28%。
2.1.1 文化消费认知较为欠缺
在对受访人员的调查中,关于是否清楚文化消费的概念的问题,有12.86%的人表示不清楚,有57.14%的人表示知道一点但不是特别清楚,只有30%的人表示清楚文化消费的概念。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对文化消费的概念认知为因变量,通过交叉对比分析,发现80位男性受访者中,有38.75%的人表示清楚,而130位女性受访者中,只有24.62%的人选择了清楚文化消费的概念。有64.62%的女性选择知道一些但不是特别清楚,而只有45%的男性选择了此选项,可见,女性受访者对文化消费的概念认知不如男性清晰。
2.1.2 文化消费意识强烈,对于文化消费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度认可度较高
调研结果中70%的受访人员对文化消费的概念不清楚或者只了解一点,关于文化消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程度的问题,69.05%的受访人认为重要,而只有6.19%的人认为不重要,还有24.76%的人选择了无概念,这与前面调研结果中对文化消费的概念认知不清楚有直接关系,说明尽快加强宣传引导文化消费非常有必要。
只有4.76%的人认为文化消费对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无影响,11.9%的人认为文化消费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认为文化消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占67.14%,认为对生活影响较大的占16.19%。
2.1.3 当前愿意选择的文化消费类型分布较为广泛
如图1所示,在愿意进行何种类型文化消费的调查中,男性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如观看电影、演出等),占比68.75%;其次为具有当地特色风情的文化消费项目(旅游、节庆、夜游等),占比61.25%;排第三的为个人兴趣、发展类文化产品(如阅读、培训进修、健身、种花盆栽等),占比56.25%。而女性群体选择最多的是具有当地特色风情的文化消费项目(旅游、节庆、夜游等),占比79.23%;其次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如观看电影演出等),占比75.38%。排第三的为个人兴趣、发展类文化产品(如阅读、培训进修、健身、种花盆栽等),占比73.85%。
图1 不同性别选择文化消费类型对比
对于新型文化消费产品(如在线教育、在线文娱、智慧旅游等),在受访人群中,36.25%的男性和51.54%的女性选择了此选项,新型文化消费潜力较大,需进一步丰富新型文化消费项目和内容,与传统文化消费相结合,健全文化产业体系。
2.1.4 文化消费项目广泛全面,文旅融合、新型文化消费潜力巨大
如图2所示,受访人群当前愿意选择的文化消费项目分布广泛,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势在必行。51.9%的人选择户外旅游,48.1%的人选择图书、教育培训类,46.67%的人选择兴趣爱好类(乐高、陶艺手工、盆栽等),41.9%的人选择剧院演出类,32.86%的人选择传统体育健身类,31.9%的人选择展览馆类,另有12.86%的人选择其他。
图2 受访人群选择文化消费项目分布
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情况如下:55.71%的人选择在线影视、文娱,33.81%的人选择实景游戏、VR游戏、线上游戏等,30.48%的人选择智能体育、在线健身,28.57%的人选择在线教育、网络学习、在线阅读、移动广播APP等,新型文化消费潜力巨大,需进一步完善线上数字文化产品类型、内容,畅通购买渠道和路径。
2.1.5 文化消费的目的与动机较为集中
受访人群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和动机较为集中,85.24%的人认为文化消费的目的是提升自身文化素养,76.67%的人选择了娱乐休闲,另有48.57%的人选择增加就业选择机会,43.81%的人选择健身塑形。
如图3所示,受年龄影响,20岁以下的受访人群中有64.71%的人选择进行文化消费的动机还包括增加就业选择机会,20~30岁的人群中有48.15%的人同样选择了此选项,而30~60岁的人中有约20%的人选择了此选项。
图3 不同年龄文化消费目的与动机对比
2.1.6 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占比较低,用于新型文化消费支出在文化消费支出中占比较低
如图4所示,受访人群中40.48%的人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在10%以下,27.62%的人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在10%~20%,16.67%的人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在20%~30%。
图4 文化消费支出情况
56.19%的人用于新型文化消费支出占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在20%以下,19.05%的人用于新型文化消费支出占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在20%~30%。
2.1.7 对当前文化产品的提供状况较为认可,对所在地文化活动抱有更高期待,公共文化场所建设与开放有较大进步空间
关于目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状况能否满足受访者和其家人的需要,大多数受访者是认可的,30%的人选择能满足,52.38%的人选择基本满足,只有17.62%的人选择不能满足。
尽管受访人群对所在地文化产品的供给总体感观较好,但对所在地文化活动的看法并不乐观,只有19.05%的人群选择了丰富多彩、选择性强,30%的人选择较为全面,基本满足需要。而从性别来看,女性明显比男性对当前文化活动的评价更为乐观,认可度较高。
42.38%的人认为周边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和开放情况能够满足学习需要,但也有40.95%的人认为公共文化场所建设与开放存在资源分配不均。
2.1.8 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较多,主要与文化产品(服务)价格及闲暇时间有关
如图5所示,当前阻碍文化消费的原因中,56.19%的人选择没有预留足够的文化消费预算,50.48%的人选择文化产品与服务定价过高,另有46.67%的人选择没有闲暇时间,35.71%的人选择生活负担大。认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不完善,提供的文化消费种类少的占36.19%。
图5 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分析
结合上述数据及文献资料分析发现,文化消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文化消费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消费意识增强,消费需求旺盛。从年龄段看,40岁以下群体把更多时间用于多种类型的文化消费,而40岁以上,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文化消费项目单一。文化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
新兴文化业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受访人群中近50%愿意选择在线影视、文娱、智能体育、在线健身、在线教育、网络学习、在线阅读等新型文化消费产品。年轻群体选择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更多些。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受到性别影响较大,女性更倾向于在线教育、网络培训和兴趣爱好类(乐高、陶艺手工、盆栽等),男性更倾向于实景游戏、VR游戏、线上游戏、智能体育类。在线影视、文娱、旅游类文化消费受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提高对文化消费的重视度。尽管人们充分肯定了文化消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日常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占比偏低,文化消费水平也较低。对于新兴的新型文化消费,超过一半的人用于新型文化消费模式的支出低于文化消费支出的1/5,超过3/4的人把文化支出中不超过30%的部分用于新型文化消费支出。
当前文化产品供给基本能满足受访者和家人的需要,但资源分配不均衡。受访人群对周边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和开放认可度不高。只有不足1/5的人群认为目前所在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选择性强。1/3的人认为所在地文化活动种类少,选择受限。文化消费群体中女性比男性对当前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评价更为积极。
经调研发现,虽有70%的人意识到文化消费在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的,但近60%的河南省居民对文化消费的概念认知停留在一知半解状态,需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正向积极引导,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保持文化消费热情,激发文化消费动机,增加文化消费投入,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在线文娱、在线阅读、网络培训、在线健身等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有着线下传统文化消费不具备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人们通过文化消费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增加就业机会、娱乐休闲、健身塑形的目的。
经调研发现,河南省居民经常进行的文化消费有地方特色风情旅游、节庆、夜游等项目,以及观看演出、电影、阅读、培训进修等个人兴趣、发展类文化产品,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人们期望得到更多改善的也是这些项目。优化文化消费渠道显得急迫而必要。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人们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文化消费提供了可能,优化新兴文化产品和服务,拉动需求,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超过一半的受访人群认为阻碍自己进行文化消费的原因是没有预留足够的文化消费预算和文化产品与服务定价过高,此外有1/3的人选择了生活负担大。同时,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偏低,供给侧、需求侧多措并举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是有效解决此问题的路径之一,可以采取多种利好措施以促进积极文化消费。
调研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生活地区的人们对文化消费有着不同的偏好。例如,男性对于体育健身类和实景游戏、VR游戏、线上游戏等文化消费的偏好程度远超女性,而女性对于兴趣爱好类(乐高、陶艺手工、盆栽等)和剧院演出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对于户外旅游类,在线影视,文娱和剧院演出类情有独钟。学生更为关注兴趣爱好类(乐高、陶艺手工、盆栽等)和实景游戏、VR游戏、线上游戏等。可充分挖掘不同群体文化需求,拉动和促进生产,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优化供给,扩大内需,充分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据了解,受访群体中有近1/5的人认为当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状况不能满足需要,同时,有36.19%的受访人群认为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不完善,提供的文化消费种类少。文化消费市场容量规模可观。
在愿意进行的文化消费项目的选择中,72.38%的人选择了具有当地特色风情的文化消费项目(旅游、节庆、夜游等)。挖掘当地文化特色,提供有内涵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文化协同的重要路径。
公共文化场所资源分配不均。近1/10的人认为居住地周边无类似场所,而40.95%的人认为公共文化场所配置不均衡,还有8.1%的人认为资源过剩,这都是公共文化场所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只有42.38%的受访人群表示所在地周边公共文化场所建设与开放情况能适当满足学习需要。
数字化经济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5G等高新技术推动演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同时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业态的发展加快了个性化、定制型文化消费发展,文化消费方式和新兴消费场景不断推陈出新,许多文化产业新业态正在崛起,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快速涌现。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消费意识增强,消费需求旺盛。借助数字技术,利用创新力量,新型文化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未来需挖掘文化产品特色,加大引导新型文化消费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