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修渠,助力孩子写作

2022-06-26 17:06:22朱春兰
智慧少年·故事叮当 2022年3期
关键词:妞妞麻雀家长

朱春兰

作为一名当教师的妈妈,时常会听到一些羡慕的声音:“你家孩子真优秀,刚才上一年级就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当老师的妈妈,就是会引导……”想想也是,孩子的收获,有来自老师的语言启蒙,也有来自家长日常的“语言训练”。但我想,我这教师妈妈能做到的,其他家长经过努力也可以做到。

一、亲子阅读,起步越早越好

家长陪孩子成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几个关键期。我在女儿妞妞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给她阅读,没有极特殊原因决不轻易“省略”掉这道阅读程序。因为幼儿对声音很好奇,我就努力用不同语调扮演好故事里每一个角色,让孩子对故事有了最美好的初期印象和向往。

“亲子阅读”不止能给孩子传递知识,还能“润物无声”地增强亲子情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是一举多得的表达爱的方式。所以,尽管各种“故事机”层出不穷,各种“故事剧场”精彩丰富,我也不愿轻易把孩子交给它们。直到后来有了儿子,工作更忙,分身乏术了,才把妞妞的“阅读”交给“喜马拉雅”。而此时妞妞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时常跟我讲,同一个故事在手机里听到的和我给她讲过的书里面的不同之处。这些,不仅考验了她的记忆力、辨别力,也促进了她的表达力。

二、无痕跟进生活,潜移默化词语意识

训练孩子语言兴趣的机会更多在日常生活中,从襁褓时就可以开始。比如:看到一朵月季花,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一朵红色/红艳艳的花”“花蕊黄灿灿的”“叶子绿油油的”;吃饭时跟孩子聊一聊饭菜,哪个“香香甜甜”,哪个“又酸又辣”,哪个“软软糯糯”。睡觉前来一个小游戏,“我喜欢( )的( )”,只要你不是以作业的形式呈现,孩子会很乐意参加这闯关挑战的,姐姐刚说“我喜欢绿油油的西瓜”,弟弟就赶紧接“我喜欢香喷喷的肉包子”;我的“密密麻麻的荷叶”还没说完,姐姐立刻意识到“AABB”的叠词该出场了,“坑坑洼洼”“快快乐乐”“零零散散”等词齐聚一堂。有说有笑,完全没有严肃“学习”的样子。于是“ABAB”“ABAC”等叠词的训练就不露痕迹地“教”给孩子们了。

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的最大舞台。只需家长稍稍用心,素材俯仰即是:

超市里看看水果摊儿,说一说形状:圆圆的苹果香甜诱人,脆生生的冬枣有乒乓球那么大,火龙果就像一团燃烧着的火焰……

蔬菜区,随口说说颜色词:黄瓜翠绿翠绿,还带着黄色的小花发卡;瘦长的茄子穿着紫色长袍;小灯笼一样的彩椒五颜六色的,是要参加服装展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悄悄出场了。

买了零食,就观察一下包装袋图案,再与实物对比,说说啥叫“仅供参考”;悄悄听一听菜市场里大伯大娘是怎么讨价还价的;在地上耍赖的泛黄菜叶像什么,鲜嫩嫩的香菇最想跟谁走……

孩子天生是诗人,他们的想象力不用培养,稍稍调理就有诗作。

下雨了,陪孩子到窗前看雨:调皮的小雨滴从天空妈妈怀里跳下来,跳到树叶上,簌簌簌;落到地上,噗噗噗;跳上我的小花伞,咚咚咚……

起风了,带孩子到阳台听风:风哥哥是个运动健将,穿过竹林,沙沙沙;钻过窗缝,呜呜呜;拂动树叶,哗哗哗……

尽可能恣意地跟孩子闲聊,随时“惊叹”他们思维的“天马行空”,毕竟,孩子的稚言童语也是有保质期的。

三、勤于动手,留下灵感瞬间

孩子成长过程中,言语常常会“语出惊人”或“童言无忌”,朵朵花絮,让人怜爱,让人惊讶。

有次我加班很晚才带妞妞回家,出了校门看见天上的星星,我说:“我们这就是‘披星戴月’。”小姑娘很惊讶地说:“呀!能把月亮和星星穿在身上,那我们是不是很有钱?”

一次预习,她问我“幅”字还能组什么词?我随口说了个“不修边幅”,小家伙又很吃惊:“好勤奋的蝙蝠呀!它就这样一直飞呀飞吗?”这话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看我不开窍,很有范儿地叹口气,学着我的样子“耐着性子”给我“科普”:“不休息的蝙蝠呀!你说它是不是很勤奋?”我哭笑不得,原来“不修边幅”到她那里就成了“不休蝙蝠”。

妞妞五岁多时,爱上了巾帼英雄花木兰,相关的故事听了又听,并立志要把《木兰诗》背下来。开始很顺利地背会了前半部分,到木兰十年军旅生活那一段,被难住了。她想放弃:“前面的部分就像在溜冰场,‘倏’地一下就背下来了;而这一段突然走上了崎岖不平的山路,坑坑洼洼,一路小石子硌脚,太难走了!”我不由得想笑,背首诗还背出了一段“行路难”来。这个性的比喻,恐怕高年级的小学生也不容易想到啊。

孩子冷不丁蹦出的“冷言冷语”,我们不妨花个三五分钟记录下来。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这些宝贵“截图”会成为他们语言成长过程中的高光时刻。

四、及时引导,助力成文。

妞妞进入幼儿园大班,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说,并帮她整理。她的小诗歌《我看见了风》在《南都晨报》发表了,我就跟她讲什么是“文章发表”:“会有很多小朋友看到你讲的故事,就像你读别人的故事一样,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隔空交流。”妞妞的期盼值立即跃升,“写话”的兴趣更浓了。

有一次回老家,妞妞第一次看到毛茸茸的鸡宝宝和鹅宝宝。她那么好奇,又是抚摸,又是喂食……该走了,还一步三回头,满满的不舍啊。一回到家,我就趁热打铁跟她聊这件事,来了个“情景再现”。她就说:“妈妈,我想写下来。”就这样,一篇《小鸡小鹅小可爱》诞生了。

刚上一年级,学习拼音,课本插图颜色鲜艳多彩,我就引着她把图上的“物”用上修饰,于是就有了《春天来到我身边》的发表。

一天放学回家,她跟我说一只小麻雀在教室里惊慌地横冲直撞,小朋友们都很好奇,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麻雀飞回了天空,但是到现在她还在为小麻雀担忧。在我的引导下,《悲伤的小麻雀》就诞生了。

那天接到防疫站通知,说要妞妞打疫苗。我一路狐疑,她应该打完了呀?她也一路忧愁——疼啊!结果证实是登记错误,妞妞确实打完了。跑一趟防疫站不容易,就顺带着给弟弟打了一针。妞妞长吁短叹,思绪万千,回到家中,一篇《虚惊一场》就完成了……

语言陪伴着孩子长大。当家长的,在孩子“成長”的过程中推一把,孩子就能“跳一跳摘颗桃”,就能在有意无痕的家庭“素材”中爱表达,善表达,表达好,表达巧。

猜你喜欢
妞妞麻雀家长
薮猫妞妞减肥记
薮猫妞妞减肥记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趣味(语文)(2018年2期)2018-05-26 09:17:55
咕噜牛和小妞妞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紧盯着窗外的麻雀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