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勇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十分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富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而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使青年学生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并有效地培养青年学生的优秀品格。
一、当前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道法课堂融合呈现以下突出特点
1.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明显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并将其融入学生探究活动中,通过活动探索,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丰富其精神世界。所以,道德与法治课本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有些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受传统教育观念、模式的影响,使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理想。这需要教师改变原有错误认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促进学生成长为富有家国情怀的人才,从而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1.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引导传承者的价值观念,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中華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更好地完善青年学生的品格和品质,培育其理想人格。
2.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实现了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1.教育者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关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的规定,主动地广泛阅读我国的经典著作,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不断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自己的血液里,这样才能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强大支撑。例如,在教学关于家风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大量阅读关于孝道的传统故事以及《颜氏家训》《傅雷家书》等经典著作,从中寻找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细心挖掘课本资源,切实发挥其育人功能。
统编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包含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要注重资源的搜集与补充,运用不同的方式,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比如对于正文中出现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而对相关链接中呈现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则可以先请学生谈感悟而后概括提炼,与正文部分相呼应,实现对课本内容的及时补充。例如,在教学关于政府要依法行政的内容时,教师要对引文进行正确解读,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提升教学效率。
3.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了非常明显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领悟优秀文化。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时,其中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都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带领学生回顾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如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等。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的融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青年学子通过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自觉培养良好品德,并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