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鸣
从四月下旬见底回升以来,A股这波反弹已经走了将近两个月,虽然A股主要指数都还没有收复年初以来下跌的失地,但在美股等境外市场走弱的大背景下能取得这样的反弹成果,在全球股市中实属不易。不过,本周A股开始有休整的迹象,多个指数在120日线附近受阻,上证指数出现本轮反弹以来首次三连阴,陆港通北向资金也有流出迹象。笔者认为,除了获利盘回吐、临近技术面的压力位的因素之外,也和接下来中报即将发布的扰动有一定关系。把握中报发布的节奏,回避潜在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提升今年的收益率将会有一定的效果。
本周A股的走势显露出一些调整的征兆。比如,上证指数在上周三(6月15日)创下本波反弹的高点之后,本周连续在120日线附近受压;沪深两市连续多日的成交金额破万亿水平,在本周三(6月22日)暂告终结;陆港通北向资金出现近期罕见的连续净流出;素有“牛市旗手”之称的券商股在上周出现脉冲式行情之后,本周迅速重归沉寂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证指数在周一到周三连续三天收阴,为四月下旬见底回升以来的首次,此前上升过程中并未出现三连阴。笔者认为,这一信号预示着A股本波反弹行情的节奏出现新变化,将从持续上涨进入一个整固夯实的阶段。
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在反弹将近两个月之后适度回调,是市场波动的正常现象。此前市场的上攻没有经过太大的考验,除了政策利多为市场提供信心之外,大跌之后距离成交密集区较远也是反弹阻力较小的因素之一。而到了本周,A股不仅要面临获利盘回吐的压力,也需要面对越来越近的成交密集区解套压力。今年三月初,上证指数在跌破2020年7月以来形成的上升趋势线之后,这条趋势线便成为新一轮行情向上发展的“拦路虎”。虽然近期尚未触及这一趋势线,但向上空间受到限制,多头提前收手,以免在没有充分调整的情况下贸然深入空头阵地,对行情的长期发展反而更有利。特别是从券商股此前拉升未能完全调动市场做多动能来看,市场也需要有一个调整,来寻找真正能带领大盘向上突破的“领头羊”,投资者对此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除了技术面的压力之外,“中报扰动”也是本周市场波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七月和八月是中报公布的时间段,而今年中报有一些上市公司不可避免会因为二季度疫情的因素出现一定程度的压力。在中报发布的过程中,有两个时间点值得关注,一是7月15日之前,深市主板的公司在业绩大幅波动的情况下需要提前预告,沪市和深市创业板虽然可以自主选择是否预告,但有意预告的公司往往会选择在这一时间点之前进行预告,这对一些目前账面盈利的资金来说,获利了结不失为一个回避中报潜在风险的方式。
第二个时间点则是8月15日之后。八月份最后两周往往是一些业绩较差的中报集中亮相的时间段,一些到了这段时间才发布中报的中小盘股,遭遇业绩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投资者不妨在这两个时间段适度控制风险,特别回避一些同行业公司已经中报预警的个股,积极避开潜在的爆雷风险。
相比那些中报预警的公司,预告业绩增长或扭亏为盈的“预喜”公司看似对股价走好有利,但也并不是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如果预喜的中报净利润来自主营业务以外的一次性收入,或者二季度利润同比、环比出现下滑,往往是“喜中有忧”,此时遇到市场调整很容易放大市场的负面情绪,对股价形成冲击。另一种值得警惕的预喜则是“见光死”,股价已经提前炒作,充分反映甚至透支了业绩利好,这种情况也容易在预喜之后高开低走,让盲目追高者变成买单人。因此,投资者应当结合今年中报的情况,寻找真正能够回避风险的“避风港”。
数据来源:Wind
一是在存在业绩复苏的个股和行业上寻找低位股。投资者不妨梳理近期的政策,寻找股价已经充分反映利空,未来可望因为政策支持出现基本面改善的公司。这部分公司即使中报不太理想,但既然股价已经充分反映,等中报“靴子落地”之后反而可能是股价轻装上阵、东山再起的契机。笔者重点观察的是疫情后有望复苏的旅游板块,以及有望受益于去库存和货币宽松的地产板块,特别是大股东实力雄厚的国企地产股。
二是对业绩利空不敏感的低位股。这类公司要么一季报已经反映利空,二季度即使业绩不佳也已经被充分预期,如果稍有改善则可能成为“意外之喜”,比如已经提前大盘见底的机场股等;要么是主营业务已经日暮西山,而大股东实力雄厚存在并购重组想象空间,尤其是国企改革概念股,业绩不佳反而可能成为加快并购重组的催化剂。只要没有大幅炒作过,这类公司抵御“中报扰动”的效果往往也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