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某水电站场内交通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2022-06-25 01:53王照英李元明王传波马海忠江政德陈建安
水电站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防护网高程岩体

王照英,李元明,王传波,马海忠,江政德,陈建安

(1.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如美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局,云南 昆明 650000;2.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0 前 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电量需求逐渐递增,西藏地区的水电开发步入快车道,大型水电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电站工程所需的设备外形尺寸较大,荷载较重,水电站枢纽多布置于高山峡谷处,场地陡峭,地形条件有限,需要针对水电站的使用特点自建专用公路,解决电站全生命周期的运输需求。建设方应该提前做好规划,结合现场地方交通,综合考虑布置水电站交通。

1 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位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如美镇,装机容量2600MW 工程规模为一等大(Ⅰ)型工程,坝型为心墙堆石坝,坝高315m。电站距左岸318国道2.3km,对外交通较为便利,电站场内交通通过在左右岸各布置高中低三层道路形成主干线,各层路间设置高中低连接线,上下游以桥梁沟通两岸的方式形成立体、环向、畅通的交通网,场内交通工程共计57条道路,里程达80km,其中隧洞29座,全长44.64km,桥梁5座,总计530m。

2 地质条件

工程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晚印支运动以来一直处于隆起状态,尤其新构造时期以来表现为大面积整体性、间歇性急剧抬升,又伴随明显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区域地形地貌属高山地貌,呈现辽阔的高原面、高耸的山脉和深切河流。河流侵蚀下切,多形成深切的高山“V”型河谷,地势陡峻,区内两岸山顶高程多在4000m以上,河谷至山顶高差一般大于2000m,为高山深切割区。工程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左岸自然坡度一般为43°,近河床部位多形成陡壁或陡坎,右岸2700m高程以上自然坡度为35°~40°,2700m高程以下为67°,局部为陡壁,河谷总体上为基本对称的“V”形谷。工程区两岸地形陡峻,高差跨度范围大,边坡地质条件复杂。两岸坡浅切冲沟较多,各冲沟多沿坡面垂直河流向发育,坡降较陡,多在40%以上,冲沟延伸长度多在200~500m之间,少量延伸较长,达1.0km以上。宽度多在10~50m之间,局部稍宽。河流切深多在30~70m,局部沟段切深略有变化。冲沟多为干沟,仅雨季偶见地表径流,沟内多为坡积碎石土,厚度为3~10m;9号冲沟中上部堆积物较发育,厚度10~30m。由于岸坡冲沟较多,两岸地形不太完整,坡面岩体较破碎。

场区地震烈度为Ⅷ,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3 交通布置

场内交通工程是本项目前期筹建的重要内容,主要为后续大坝、导流洞等主体工程施工打通通道,是整个工程工期控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工程能否按时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

本工程场内交通布置除遵循常规电站交通的布置原则外,还需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3]:

(1)场内交通的布置宜尽量避开地方交通,以减少地方交通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为工程实行封闭式管理创造条件。

(2)根据施工进度及各年度汛期水位情况、初期蓄水情况布置各高程的交通网,保证在不同施工时期内的交通运输畅通。

(3)坝肩开挖与坝体填筑及其他部位施工道路应协调一致,尽可能结合,以达到一路多用、降低道路布置难度、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

(4)坝址区地形陡峻,局部边坡开挖与明路布置干扰大,场内交通布置以洞室为主。

(5)大坝填筑过程中,考虑大坝中低高程不能跨越心墙、上下游物料交叉运输问题,在大坝左右岸需分层设置绕坝交通,高高程过坝交通可考虑利用钢栈桥跨心墙沟通上下游。

(6)外来物资从右岸下游进场,大坝填筑料主要分布在大坝右岸上游及右坝肩部位,土料分布在大坝左岸,交通布置需结合物料分布,左右岸、上下游分散布置,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地下洞室群分布比较集中,支洞连接主洞的平面交叉较多,泄洪洞、导流洞、放空洞、溢洪洞的大件需要经过洞室内的平交口运输至相应位置。本工程洞内运输最长件为桥机大梁,尺寸为27.5m×3.5m×2.8m,在洞室交叉频繁的地下洞室群,采用垂直相交的平面交叉方式,开挖支护面积大,费用较高,施工难度大。对于走向单一的交叉口运用AUTO TURN软件进行车轮轨迹模拟,为满足大件运输需要,交叉口处采用小角度(45°);对于物料有双向运输需求的交叉口,需要运输大件时在交叉位置增加一条45°的转向支洞。

受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而集中的枢纽布置、高地震烈度等的影响,场内交通道路布置以洞室为主。考虑重大件运输及运输车辆,桥梁采用汽-80和挂-220作为设计荷载和验算荷载。

水电站场内交通具有分布高差大、道路标准要求高、部分区域道路布置密集、制约因素多等特点。由于场地局限,高差较大,部分区域洞室错综复杂,在空间上形成立体交叉。场内道路根据功能需要,各等级道路均有涉及。根据每条路线使用目的,结合物资及工程物料分布情况及运输强度,主要运输材料采用25t、32t自卸汽车。在保证使用功能前提下,道路及隧道需设置成不同宽度,以达到优化布置,节省投资的目的[2]。场内交通宽度类型统计见表1。

表1 场内交通宽度类型统计

4 典型方案及优化

4.1 路线优化

12号路设计时对明线方案和隧道方案进行了比选(见图1)。隧道方案起点接6号路K2+760m处,起点高程2864.7m,终点接右岸坝肩开挖边坡,高程2985m。路线全长1354.8m,平均纵坡8.95%,其中隧洞1320m,明路34.8m,按照场内非主要道路进行设计。明线方案起点接6号路K2+760m,起点高程2864.7m,终点接右岸坝肩开挖边坡,高程2985m,由承包方自行修建内部道路至3030m高程。路线全长1726.1m,平均纵坡7.0%,路基宽8m,路面宽7m,其中隧洞272m,明路1454.1m。SL6碎裂岩体边坡在道路开挖后,路基开挖切脚,导致SL6整体安全稳定系数不满足控制标准,治理方式需要由原先的主动防护网防护形式变更,为强支护(锚索框格梁)边坡防护;SL18碎裂岩体边坡pl治理范围较大,道路设计线形尽量与边坡开挖治理进行结合设计,尽量利用SL18碎裂岩体边坡治理开挖马道平台,在路线设计高程以上的碎裂岩体治理完成后才具备通车条件。SL18碎裂岩体开挖高度255m,宽250m,治理周期长且治理范围大,挖方量约50万m3,弃渣难度较大。

图1 方案比选平面示意

通常明路设计各方面综合指标应该优于隧道方案,但是在地形陡峭、碎裂岩体分布等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方案投资较明路方案节约1800万;明路方案施工期影响因素较多,碎屑流、冲沟、碎裂岩体碎块使施工期间不可控因素增加,工期保证难度增加,隧道方案施工期影响因素相对较少;运行期间明路风险较大、隧道方案相对较小;隧道方案不影响电站整体计划工期,明路方案影响电站直线计划工期约10个月;隧道方案经济性更好、工期更有保证,推荐采用。12号路方案比选见表2。

表2 12号路方案对比

4.2 索桥优化

2号索道桥起点桩号K0+275.424m,终点桩号K0+436.224m,桥桥全长为159.8m,桥面净宽为6.2m(包括人行道),全宽为13m,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桥台高程2640m,设计荷载为单车60t。右岸重力式桥台锚碇设置在深20.72~42.35m的覆盖层崩坡积块碎石土上。地基承载力0.35MPa,摩擦系数μ=0.45。为解决抗滑移安全问题,对锚碇结构形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一是增加基础尺寸和结构重量;二是在基底增设凸榫。

从工程量角度来看,方案一混凝土4997m3,方案二通过在基础底部靠近中间位置增加一横向混凝土凸榫(见图2),利用凸榫前土层在基础压应力下的被动土压力,增加水平抗力,混凝土为4123m3。混凝土量减少874m3,投资减少约100万。同时凸榫方案开挖规模小,施工难度小,最终得以采用。

图2 凸榫方案桥台设计侧面示意(单位:cm)

4.3 危岩体处理

针对场区内崩塌落石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采用RocFall软件对某工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模拟。模拟滚落石块大小为2m3,石块距离地面高度约220m,距离坡脚的水平距离约400m,经过现场调查,以现场石块的实际坠落地点反推坡面参数,然后通过对石块在坡面上滚动时的弹跳高度拟定防护网设置的位置,通过对石块能量的计算模拟,设计被动防护网的防护能级。

滚石在水平滚动距离约250m处达到一个能量峰值约3500kJ,此时弹跳高度约5.5m,在水平滚动距离约250m处达到一个能量低值约2500kJ,此时弹跳高度约1m,此处地形较平缓,鉴于现在被动防护网标准生产和防护的最大能级在能级较大时,需要根据地形以及计算的弹跳高度位置分级设置防护网,因此在水平距离250m处设置一道被动防护网消减能量,同时在坡脚设置一道被动防护网保证安全。

5 结 语

本文分析了某水电站场内交通布置与设计,阐述了大型复杂水电站场内交通布置的基本原则,在两岸主要为强卸荷岩体、地形陡峭且风大、经常有滚石及碎屑流的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设计方案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交通布置以洞线为主,经过对典型路线方案的比选优化,论证了隧道方案从工期、造价、施工难度、运营安全等方面都优于明线方案,同时论述了平拉索桥设置在覆盖层时,桥台基础底部设置凸榫可以提高抗滑稳定性,降低混凝土用量,减小投资。

猜你喜欢
防护网高程岩体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警侨联动”织密为侨服务防护网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风荷载作用下钢管脚手架新型外挂防护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8848.86m珠峰新高程
冀东麻地岩体铷等稀有金属元素赋存特征
基于岩体结构的岩爆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体爆破块度预测研究
基于二次曲面函数的高程拟合研究
人蚁边界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