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鹏云,龚亚萍,高佳琪
(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肾脏康复科,江苏 如皋 226500)
慢性肾小球肾病属于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肾病类型,其可发于任何年龄段,其中以青壮年男性发病率最高,其临床表现为血尿、尿蛋白、水肿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目前对于此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部分研究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多种细胞因子异常表达相关[1-2]。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肾小球滤过率(renal function impairment,eGFR)、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评估慢性肾小球肾病患者肾功能和损伤程度,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诊断准确度和特异度均欠佳,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被证实与eGFR相关,其在诊断时不受性别、年龄、饮食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诊断准确度、特异度较高[3]。另外研究显示,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肾病发展过程中肾脏中几乎所有的细胞均会产生细胞因子[4-5],且所产生的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会诱导肾小球发生病理性改变和功能异常,其中炎症因子等作用更为突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等指标含量降低,而在上述过程中补体家族成员C3、C4等介导炎症因子异常表达,最终加重疾病。临床上现有的研究仅分析上述指标在患者疾病中的水平高低,并未分析其诊断临界值,现分析其诊断临界值,以期望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组,男性65例,女性73例,年龄30~69岁,平均(40.38±10.00)岁,BMI 22.00~25.00,平均23.98±1.02,早期46例,中期60例,晚期32例。另外同期选取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31~68岁,平均(41.65±10.35)岁,BMI 22.00~24.13,平均23.35±0.86。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研究组均符合临床对慢性肾小球肾病的诊断标准[6],尿蛋白定量<3.5 g/24 h,患者临床表现为尿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和(或)高血压等,病程>1年。根据eGFR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采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公式计算[7],早期为60 mL/min 排除标准:肾脏恶性肿瘤者;近3个月内服用过肾毒性药物者;合并心、肺、肝等功能不全者;肺部感染等感染疾病者;一般资料不全者;精神障碍者;沟通障碍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 1.2血清CysC、IL-2、C3检测 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入组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以离心半径5 cm、转速3 0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分离上层血清,-80 ℃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CysC、IL-2水平,CysC ELISA试剂盒及相关试剂均由上海富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FY-04088H1,IL-2 ELISA试剂盒及相关试剂均由江西艾博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IB-E10055。采用液相免疫沉淀散射比浊终点测定法测定血清C3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CysC、IL-2、C3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7软件做ROC曲线分析CysC、IL-2、C3对慢性肾小球肾病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CysC、IL-2、C3表达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ysC水平升高,IL-2、C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CysC、IL-2、C3表达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ysC, IL-2 and C3 expression between two groups 2.2ROC曲线分析CysC、IL-2、C3对慢性肾小球肾病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显示,与CysC、IL-2、C3单项诊断相比,3项联合对慢性肾小球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 表2 CysC、IL-2、C3对慢性肾小球肾病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ROC curve analysis of CysC, IL-2, and C3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glomerular nephropathy 图1 ROC曲线Figure 1 ROC Curve 2.3慢性肾小球肾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肾小球肾病的发生在患者性别、年龄、血尿酸、合并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小球肾病的发生在患者吸烟史、饮酒史、是否肥胖、CysC、IL-2、C3水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慢性肾小球肾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Table 3 Univariate analysis of chronic glomerular nephropathy (n=138) 2.4CysC、IL-2、C3与慢性肾小球肾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与eGFR正相关(r=0.404,P<0.001),IL-2与eGFR负相关(r=-0.375,P<0.001),C3与eGFR负相关(r=-0.504,P<0.001),见图2。 图2 CysC、IL-2、C3与患者肾功能损害(eGFR)的相关性分析Figure 2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of CysC, IL-2 and C3 with renal function impairment(eGFR) in patients 2.5Logistic回归分析CysC、IL-2、C3是否为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病发生的因素 将慢性肾小球肾病发生(未发生=0,发生=1)作为因变量,将吸烟史(无=0,有=1)、饮酒史(无=0,有=1)、是否肥胖(否=0,是=1)、CysC(<1.52 mg/L =0,≥1.52 mg/L =1)、IL-2(≥4.16 μg/L=0,<4.16 μg/L=1)、C3(≥1.75 g/L=0,<1.75 g/L=1)作为自变量,纳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ysC、IL-2、C3为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病发生的因素(P<0.05),见表4。 表4 Logistic回归分析CysC、IL-2、C3是否为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病发生的因素Table 4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ysC, IL-2 and C3 a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occurrence of chronic glomerular nephropathy 2.6CysC、IL-2、C3之间相关性分析 CysC与IL-2负相关(r=-0.250,P=0.003);CysC与C3负相关(r=-0.373,P=0.001);IL-2与C3正相关(r=0.232,P=0.006),见图3。 图3 CysC、IL-2、C3之间相关性分析Figure 3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of CysC, IL-2 and C3 现阶段用于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病的指标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影响诊断准确度,导致不能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延误治疗,因此寻找不受外来因素影响的特异性指标显得尤为重要[8-10]。CysC属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存在于有核细胞中,其产生率恒定,且仅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而被清除,在诊断临床疾病时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常将其作为一种反应肾小球滤过的理想标志物,以用于肾脏病变的评估[11]。研究认为,在肾病发生后,患者肾功能损伤后CysC在血液中的含量会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变化而发生变化,在肾病发展成为肾衰竭时CysC在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高于正常含量的10倍,且其水平变化仅由eGFR变化决定[12-13]。因此基于上述背景,在本研究中分析CysC在慢性肾小球肾病患者中的表达,结果显示,CysC在患者血中表达升高,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其升高更为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慢性肾小球肾病发生后足细胞损伤破坏足突裂隙膜结构,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变,而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变与CysC水平变化正相关,随着慢性肾小球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加深,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变显著,而足细胞损伤逐渐加深,诱导CysC水平升高相关,此结果提示,CysC可作为评价慢性肾小球肾病患者病情的标志物。 临床研究显示,肾病患者机体内细胞所分泌的前列腺素E2等生理活性物质经活化T抑制细胞亚群而抑制Th细胞分泌IL-2[14]。IL-2属于一种15 000的糖蛋白,由辅助性T细胞所分泌,具有促进抗体生成,协助免疫应答的作用[15-16]。另外有研究证实,肾病患者血清中的IL-2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可能与此类患者免疫功能较健康人降低,而辅助性T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分泌IL-2的功能降低相关[17]。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小球肾病患者血清中IL-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且与不同病理阶段相关,晚期肾功能损害患者IL-2表达水平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慢性肾小球肾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而免疫功能降低后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被抑制,导致IL-2分泌不足,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进而导致肾脏损害,且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发展,此表现更加剧相关。 临床研究显示,补体在人体中的存在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正常的补体系统会可协助免疫复合体在体内运送促使其在肝脏、脾脏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而清除,另一方面,补体系统缺陷是可给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18]。C3属于补体家族成员之一,其在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有研究显示,当肾脏发生病变后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和肾脏固有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致炎细胞因子,致炎细胞因子影响C3分泌,而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损伤,与此同时,补体又会通过C3促使T增殖、炎细胞因子释放,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2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人相比,C3在慢性肾小球肾病患者中的表达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此结果可能与慢性肾小球肾病发生后炎症细胞、肾脏固有细胞产生炎症因子的能力增强,而炎症因子会损伤机体免疫,导致C3分泌异常相关。 本研究仅单纯使用Pearson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证明三者线性相关,但并未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因此还需后续研究进一步分析3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以明确3者是否共同参与慢性肾小球肾病的发生,以期望为临床上此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CysC在慢性肾小球肾病中表达升高,IL-2、C3在慢性肾小球肾病中表达降低,且与患者肾功能损害相关,ROC曲线、回归分析显示,三者疾病诊断的分界点分别为1.52 mg/L、4.16 μg/L、1.75 g/L,且3者线性相关,临床可根据指标高低评估此病。2 结 果
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