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珍
【技巧点拨】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圣人喜欢用物象来表情达意。那么,物象是什么呢?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同学们写作文时需要依托和凭借的那个具体的东西。自然中、生活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物象。它可以是物件、草木、山水、食物,以及生活中的细节、场景、画面等。抽象的情感,最好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
同学们写作文,情感往往找不到依托点或凝聚物,而物象的运用,能使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生动,意蕴更加丰厚,从而使情有所依,使文有看头。只要我们带着生命的热情去体悟生活,万物总能在某一特定情境中与我们的生命、情感契合无间。
【范文佳作】
童年的三轮车
严子涵
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工作繁忙,一直都是爷爷接送我。
爷爷的三轮车上有一只“小黄鸭”,每天都会“嘎嘎嘎”地叫。
小时候,我特别爱哭,尤其是在刚刚起床的时候,总想赖在床上。爷爷似乎抓住了我的软肋,每天早上在三轮车上按下“小黄鸭”,我就知道爷爷要带我去上学了。于是我狼吞虎咽地吃下爷爷为我准备的早饭,嘴里含着一口鸡蛋,就跑到了门口。爷爷把我抱到车子里,跟着小黄鸭“嘎嘎嘎”的叫声我们出发了。
赶往学校的路上,我总喜欢偷偷地从路边摘下一根狗尾草,悄悄地去挠爷爷的鼻子。爷爷立刻打了个喷嚏,我坐在车里哈哈大笑,爷爷冲着我浅浅地笑了笑。有时候,爷爷也会跟我讲故事,他的故事好长好长,好像永远也讲不完。爷爷在路上一直讲《牛郎织女》,每当讲到最关键的时候,小黄鸭就会叫起来。我探出头,爷爷抱我下了车,说:“要是你今天得到了小红花,我就给你讲牛郎跟织女最后怎么样了,好不好?”可小红花已经贴满墙壁了,我还是不知道牛郎跟织女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因为爷爷第二天又从头开始讲,搞得我现在都会背了:“从前,有一个少年……”
我最喜欢周末了,每到这个时候,爷爷奶奶总会骑着三轮车带我到小溪边玩儿。奶奶在前面骑,爷爷在后面推,而我就是小公主,坐着三轮车看四周的美景。旁边的人投来羡慕的眼神,这时我总会把头抬得高高的,露出灿烂的笑容,就像一个高傲的小公主,心情“美美哒”。出去玩儿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小溪边的石头路了,在那儿骑车就像在游乐园里玩“青蛙跳跳”一样刺激。每当爷爷说“坐稳了”,我都会拉紧爷爷的手,生怕自己掉下去。爷爷会在一旁说:“你这个胆小鬼!”我立刻嘟起了嘴巴,放开爷爷的手,叉着腰说道:“我才不是胆小鬼!”此时,爷爷总会开怀大笑,而我憋不过一秒,也跟着爷爷笑了起来,笑声一直传向远方……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长大了,爷爷的腿脚也不灵便了,再也没有爷爷在三轮车上逗我笑,给我讲故事的那些情景了。
童年的那輛三轮车成了我和爷爷之间的美好回忆。它似轻烟被微风吹散,又如薄雾被初阳蒸融。那一段多姿多彩的岁月,在细细品味中,变成了我心中永恒的回忆。
【师说】
童年是每个人的天堂。这篇文章以三轮车为物象,写出了爷爷对“我”的宠爱。“爷爷在路上一直讲《牛郎织女》,每当讲到最关键的时候,‘小黄鸭’就会叫起来,我探出头,爷爷抱我下了车,说:‘要是你今天得到了小红花,我就给你讲牛郎跟织女最后怎么样了,好不好?’可小红花已经贴满墙壁了,我还是不知道牛郎跟织女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因为爷爷第二天又从头开始讲,搞得我现在都会背了:‘从前,有一个少年……’”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忍俊不禁。作者用三轮车串起了童年的点滴。它不仅是独特的接送车,更是爷爷爱的凝聚,是作者温馨的童年时光。
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物件记录了生命的足迹,承载着我们的悲欢离合。抓住这些带给我们成长记忆的物件,也就记住了生命过往中美好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