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马岛战争40周年,至今仍被热议,马岛战争是一场现代化的海上岛屿争夺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40年后的今天,阿根廷并没有改变对马尔维纳斯群岛作为阿根廷领土的主张。2022年3月19日,阿根廷国防部重申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及附属岛屿,是“阿根廷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向马岛战争中阵亡者和退伍军人致敬。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4月1日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国际台采访时强调,马尔维纳斯群岛“不是英国的”,并否认存在与英国就“共享”马岛主权进行谈判的可能性。“那里是属于我们的土地,”“(讨论主权共享)就好像你窃取了我的房子,我还不得不与你讨论如何分享房子的权利。你只是窃取了它,谈何权利。这就是马尔维纳斯群岛发生的事情。”2021年在阿根廷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81%的阿根廷民众认为阿根廷应该继续主张马岛领土权。今天,我们深入评析马岛战争在战争决策、联合制胜、精确制导武器运用、夺取空中优势、战争动员、后勤供应等诸多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提高打赢未来可能的局部战争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作用。
1982年4月,阿根廷与英国围绕马岛的主权问题发生了武装冲突,并进而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导致这场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导火线,是一家阿根廷公司的39名工人,根据拆除一个被废弃的捕鲸站的合同,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在岛上拆除捕鲸站,安下营房,升起阿根廷国旗。英国为此提出抗议。整个马岛战争,英国出动舰船118艘,飞机270架,地面部队9000人;阿根廷参战舰艇22艘,飞机370架,地面部队1.3万人。战争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4月2日-29日,阿军登上马岛,英军实施战略展开。4月2日,阿军4000人在马岛登陆,岛上英军投降。3日,阿军占领南乔治亚岛。英国迅速作出反应,5日组成特混舰队,开往南大西洋。25日,攻占南乔治亚岛。29日,舰队主力抵马岛水域。第二阶段:4月30日-5月20日,实施封锁与反封锁。4月30日,英军开始对马岛实施海、空封锁。第三阶段:5月21日-6月14日,实施登陆与抗登陆作战。6月14日,英軍攻占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守岛阿军停止抵抗。此战结果英军重占马岛,阿根廷政府在6月宣布战败投降。交战双方被击沉舰船5艘,击伤12艘,损失飞机30余架,伤、亡、被俘1.37万人。这场战争造成阿根廷650名士兵死亡,英军有255人死亡。
战争决策必须认真而慎重
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关系着军民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所以战争决策一定要认真而慎重,“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1982年爆发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是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归属问题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最后阿根廷的战败而告结束。阿方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教训就是错误判断形势,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轻率地作出战争决策,这是导致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敌情和国际战略形势判断失误,导致战争失败。阿根廷失败的战略教训是对敌情和国际战略形势判断失误。阿根廷的决策者认为,英国与马岛远隔重洋,鞭长莫及,出兵马岛不仅劳师费时,而且也会影响其在北约组织中担负的防务,因此推断英国不会为夺回马岛而进行战争。当时的阿根廷总统兼陆军总司令铁尔加里战后承认对战争做了完全错误的判断。他认为阿根廷夺占马岛,英国会做出某种反应,但只会口头上的,不相信英国会为夺回马岛而进行战争动员,更没想到英国会远涉重洋,出兵马岛。阿根廷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判断也存在重大失误,阿方认为美国是其盟友,阿曾向美国提出过收复马岛,认为美国战时会支持阿方,不太可能支持英国,最起码是保持中立,北约等欧洲其它国家也不会帮助英国。
但后来的事态发展与阿根廷方面的判断完全相反。战争一打响,英国便很快做出反应,在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等方面与阿根廷进行全面对抗。美国在战争期间不但没有保持中立,反而积极为英国提供后勤支援和侦察、通信等方面的军事援助。欧洲则对阿进行军事禁运和经济制裁,原来向阿方出售先进武器装备的法国,不但停止供货,也不准其它国家向其转卖。阿根廷政府错误的判断导致了错误的决策,最终也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果。
对国内形势判断失误和战争准备不足,是战败的又一原因。在对国内形势的判断上,阿方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民族感情。阿根廷军队已有112年没打过仗,由于长时期无战事,阿根廷军队的素质不高,而且平时的训练也不严格。阿军的军兵种间的门户之见很深,戒心十足,只顾维护自己的部门利益。阿根廷陆军兵力较多,阿空军战斗力较强,这两个军种在马岛战争中表现最为突出,但装备水平及战区距离限制了其战斗力。海军则装备陈旧,实际战斗力很弱。而且阿根廷三军联合作战能力也明显不足。此外,阿军缺乏驾驭战争全局的理论和经验,一些阿根廷高级指挥官也缺乏战场指挥经验。由于对内外形势的误判,也使阿根廷的战争准备很不充分,包括精神、兵力、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准备都存在问题,这成为其实施马岛战争的重要不利因素。
此外,阿根廷总统铁尔加里发动战争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他的陆军总司令一职任到1982年,总统任期是到1984年,如果在陆军总司令任职终止时间到来之前,夺回马岛,可以提高铁尔加里威望,有助于他的总统任职和政治生涯的延长,提高自己的历史地位。可见,铁尔加里作出的战争决策掺杂了个人的欲望和私利,因而是很不慎重的。马岛战争失败,轻率发动战争的阿根廷总统铁尔加里不得不下台。战后,加尔铁里本人下场凄惨,受审入狱。然而,他自己付出的政治代价是有限的,而国家利益受到的损害则是无可估量的。
马岛战争证明了孙子强调的“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对战争要慎重决策、周密谋划的慎战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面对未来可能面临的信息化海上局部战争,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既要充分准备,又要慎重决策。
联合制胜意识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
联合作战,是指两个以上军兵種或两支以上军队的作战力量,在联合指挥机构统一指挥下共同实施的作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联合作战靠的是联合制胜,各军兵种、各层级都不能单枪匹马,必须有很强的联合制胜意识。英阿马岛战争,英国的胜利是采取“出色的联合行动”的结果,从玛.撒切尔首相直到战地指挥人员,联合制胜意识强,上下协调一致,指挥系统工作很出色。1982年3月31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接到国防大臣诺特关于阿根廷军队有可能在马岛登陆的报告后,立即召集了她的顾问们通宵研究应付可能发生的危机的对策,并制定了“共同行动”的军事计划,她希望三军将士包括全体英国人都要为捍卫大英帝国的利益而共同行动。随之,英国政坛上出现了当时人们不太熟悉的“处理危机”的最高统帅机构——战时内阁,这个战时内阁由英国首相撒切尔、新上任的外交大臣弗朗西斯.皮姆、国防大臣约翰.诺特、财政大臣塞西尔.帕金森、以及国防参谋长特伦斯.卢因和三军参谋长等8人联合组成。
为加强对联合作战行动的指挥,英军还临时成立负责作战指挥的机构——联合作战司令部。这个司令部位于英国伦敦西北一个名叫诺思伍德的地方,海军上将约翰.菲尔德豪斯任总指挥,他的两名副手柯蒂斯空军中将和特兰特陆军中将分管空战和陆战。联合作战司令部还聚集了一百多名参谋人员。另外,英军还慎重挑选了两位出色的战区指挥官,一个是约翰.伍德沃德少将,战时内阁任命他为特混舰队司令官,另一个是杰里米.穆尔少将,战时内阁任命他为英军登陆部队司令官。可见,英军具有较强的联合制胜意识。马岛战争期间,尽管阿根廷军队也建立了“联合参谋部”和战区司令部,但由于三军指挥人员缺乏联合制胜意识,只顾维护各自军种的利益和荣誉,因此尽管三军将士都十分英勇善战,但联合作战指挥人员“貌合神离”,各军种相互间缺乏协调,难以形成整体合力,最终在家门口面前被劳师远征的英军击败。未来信息化战争联合程度更高,必须增强联合制胜意识,着眼深度联合,打破军兵种“门户”界限,克服本军种“老大”意识和“特殊”意识,形成联合制胜合力。
精确制导武器改变着战争的方式
马岛战争,最惊人的一点便是精确制导武器的表现。精确制导武器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重大战果。一个世人关注的例子便是价值23404.26万美元的英国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被一枚价值20万美元、空中发射的阿军“飞鱼”式导弹击沉。阿根廷军队还使用“飞鱼”式导弹击沉英军的“考文垂”号驱逐舰、“热心”号和“羚羊”号护卫舰,并击沉一艘运输船。英军核潜艇用制导鱼雷击沉阿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截止5月28日,英军还击落65架阿军飞机,其中多数是用防空导弹击落的。由此看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精确制导武器已经大大提高进攻一方的突击能力,命中精度越来越高,距离也越来越远。精确制导武器改变着战争的样式:一是大大增大了交火距离。如阿军使用的“飞鱼”式反舰导弹,射程5至45公里,掠海面飞行,隐蔽突击;二是战争呈短期大规模消耗战的样式。在开战后不太长的时间内,英阿双方均遭受了巨大损失,这是以往所罕见的。
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用一枚精确制导武器的“飞鱼”空对舰导弹,一举击沉了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于是一艘造价5000万美元,号称具有“世界第一流的火力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的现代化导弹驱逐舰,便成了一枚价值20万美元的精确制导导弹的“殉葬品”,效费比250:1,这就是高技术的作用。争夺马岛的战争,是世界上第一场涉及空间时代的导弹及其复杂的电子系统的大海战。导弹在海战中起如此关键的作用,这还是第一次。毫无疑问,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的话,导弹的利用率将超过所有其它武器。
由此推想,未来无论发生什么战争,制导弹药的使用都将“广泛而深刻”,致使“抢先开火合情合理”。一个中等国家,如果得到足够的飞机、水面舰只或地面设施发射的精确制导导弹,就能对付海战最初的进攻。马岛战争也是一场导弹之战,它让世界各国军队重新考虑世界的海军战略。使用靠电子计算机操纵的飞机与舰只彻底改革了海战方式,所用的武器是小得出奇,又非常先进的导弹,这些导弹往往是在看不到目标的地平线以外的地方发射的,这些武器已使常规作战舰队的前途发生了问题。当然,精确制导武器也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着弱点:第一,种类繁多,多数又只具备一种作战机能。第二,易被干扰。第三,更重要的是单凭精确制导武器不能形成攻势。以英军为例,如果没有庞大的舰队,即使拥有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也难以到距离本土13000公里的马岛作战。“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也曾经通过发射金属箔片,使阿军一枚“飞鱼”导弹失去目标。
现代战争夺取空中优势至关重要
马岛战争证明了导弹的厉害,使英国防务首脑们知道了自己的军舰和武器系统的弱点,进一步证实了现代战争的一个基本信条——空中优势是至关重要的。马岛作战胜利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制空权。马岛战争证实了空中预警和作战控制飞机的价值。海军部队不论它的船只多么现代化和它的指挥人员及全体船员多么懂行,没有足够的空中掩护就不能行动。在南大西洋,缺乏预警防空系统使得英国舰队在遭到阿根廷飞机攻击时损失严重。
“谢菲尔德”号和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损失证明,迎击并摧毁临近的敌机或提供反潜保护的空中掩护至关重要。马岛战争的过程表明,一支舰队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执行作战任务是多么冒险。舰队如果不能得到地面基地的空中支援的话,就非得有自己的空中基地——航空母舰。因为制空权是远洋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在现代战争中,水面舰只如得不到空中和其他手段的支援,就难以逃脱空中和水中武器的攻击。这就像在以往的战争中那样,坦克几乎无法不受飞机的攻击。
马岛争夺初期,英军派往战区的“海鹞”式战斗机仅仅20架,分别配装在“赫姆斯”号和“无敌”号航空母舰上,担负海空侦察、海空截击和对海、对陆攻击等项任务。到交战后期,虽然增至42架,但在数量上仍比阿战斗机少,速度上也不如阿军拥有的“超军旗”“幻影”和“短剑”式飞机快。在历时40天的交战中,无论是海空巡逻、截击来袭飞机,还是担负袭击海上舰船,陆上目标,它均以良好的性能和卓越的战绩而崭露头角。在这期间,“海鹞”式战斗机共击落阿机46架,占阿损失飞机总数的三分之二,它本身除2架被高炮击落、4架飞行失事外,空中格斗中未受任何损失,从而,有效地保持了局部地区的制空权,对英军重新夺取马岛起了重要作用。
英阿马岛战争表明,夺取制空权仍然是海上岛屿争夺战的前提。这场战争,除阿军一艘巡洋舰被英军潜艇击沉外,双方其余舰只的损失,都是由空中攻击所致。双方交战45天,在马岛及其附近水域,英军掌握了制空权,以舰载机为主,以舰载防空兵为辅,在舰队所在地区进行活动,使阿军在这一地区完全处于不利境地。要夺取与保持战区或局部地区的制空权,就要根据战区的具体条件,在战斗机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压倒对方,要有强大的地面或水面防空力量。
英军在马岛战争中夺取制空权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英军在登陆作战中,未能完全有效地组织防空力量。英军没有预警飞机,缺乏对付低空或超低空目标的导弹,作战飞机数量不足,常常遭到阿军袭击。就在英军首次登陆的当天,阿空军以陆地为依托,频频出击,英军8艘舰被击中,登陆部队处处被动挨打,损失惨重,大大迟滞了英军的进攻速度。而阿军从自己的条件出发,以本土基地为依托,以地面防空力量为辅助,并保持相当力量的战斗机,从而掌握了本土和大陆附近地区的制空权,使英军飞机不敢贸然对大陆进行袭击。
迅速动员和快速反应能力是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关键
1982年4月2日凌晨,阿根廷出兵与英国争议百余年的马岛和南乔治亚岛,阿根廷出动陆、海、空三军约4000人攻占了马岛首府,同时宣布收复对马岛的主权。英国当局迅速作出强烈反映,宣布与阿根廷断交并采取经济报复措施,加紧军事行动,3天后,派出40艘舰只组成庞大的特混舰队,远征南太平洋前去收复这些地方。这一行动采取得很快,准备时间很短,而且是在气候条件常常很恶劣的情况下,向8000英里以外的作战地区投送部队。英军迅速在马岛周围200海里进行封锁。4月25日,英军对南乔治亚岛发起攻击,占领了该首府,战争规模不断扩大。6月12日,英军在马岛发起总攻,阿军在不利的条件下奋力抵抗。由于阿军久困孤岛,无险可守,外无援兵,被迫于6月14日中午在阿根廷港上空升起白旗。由此看出,英国的快速动员和快速反应能力非常强,这是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关键。
英国战争动员非常快。英国在九周之内使阿根廷陷入不是投降就是灭亡的处境,这是如何在不利条件下对遥远的战场迅速运用强大力量方面的最新一例。在盟国填补北约防御空缺的同时,英国的62艘大型舰只中的30艘包括航母两艘调离北大西洋联盟的职守。从英国的莱茵集团军和其他调来的“海鸥”式战斗机、“轻剑”式防空导弹连和其它先进武器,还派出英国所拥有的最好的部队——伞兵、皇家陆战队、威尔士和苏格兰近卫营以及廓尔喀步兵营。英国政府为实施战斗动员,采用了征用商船进行后勤支援的行动。被征用的船只至少70艘——从用作运兵船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客轮到690吨的海上拖轮“约克郡人”号。在4月5日阿根廷占领马岛的第三天,100多艘舰船和27000远征人员的先头部队启航了。英首相撒切尔夫人声称:“特混舰队集结速度之快将永垂英国的军史。”
英国战争动员法令完善。首先要看到,英国在3-4天中就成功动员起它的三分之二的海军,并使它从和平状态转入战时体制。民用船舶和民用飞机被征用,它们的船员和机组人员也自愿到一个危险的地区工作,兜里装着解雇通知书的船舶修造厂的工人,仍夜以继日地为特混舰队开赴南大西洋而工作着,所有这些得到了工会的合作。这场战争表明,英国之所以顺利地对军队进行了动员包括改装民用船只,只是因为制订了允许政府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民间资源的法令。因此,和平时期,建立和颁布战争动员法令非常重要。这个法令包括改进海战方法和动员民间资源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英国海军为执行北约的使命而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所以第一批舰只能以快得惊人的速度出海。而且,国防部中神秘的“应急计划”也都自动发挥了作用。英国国防部在同贸易部联系后,挑出了一些适用的商船——从拖网船到“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號——加以征用或租用,而且,还在这些船只到达母港之前,就派技术人员上船筹划如何安放直升机或进行其他改装。因此,不征用客轮、集装箱货船、滚装渡船、拖船和渔船,英国就不可能进行收复马岛作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各国所拥有的大量未必就是防务预算负担的民间资源项目,只要在需要的时候,有计划地征用就能极大地有助于战争的进行。
现代战争消耗巨大使得后勤装备供应矛盾突出
马岛战争消耗巨大。可以说,要想计算马岛战争的费用,就如同在一家菜单上没有标价的高级餐馆进餐那样无底。马岛战争至少花费了七亿英镑即十二亿四千万美元,占一百四十亿英镑即二百四十八亿美元防务预算总额的百分之五左右。要是把补充在南大西洋上损失的船只、飞机和直升机的费用——约为五亿一千七百二十万英镑即九亿一千五百四十万美元加进去,这笔费用总额为十二亿二千万英镑,即二十一亿六千万美元。最大的损失是“谢菲尔德”号和“考文垂”号两艘驱逐舰以及“热心”号和“羚羊”号两艘护卫舰被击沉。这些军舰是在七十年代建造的,耗资一亿零五十万英镑即二亿零一百万美元。今天建造代替它们的舰只要花费四亿六千万英镑即八亿一千四百万美元。
再有,以往在战场上伤亡的是士兵,损失的是火器,但马岛战争使用现代化技术兵器进行海战中,击落一架新式飞机,就损失数百万美元,击沉一艘核潜艇或航母,损失将以亿美元计算。1982年马岛战争中英阿双方主要武器价格:“谢菲尔德号驱逐舰”23404.26万美元;“考文垂”号驱逐舰6936.17万美元;“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723.4万美元;“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851.06万美元;“幻影”式战斗轰炸机2127.66万美元;“飞鱼”导弹20.43万美元;“虎鱼”式制导鱼雷89.36万美元。一枚“海上标枪”式导弹价值6万英镑即10万零8千美元;一枚“响尾蛇”导弹价值3万英镑即5万4千美元;一枚轻剑式导弹价值25000英镑即45000美元;一枚集束炸弹价值9000英镑即16200美元。燃料费用大约达一千镑即一千八百万美元。
英阿马岛战争又一次证明,庞大的舰队远征,后勤保障是个严重问题。大规模消耗的情况下,英阿双方都面临着补给的困难。阿军缺乏反潜手段,难以对付英军数艘核潜艇对马岛的封锁。海上运输线被切断,岛上机场也遭破坏,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空运补给,当然经受不住这场消耗战。就像阿根廷后勤保障不得力影响军心士气那样,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有效的,与可能的对手相当或超过它的后勤供应,那么这个国家事先已输掉了一场军事冲突。马岛战争归来的阿根廷战俘描绘了一片在马岛作战条件差的凄凉情景,包括步枪有毛病,食物缺乏,对他们的指挥官同意向英军投降而感到气愤。一名遣返的士兵说,“他到了前线才发现他的步枪不能用。我们不得不走几公里到群岛的首府,除此之外,在归途中,我们五个士兵必须携带500公斤弹药,在此之后,我们非常劳累,我们无法打仗”。另一名青年士兵对记者说,“他的那个排有弹药,但是没有粮食,我们通常只喝一勺子汤,很冷的汤,我们必须自己把汤煮热”。一名士兵说:“我看到群岛首府的最后景象之一是,一批阿根廷俘虏疯狂地奔向一家食品店。”许多阿根廷士兵抱怨给养不足,这大概是由于英军实行海空封锁造成的,还有就是缺乏某些类型的弹药。马岛冲突的发展和结局也导致拉丁美洲加紧发展军事工业和使武器来源多样化,一个重要的教训是,必须适当地合理地使武器来源多样化,以免后勤供应受到影响。
英国的弹药、导弹、声纳、舰艇维修等虽得到美国的支援,但由于远离本土13000公里,也难以长期坚持战争。从英国基地出发的补给线长达8000英里,平均要航行21天。英军后勤方面的困难是用以下办法解决的:一是有效地利用征用的商船。从33家航运公司征用的船只50多艘,吨位为67.3万长吨即68.3768吨。这些船只在几天之内进行了改装,从而能够在海上补充燃料,许多船只還能装载直升机。它们共载货10万吨以上,人员9000名,各种飞机95架。二是使用距马岛3500英里的阿森松岛上唯一可以使用的机场。这样就可以用飞机把人员和物资运到那个岛上,从那里装上船只运往马岛,从而节省海上运输时间。这个机场还使他们具有空投紧急补给品的有限能力。到这次军事行动结束时,共有5600名人员,7500短吨物资运送到阿森松岛。这些人员和物资是用皇家空军的C-130飞机和YC-10飞机运去的,共用了17000多个飞行小时。但是,即便如此,英军后勤也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尽管英军征用了数十艘商船用于后勤保障,但由于英军远离本土,后勤补给线过长,战场资源少,一切作战物资,甚至淡水都得从本土或阿森松岛运送,再加上作战消耗巨大,其后勤供应仍显不足。英军登陆马岛,20多天后才向斯坦利港发起总攻,其主要原因就是后勤供应跟不上。
(作者简介:叶灿,陆军指挥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