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研究

2022-06-25 22:35邓丽娴
南北桥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区建设发展

[ 作者简介 ]

邓丽娴,女,广东阳江人,华南农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

[ 摘要 ]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区功能日渐丰富,但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个关键期内,如何做好社区治理工作,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从社会组织的制度建设、资金来源、人才招聘和自身能力建设这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

[ 关键词 ]

社会组织;社区治理;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4.015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不仅总量显著增加,且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社会组织在当前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能够在全社会形成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提升社会资源利用率,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治理问题是社会治理中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就必须从基层和社区做起。

1 关于社会组织的基本定义

社会组织是一种人类社会群体形式,是人与社会双向运动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一般指社会中所有人类活动都存在的社区,包括氏族、家庭、政府、军队和学校。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地结合起来的社会团体。在此之前,社会学家对社会组织就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奥古斯特·孔德认为,社会组织是普遍的社会同意。埃米尔·杜尔凯姆则认为,社会组织是通过道德或价值观的一致而达到的一种社会整合和个人调整。在查尔斯·霍顿·库利看来,社会组织是精神生活或社会生活的分化的统一。基于各社会学家的观点,笔者认为社会组织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团体,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和履行特定的社会职能而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

2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

观察2010—2019年中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变化可以得知,社会团体数量从12.85万个增加到36.27万个,增长182.33 %;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从10.81万个增加到47.30万个,增长337.55 %;基金会数量从1 952个增加到7 545个,增长286.53 %(见图1)。然而,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的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却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观察直至2019年中国各类社会组织的总数量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比其他地区的发展状况要好,而且程度尤为明显(见图2)。就中国社会组织类别的构成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较多,而基金会的数量则非常少,相比其他两种类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见图3)。

3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

当前我国社区治理和居民服务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自下而上的居民需求和利益诉求期待基层社区治理的更大作为和主动开放。虽然我国的社会组织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结构优化的时期,但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社会组织仍然处于一个尴尬的状态。现我国社区主要还是依靠政府部门来进行管理,社会组织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相应的制度体系建设不合理

我国自古以来对社会“大一统”思想根深蒂固,统治者期望将政府权威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习惯于将结社视为结党营私,这使得民间自发产生的组织生存空间过于狭窄,民众不想也不过多介入政治领域,生怕一不小心犯下“政治错误”。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大多数的社会組织都挂靠在政府部门之下,或是以社会组织的名义承担着政府部门的部分职能责任。所以,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独立空间狭小,其合法性也很难得到认同。此外,我国的社会组织还实行双重管理制度。所谓双重管理是由两个不同的部门对社会组织的成立和日常活动双重负责的制度,从法律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一种双重行政许可制度。双重管理体制从客观来说是很难使社会组织合法化的,因为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都对社会组织行使着监督管理职能。总的来说,就是限制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分散自身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组织的独立发展。

3.2 资金的获取渠道太单一

社会组织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时,但资金的不足往往影响其工作开展。社会组织通过非营利性收入、社会捐赠、会费等途径获取的资金非常少,其日常的运作大多需要政府的拨款与资助。然而,政府部门未能制定完善的法规政策,财政支援力度不足,导致资金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有一些社会组织诞生于政府部门之外,它们无法得到政府财政资金的援助,只能依靠一些企业的资助或者是社会的捐赠,这种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更是使得它们无法长期在社会环境中有长期稳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组织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资金获取来源的单一性,也使得它们在发展道路上困难重重。

3.3 专业性工作人员太紧缺

虽然社会组织在近几年总体上的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到社会组织就业的专业性工作人员并不多,本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二:第一,社会组织的运营资金来源不稳定。若没有政府的资助,目前还是有许多社会组织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这对工作人员的收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社会组织经费不足,不但吸引、保留不了优秀人才,还必然导致人才的流失,自身经营能力得不到长足发展,极大地限制了服务的有效性、积极性和长期性。第二,社会组织缺乏合理和完善的人员招聘制度。由于缺少专业性的工作人员,社会组织的建设就会缺少专业性的指导,所以组织内的制度机制建设就会缺乏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再加上受到双重管理体制的影响,社会组织大部分的业务都掌握在业务主管单位的手中,除了资金来源的掌控之外,还有工作人员的聘任。一些政府部门甚至认为挂靠下的社会组织只是它们的下属,限制了社会组织独立的发展,自然不会为它们提供大量的资金资助和专业性管理人才。

3.4 社会组织自身建设能力太弱

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主要不应是靠市场也不仅仅靠政府的特别优惠政策,而是要靠自身服务公众的能力和互惠性的社会机制。这个自身建设的能力,与上面说的制度体系建设不合理、资金来源单一、专业性工作人员缺乏息息相关。没有好的制度规则加以管理,没有足够的资金加以运营,没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加以指导,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就不会得到有底气的支撑。近年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生的严重社会事件,也使得社区居民对其信任与依赖程度逐渐下降。然而这种不信任,就致使社会组织难以获得企业的资助和社会捐赠,因为民众不知道捐赠的钱会用在何处,是否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没有资金,也就没有了运营的资本,也就没有人愿意到社会组织就业,那么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就不会得到加强。

4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方法

4.1 建立健全制度政策

良好的制度政策,是社会组合能够健康运营的保障。因此,在内部结构建设方面,要健全社会组织法治体系,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机制,为社会组织提供保障。此外,还要完善理事会、监事会、会员大会等架构,建立人事、财务、奖酬保障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国家虽先后颁布了许多与社会组织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期,常常出现相关制度滞后、模糊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时刻留意和关注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一些社会组织的挂靠部门。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之下,政府部门应提高自己的意识,确保社会组织能够在一个健康、良好、完善的制度环境下发展。现在是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多主体参与、互动的时代。建立健全制度政策,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4.2 拓宽资金获取渠道

目前,由于雙重管理体制管理,社会组织的运营资金大都来源于政府领导部门。然而,由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财政支持不稳定,公共财政体系对资金投资缺乏明确规定,导致社会组织在开展社区活动的过程中相当困难。因此,为确保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财政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保障社会组织固定的资金来源。长远来看,社会组织要想摆脱政府制约,获取更大的独立性,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发展不能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应发挥自身服务公众的能力来向社会和公众筹集资金;要发挥为社会公众谋取福利的能力,来获取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自身的可信度,进而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为拓宽资金来源,以社区设立的社区公益金、自治金、党建经费为社会组织提供经费保障。这些经费都是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这个方法不仅能带动社会组织的发展,也能在发挥社会组织为民服务的作用下,让公众更好地享受社会组织带来的服务。保障资金供给的来源,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也会越来越频繁,两者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

4.3 吸纳专业性人才队伍

社会组织的专业水平是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这个专业化水平主要反映在专业人才的工作水平上。但除了一线城市的社会组织之外,一般的社会组织都因为薪水低、待遇不好而招不到好的专业型的工作人员。加上之前招聘制度不完善、政府部门不重视,社会组织要想吸纳专业型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在完善制度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的前提下,社会组织需吸纳高层次人才,采取有效举措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日常工作中需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为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的能力培训。为提升服务质量,还应建立专业工作服务评估体系。还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化课程。社会组织的人才培养要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以组建专职社会组织工作团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社会治理专业化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4.4 增强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能力

加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获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每个社会组织都需重视的问题。第一,重视组织文化建设。社会组织是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群体,因此社会组织从业者必须要有信仰、使命感、道德标准和行为约束。组织的文化建设是组织内部的完善,其重点是营造组织氛围,加强思想道德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理念体系、组织行为体系、形象识别体系的建设。只有内外兼顾,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才能得到增强,自身的建设能力才能提高,才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为社区服务。第二,坚定意识和身份的转变。新时代,国家社会关系新体制正不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逐渐完善,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主体性身份已经凸显出来,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政府起到引导和管控的作用,社会组织依法实施社会治理行为,接受全社会的全面监督管控。社会组织不再是政府的下属单位,也不再是变向为政府部门承担工作责任的单位,而是一个共建美好社会的独立主体。第三,要注重组织的制度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是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任务。只有规范的治理结构、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业务流程,才能有效提高社会组织的建设能力。

5 结语

在当前的社区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依旧存在着各种困境。社区治理要想从单一主体变为真真正正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想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保障社区的公共利益,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社会组织必须做出转变。建立健全制度政策、拓宽资金获取渠道、吸纳专业性人才队伍和增强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能力,这只是社会组织做出改变的其中一部分。要想更好地让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学者不遗余力地继续探索,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出新的研究方法。

注:本文数据、图片均来自于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网站

参考文献

[1]徐博闻.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和路径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16):170-171.

[2]徐丹.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12):39-40.

[3]谭志福. 论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演化[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1(1):112-116.

[4]康志平.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探析——以广东省汕头市为例[J]. 商业经济. 2019(3):15-17.

[5]唐晓强. 社区社会组织研究:回眸与展望[J]. 观察与思考. 2009(10):40-43.

[6]程建平. 新时代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探讨[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22):30-31.

猜你喜欢
社区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