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野
(山西警察学院 侦查系,山西 太原 030401)
侦查学是公安高等教育中一门主要专业,以面向政法机关培养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全面掌握侦查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警务实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这要求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强的实践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侦查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应立体化构建课程之间协同创新意识,以学科专业为系统、以课程为分支,对课程思政总体思路进行顶层设计;继而每门课程围绕一个思政主题,深挖拓展育人元素。“侦查学概论”是侦查学专业以及其他公安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设计与建设中具有一定典型性。
侦查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思政应当以实践为先导,坚持与时俱进,教师应当具备国际化视野,进行跨学科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2]。基于侦查学培养逻辑与专业特点,可将侦查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界定为由宏观至微观四个不同层次,以增强学警的思政认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安全、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既充满机遇又有艰巨挑战。各国关系逐渐向大国之间争夺国际话语权演化,而大国之间对话语权的角逐充满了全方位的竞争和博弈,国家经济、外交、文化建设均是当今世界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硬实力与软实力均是国际关系的重要考量[3]。应对全球安全风险与挑战,有赖于世界各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系;各国应当以和平的方式,建设性地化解和处理地区矛盾冲突;大国应当聚焦合作,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世界各国应携手共建,才能实现天下大治[4]。
我国要沉着应对世界变局,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需要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是百年历史经验之首,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新科技革命正在发生,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迅速推动着社会发展进程,不论在传统领域还是在非传统领域,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愈发受到关注,当今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深刻变革,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的错综变化要求中国做出选择[5]。我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国家安全治理能力需要得到综合提升。
公安机关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总要求,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6]。人民公安为人民,公安队伍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1.6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7];近10年来,共有5万余名民警因公负伤[8]。加强政治建警、保障公安队伍的绝对可靠是公安工作的根基,人民警察必须牢记初心和使命,忠诚履行岗位职责。
我国公安高等教育是国民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民警察预备队伍的主要阵地,也是具有部队纪律特点和武装性质的特殊行业教育[9]。公安高等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为公安机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10]。学警是公安事业接班人,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充实基础学科及公安学科的理论知识,持续提高实战技能,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奋勇当先,奉献于公安事业、服务于人民。
根据侦查学专业培养方案,具体课程可归为五个大类:通识课程、法学类课程、侦查学基础理论类课程、侦查策略与方法类课程、公安技术类课程。各类课程对应的思政分支模块如下。
1.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语文、大学数学、大学英语等,是大学本科各专业都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公安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此类课程围绕“启迪学警人文情怀,培育学警人文素养,塑造学警行为规范”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2.法学类课程。包括宪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学等,建设与公安专业紧密相关的法学知识体系,传授公安执法中需要掌握的、实际运用的重要法学知识。此类课程围绕“坚持依法治国,树立学警对法治的信仰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3.侦查学基础理论类课程。包括公安学基础理论、犯罪学、侦查学概论等,是构建侦查学系统理论大厦的根基。此类课程围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锻造学警的使命担当,增强学警的职业自豪感”拓展课程思政。
4.侦查策略与方法类课程。包括侦查策略、侦查措施、侦查讯问等,是侦查学专业的核心业务课程。此类课程围绕“传承我国法治文化,借鉴国际经验技术,锻造学警思辨精神与创新能力”设计课程思政。
5.公安技术类课程。包括现场勘查、物证技术、司法鉴定、法医学等,是侦查学实践运用的科学技能支撑。此类课程围绕“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践行课程思政。
刑事案件侦查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侦查学概论”是侦查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公安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公安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课程通过宏观介绍刑事案件、侦查的原理与我国侦查工作的任务、方针,增强学警的政治认同与国家意识;通过微观介绍犯罪现场勘查、各类侦查措施的运用等侦查中的理论知识及实践问题,增强学警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理论分析能力与实践工作能力。“侦查学概论”课程共分七个教学单元,包括侦查概述、侦查原理、侦查简史、侦查策略、侦查方法、侦查技术与域外侦查制度。
本课程围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锻造学警的使命担当,增强学警的职业自豪感”的育人目标展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国家安全观既关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传统领域安全,又关注科技、信息、生态等非传统领域安全;既关注国土安全,又关注国民安全;既关注自身安全,又关注共同安全;既关注安全问题,又关注发展问题;强调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1]。公安机关是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重要力量,人民警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本课程每个教学单元中教学内容围绕具体思政要素展开,教学中进行适度深化与拓展。
侦查概述教学内容包括侦查学概述、侦查主体、侦查客体。侦查是旨在维护刑事法律公正的刑事司法活动,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牢固树立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政治建警摆在首要位置,坚定学警政治认同。侦查主体包括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侦查机关是依法行使侦查权的国家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相关部门。侦查人员应当符合政治素质、纪律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及身心素质的要求。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以在国家安全战线、缉毒战线、海关缉私战线等默默奋斗的侦查人员的真实英雄故事激励学警,厚植学警的家国情怀,增强学警的职业认同,引导其热血铸剑、丹心卫民。侦查以刑事案件为客体,防控与打击犯罪是侦查机关的主要职责,一代代刑事警察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坚决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可以通过公安百佳刑警如打拐刑警樊劲松打击人口拐卖、反诈民警王佳与骗子斗智斗勇、文件检验鉴定人于波循迹追凶等事迹教育引导学警,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氛围,激励学警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
侦查原理教学内容包括侦查认识论、侦查方法论、侦查价值论、侦查程序论等。侦查认识论探讨侦查认知的本质与结构,侦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同一认定理论、物质交换理论为侦查学基础理论。国家安全是国家治理之本,只有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落实,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要教育学警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严密防范集聚交汇的各种安全风险,守住职业底线。侦查方法论是侦查主体认识客观世界、开展侦查工作的方法理论,包括理性原理、满意性原理、渐进性原理等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侦查方法论着力提高学警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战略能力和方法,引导学警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全局视角不断增强驾驭风险、化解挑战的真本领,通力协作,将各项安全风险防患于未然、处置于未萌。侦查具有秩序、正义、效益的内在价值,同时具有收集调取证据材料、准确查清案情、确认犯罪嫌疑人等外在价值。保证国家安全是侦查工作的重要价值,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维护国家安全,既要在国家治理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又是每一名普通公安干警的职责使命。可以向学警详细讲述“共和国刑警崔道植”忠心向党、潜心钻研的奋斗生涯。崔道植从事刑事技术工作60余年,检验鉴定7000余件痕迹物证,无一差错,被誉为中国警界重大疑难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12]。通过老一辈刑警能征善战、执着奉献的故事鼓舞学警。侦查既要追求实体正义,也要追求程序正义。中国刑事侦查无论在实体技术方法上还是在程序规范制度上都有长足发展。制度具有规范与指引作用,国家安全治理也需要以国家安全制度体系为基础。为此,需要健全《国家安全法》等系列立法,为全方位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侦查简史教学内容包括侦查方法简史、侦查制度简史、侦查发展的动力与趋势等。侦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存在着承袭、沿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13]。秦朝时勘验鉴定方法已初步形成、唐代狄仁杰成一代“神探”、南宋宋慈著《洗冤集录》、公元前44年恺撒大帝遇刺后进行尸检、19世纪指纹鉴定方法得到快速发展、1921年美国警察局首次将测谎技术用于讯问等。要引导学警继承中外历史优秀传统,学习前人在侦查方法上的探索精神。侦查制度是关于侦查工作的组织、程序等的规则体系。我国侦查制度随朝代更迭经历了历史演进,要引导学警坚持扬弃思维,继承和发扬旧的侦查制度中的积极合理因素,抛弃和否定旧的侦查制度中的消极因素。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安全问题,又重视发展问题,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刑事侦查事业取得了辉煌进步。要引导学警体会职业自豪感,传承接力老一辈刑警责任与担当,争做新一代公安人。
侦查策略是侦查主体运筹思维的过程,是根据侦查情势进行的策划与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恰当运用侦查谋略,事先进行侦查思路与方案设计,能够以巧制胜。可以向学警讲述卧底刑警宋明扬巧妙运用侦查谋略,设计侦查方案,破获贩毒大案的真实故事,涵育学警的职业睿智。侦查策略的运用需讲求原则。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丰富,如以《孙子兵法》为代表总结的“三十六计”,为侦查策略的学习与运用提供了典籍瑰宝。要培育引导学警重视、传承中国古典智慧,启发当代侦查谋略。
此部分教学内容包括侦查途径的基本类型和侦查措施的分类及运用。侦查途径指从何入手开展侦查。大数据时代,情报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报导侦愈来愈重要。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网络安全观,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教育引导学警紧扣时代脉搏,锻炼技术能力、创新工作方法,实践公安大数据战略,既要学会运用大数据开展侦查工作,又要懂得保护国家网络安全阵地。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要教育学警在刑事侦查打击犯罪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无声处为人民挡住黑暗,用忠诚警魂卫国泰民安。可以详细讲述中国顶级刑侦专家乌国庆的事迹,用犀利的双眼与敏锐的判断穿透纷繁乱象、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措施还原事实真相,感受中国刑警的忠诚守护与热血警魂。
刑事技术检验是针对涉嫌犯罪物证等进行固定、分析、鉴定等的专门工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成立起,在刑事科学技术队伍中产生了16位闻名全国的刑侦专家。其中,刑侦专家张欣具备高超的模拟画像技术,凭借丰富经验、准确判断与一支画笔,可以通过目击者口述还原犯罪嫌疑人样貌,可仅凭颅骨复原被害人容貌,经手案件11000多起,通过画像破案超过1000起,被称为“警坛神笔”[14]。学警应当树立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修炼职业能力与专业技术,在平凡岗位上孜孜以求,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大数据时代,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案件频发,例如科勒卫浴、宝马4S店等商家通过人脸识别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等事件曝光,人脸识别数据被滥用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关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给大数据侦查和刑事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学警应当树立全球网络安全观。
域外典型国家的侦查制度可以分为以集权为特征的制度和以分权为特征的制度,均有其产生发展的渊源和优势、劣势。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总体国家安全观秉持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打击跨国犯罪需要刑事警察的国际协作,要引导学警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尊重世界各国与国际组织,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公安高等教育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充分认识侦查工作的重要地位,培养学警热爱祖国、热爱公安事业的高尚情怀,准确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职业内涵,努力做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养过硬、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与制度自信的预备警察。
在“侦查学概论”授课过程中应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思政主题进行适度拓展,在专业知识单元中浸润式融入相应思政元素,实现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知识点的全覆盖,并且自然融入塑造忠诚警魂等相关思政元素,通过中国刑警的大量英雄事迹,激发学警的热血情怀与责任担当。
公安预备人才培养在政治素养、公安学基础理论知识、实战运用能力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课程主要采取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并且以实验实训项目为依托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线上课程的建设与交流。
囿于公安学课程内容丰富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课堂精力有限、学生当堂理解力有限等原因,传统公安学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侧重理论讲解而轻视实际运用、侧重知识梳理而缺生动形式、学生课堂掌握程度有限、案例讨论不深入等问题。基于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应积极尝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因课制宜,推广翻转课堂智慧教学法。翻转课堂是公安人才培养中值得尝试的新路径。翻转课堂强调要将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进行规划、调整,通过课堂内外时间与任务的重新分配,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复习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先行学习、课堂充分讨论深化学习效果,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深入学习。由于公安学类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度掌握,提高学生的公安理论与实务能力,从而优化课程思政创新的育人效果。
在“侦查学概论”教学周期前后,对217名学警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学警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了解、对本周期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在教学周期开始前,对参与本学期“侦查学概论”试点课堂的学警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你是否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满分5分,学警平均分值为1.5分(见表1)。
表1 课程开始前学警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的了解情况
在教学周期结束后,对参与本学期“侦查学概论”试点课程的学警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你是否知悉、能否准确表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及外延”,满分5分,学警平均分值为3.8分(见表2)。
表2 课程结束后学警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及外延的了解情况
在教学周期结束后,对参与本学期“侦查学概论”试点课程的学警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你是否了解公安学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开展情况或参与其中”,满分5分,学警平均分值2.5分(见表3)。
在教学周期结束后,对参与本学期“侦查学概论”试点课程的学警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你对本学期‘侦查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是否满意”,满分5分,学警平均分值4.8分(见表4)。
表3 课程结束后学警对公安学其他课程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的了解或参与情况
表4 课程结束后学警对“侦查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满意度
以上调查表明,“侦查学概论”实施课程思政后,取得显著育人效果。但反躬自省,“侦查学概论”课程思政的设计逻辑还有完善的空间,课堂导入、案例展示、思政案例与课堂知识点的巧妙融合等授课技巧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经典案例的挖掘有待深入。后续课程思政建设将以公安实务工作为基础,继续发现、打磨、多角度运用经典案例,并逐步建立公安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课程思政案例的收集、整理、检索、使用的便利化。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政元素生态式融入课程,能够使公安高等教育更加有高度、有温度、有热度,有助于课程持续创新,有助于公安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