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喻,以事说
——多角度写人

2022-06-24 03:59
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荆条山里人背篓

陈 祥

说到以物喻人, 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古诗《竹石》《石灰吟》,这些诗采用象征手法,表面咏物,实际上托物寄怀,表现诗人的精神品质和高洁理想。很多以花草、树木以及生活器具为描写对象的喻人文章,大都也以这种模式行文。

下面以习作《背篓》为例,让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在物与人之间行文过渡的。

扫码获取写作素材包

背篓

湖北省钟祥市郢中街办新堤小学六年级 崔鑫蕾

妈妈的老家在“昭君故里”——湖北兴山县古夫镇的大山里,背篓是山民们主要的运输工具。(引出背篓)

每年春天,长辈们都会到山上砍一捆捆小手指粗的荆条。 在阴天下雨或是夏季歇凉时,人们会坐下来编织背篓。 这种用荆条编织的背篓大都用作背粮食、药材。 人们还会在秋冬用楠竹劈成篾条编成背篓,这种背篓主要用来背娃娃,或者背衣物、食物。(介绍背篓)

应该对“山区”特点稍作交代,让“背篓是主要运输工具”更合理。

我的童年是在外公的背篓里度过的。外公在大山和小镇的学校之间一趟趟往返,我坐在背篓里,唱着刚学会的儿歌,或者给外公讲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 我们一老一少一路上说说笑笑。 就这样,我坐在背篓里慢慢长大。

“外公接送我”“山里人兴建家园”两件事都很空洞,应展开写。

山里人的家园是用背篓背出来的。为了盖房子,建家园,山里人用背篓把砖瓦运上山去,一天又一天,一篓又一篓,眼看背着背篓的队伍在山间慢慢变长, 山里的乡亲都来帮忙了……就这样,山腰上出现了一座又一座新房子,那些破损得无法再用的旧背篓却被人们扔进了灶膛,在火焰中默默消失。(赞颂背篓)

如今,人们慢慢搬迁到山下的“新农村”,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了,只有一些老人还在使用背篓。 哪户人家的墙上如果还挂着几个背篓,大多也是落满了灰尘。(思念背篓)

文末应点明中心, 突出主旨。

猜你喜欢
荆条山里人背篓
喜雨
黄牛背篓
大山里的教育,始于“山里人”
山里人的实在
白嘴角马的背篓
背篓 外一首
荆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辽西地区的分布和保护利用价值
秦始皇拜荆条
负荆请罪
请罪为何要负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