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曹 立
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抓好经济工作,也是我们党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这是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不同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任务不同,对领导干部经济工作能力和要求也不同。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发生重大调整。与此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特别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也对领导干部的经济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经济工作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这些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经济工作能力指明了方向。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对于经济工作来说,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之所以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关键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完善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确保了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面临诸多两难或多难选择的情况下,党中央统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正确策略,坚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历史和现实都有力地证明:在重大历史关头、在重大风险和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因此,新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领导干部要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提高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的能力和水平。所谓“国之大者”,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它解决的是思想认识上的格局和高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领导干部谋划经济发展,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得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
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性是我们党的根本属性。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关心群众利益,维护和满足群众切身利益。及时了解群众利益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及时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利益问题,知民情、懂民意、惠民生,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群众路线,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能够不断铸就新的辉煌,就是源于党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要发挥好我们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凝聚起发展的磅礴力量。这需要领导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调动起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顺利展开。
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党的高级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只有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能力,我们党才能造就“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才能依靠这支干部队伍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领导干部要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提高立足经济发展全局、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应对经济发展变局的能力。要把握分析形势的基本方法,善于从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时度效,强化政策协同;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
领导干部做好经济工作,必须观大势谋全局,从新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认识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基本规律。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指引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化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根本立场、政治保障、制度基础、主题主线、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这一思想蕴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是领导干部提高经济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可以说,经济工作做得好不好,取决于我们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解程度、领悟程度、把握程度,取决于我们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的程度,以及真正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领导干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灵魂”,是我国现代化的指导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我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我们党根据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一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判断。通过创新发展解决动力问题,通过协调发展解决不平衡问题,通过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通过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通过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可以说,新发展理念既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又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方式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趋势。在消费需求方面,个性化、多样化、多元化消费开始形成趋势;在投资需求方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加快出现;在产业发展方面,新兴产业、信息服务业作用更加凸显;在生产要素作用方面,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技术进步。这些新情况、新趋势,客观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增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自觉性,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才能适应发展中的新变化,应对发展中的新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党历来重视加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加强调研思考,加强实践历练,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6年第1期)新时代,科技革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加速重构了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领导干部更需要加强学习,才能更好跟上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领导经济工作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现代经济、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文化发展、社会保障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运行特点和基本规则,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好地领会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才能担负好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制定实施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措施。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变化。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带来新考验。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加大,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洞察力、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进行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对传统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深化和拓展了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进入风险易发多发期,面对发展的不确定性,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
领导干部要切实肩负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职责,必须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升到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上升到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福祉的高度来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做好金融工作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疏忽懈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关键在防,“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既要防范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又要防范熟视无睹的“灰犀牛”事件(大概率低风险事件)。
要精准把握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增强治理的预见性和敏捷度,发现风险早处置、早化解。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来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要是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金融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