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林毅夫从新结构经济学出发,对脱贫攻坚、医疗改革、绿色经济、双循环战略和共同富裕等经济政策进行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国际形势、读懂中国经济,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书中还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做出了回应,分析了中国经济未来的挑战,并预测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剖析了中国的发展优势,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给出了解决思路。
《中国经济的前景》
林毅夫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2.1/69.00元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 “十三五”“十四五” 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获“改革先锋”称号。
“能出版林毅夫的书真是太荣幸了!”这是我在做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断默念的一句话。在世界格局变化莫测的当下,这样一部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的作品将帮助大部分仔细品读这本书的人找到方向。
林毅夫不仅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是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经济学家之一,还是带领中国经济学科实现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的中流砥柱。他见证并主导了我国经济学科从“西天取经”走向自主创新的全过程。
1987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林毅夫将先进的西方经济学引进中国。而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这些理论的出发点虽然非常好,但最终产生的结果和理论预期不一样。
2008年6月,他出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是发展中国家担任此要职的第一人。2009年6月,在任职一周年之际,林毅夫召开了一个内部研讨会,会上他介绍了自己多年来在研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和改革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并正式将此理论体系命名为“新结构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在此之后,林毅夫致力于传播新结构经济学,创立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培养后续力量,还带领团队到各地指导实际工作。《中国经济的前景》正是对他近三年间的重要演讲、文章、访谈的整理,沿着了解中国经济、理解中国经济改革、展望中国经济发展可能性的逻辑,抽丝剥茧般将其中的暗线展示出来。
刚确定要做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先整理了林毅夫近年来的演讲、文章和访谈资料,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研究员赵秋运老师也不断“补缺”,最后有上百篇之多。我们设定的筛选标准是符合当下情况,能详细阐释新结构经济学的内涵和外延,与实际情况结合紧密,以及之前未被收錄等几项,再按照介绍新结构经济学——发展大局——细分领域(“双循环”、创新、脱贫、医疗、绿色发展、大国发展)——展望的逻辑,从总到分、从点到面,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认知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
在编辑过程中,细细研读林毅夫的文字也给了我们很多重新认识中国经济的新思路。新结构经济学的产业划分令我印象尤其深刻,它将中国目前的产业分为追赶型产业、领先型产业、转进型产业、换道超车型产业和战略型产业,并说明了每个产业类型在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发展,能够有效帮助政府、企业找准定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林毅夫特别强调“知成一体”的重要性,即既要知晓理论,又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还要从实践中不断去完善理论。新结构经济学主张不同发展阶段有相应的政策,然后去考虑相关的结构问题,这是新结构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术理念。在整个学术体系或者是整个新结构经济学的学术理念上,它一方面强调要去做学术研究,知道道理,同时推行这个道理在实际政策中的实践,通过实践让研究结果落地生根。这也是最终我们把这套书定为“知成一体”书系的原因(与《中国经济的前景》一起推出的还有《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林毅夫与新结构经济学团队合著,着重解释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可能和实践效果),希望能把中国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更好地用以指导中国实践。
多年来,林毅夫的观点和他所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理念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节点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伴随着“政策性负担”“潮涌现象”概念的兴起,“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有机结合、共同发力的主张,以及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保持着自1978年以来平均每年9.2%的增长速度,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如此长时间的增长,这在人类经济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奇迹。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中国的经济规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021年,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始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结构经济学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这个来自中国的理论不仅能够比较好地指导我们自己的实践,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有比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二战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希望有朝一日追赶上发达国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通过照搬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实现成功追赶的例子,少数几个实现成功追赶的经济体基本都是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近年来,新结构经济学提出的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有机结合、共同发力的主张在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塞内加尔等非洲国家的实践中已经产生了显而易见的效果。新结构经济学不仅是我国经济学科自主理论创新领域的一颗明珠,它的广泛应用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产生了正向影响。
新结构经济学是第一个来自中国,也是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自主创新。新结构经济学以发展经济学为切入点研究经济转型,但它实际上是对现代经济学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是要改变长久以来发展中国家“西天取经”的心态,是林毅夫的坚持让这种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学者的谦逊睿智和胸怀天下。他多次强调,我们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发展中国家的条件、机遇和挑战比较相似,新结构经济学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会有比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现在,新结构经济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理论本身。林毅夫的视野和胸怀注定为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种可能性。未来,中国经济的前景注定被更多的人了解、接受,新结构经济学思想也将流动到更多需要它的地方去,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方案。1373F831-A21B-4262-81DE-7CEF6D6C13CD